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自战国时代的变法大潮掀起 ,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 新兴的地主阶级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经过时代的发展 , 东汉时期的地主阶级 , 对比西汉时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西汉时的地主 , 大多是因其爵位世袭而获得田地 , 这是身份性的;到了东汉 , 靠土地买卖而跻身地主阶级的 , 占了一大部分 。 东汉的地主 , 往往还兼有商人、官僚的角色 , 是社会的上层阶级 , 我们今天就试着来说说这段时间的地主有哪些特点 。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 , 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

↑东汉地主的田庄画像(局部)西汉时期的地主与商人

秦统一后 , 政府确定了地主阶级统治的主导地位 。

明尊卑爵秩等级 , 各以差次名田宅 。

——《史记·商君列传》

按照地位等级尊卑 , 来决定其所拥有土地的数量 。 这种带有身份性质的地主 , 是地主阶级刚诞生时的模样 。 汉承秦制 , 西汉建立时 , 地主阶级的组成并没有发生什么巨大的改变 , 汉高祖刘邦“以有功劳行田宅” , 这些人就成为了军功地主;再加上大封的同姓诸侯王 , 一部分人因为血缘关系而成为了地主阶级 , 这两种便是西汉初期地主阶级的主要成分 。 此时的地主 , 主要是靠皇帝的封赏来占有大量土地的 。

西汉成立之时 , 还是按照秦朝“重农抑商”的政策施行于天下的 。 按《史记·平淮书》记载 , “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 重租税以困辱之” , 此为刘邦对待商人的态度 。 而随着无为的政策修养民生 , 西汉国力慢慢恢复 , 工商业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崛起 , 所以在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 , 开始放宽对商人的管制;到后来文景之治开创 , 商人的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 我们从晁错给汉文帝的上疏中可以就可以发现:“(商人)因其富厚 , 交通王侯 , 为过吏势 , 以利相倾” 。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 , 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

↑晁错影视形象

商业的崛起 , 触动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结构 。 在封建社会中 , 土地便象征着一个人的经济与势力 , 而大商人们凭借其财富甚至可以插手国家政治 , 他们自然要挤进地主这个阶级 , 与平民们划分开来 。

而且 , 异姓诸侯王遭受到了刘邦的屠戮 , 汉武帝时期又大力的削藩 , 受分封而成为地主的那群人势力减弱;且匈奴被击退后 , 西汉再无需面对大的战役 , 军功地主们也没有了发展的前程 。 所以 , 原有的地主阶级的地位早就出现了动摇 , 这也给了商人一个晋升的机会 。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 , 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

地主阶级的内部趋向空虚 , 且此时商业慢慢兴起并希望取得更多话语权 , 故而地主阶级的组成便发生了变化 。

商业 , 一直都被视为末业 , “重本抑末”即重农抑商 。 纵观整个西汉 , 抑制商人确为不变的国策 , 但因时代不同 , 个中松紧自有所变化 。 前文所说的商业之崛起 , 是商人势力的增加与否的问题 , 这并不代表国家对抑商政策的放宽 。 相反 , 为了打击势力日渐增大的商人 , 国家还会出台更严厉的抑商措施 , 这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顶峰 。

汉武帝时不许商人参与盐、铁、酒产业 , 这三个产业乃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内容 , 政府的目的是为打击大的商人 。 在汉武帝后 , 对商人的抑制到是减轻了很多 。 大名鼎鼎的霍光 , 其子霍禹便是商人;汉成帝时 , 丞相张禹更是地主、商人、官僚三位一体 , 他通过“买”的手段成为了地主豪强 。

(张禹)内殖货财 , 家以田为业 。 及富贵 , 多买田至四百顷 , 皆泾、渭溉灌 , 极膏腴上贾 。

——《汉书》东汉时期的地主与田庄

前文说了西汉时地主阶级变化的微妙趋势 , 现在便来看东汉时期的地主阶级到底是什么样子 。

东汉时期对商人的态度 , 一改以往的抑商政策 , 改为放任商人自身发展 。 事出必有因 , 其实早在西汉末期 , 土地便有了商品化的趋势 。 此时的商人开始兼并土地 , 扩大势力 。 而东汉 , 本就是在地主豪强的支持下建立的 , 光武帝的舅父樊宏 , 本身也是商人地主 。 故东汉时 , 商人比以往拥有更多的自由 , 他们往往扮演着地主豪强的角色 。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 , 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

↑光武帝画像

东汉地主的手里 , 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模式 , 那就是田庄 。

田庄是一种耕林渔牧等等合一进行劳动生产的模式 。 据后汉书记载 , 樊宏名下的田庄是这样的: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又池鱼牧畜 , 有求必给 。 尝欲作器物 , 先种梓漆 , 时人嗤之 , 然积以岁月 , 皆得其用 。 在田庄上进行生产的种类是多样化的 , 农作物有麦、豆、小米、芝麻、稻等等 , 还伴有蔬菜、植物、果树之类 , 田庄还养有鱼、马、牛等动物 , 可以说是种类繁多 。 这种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可以更多的利用空闲耕地 , 提高生产力;而且万一某种农作物遇到了灾年 , 田庄不至于没有收成 , 可以用其他种类来补救 。

某些田庄里还设有学校以育人 , 《四月民令》说:“农事未起 , 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 , 师法未备 , 勿读书传 。 研冻释,命幼童入小学 , 学篇章 。 ”这里的成童指十五以上 , 幼童指十岁到十四岁之间 。

除了上述这些 , 田庄甚至还拥有着私人武装 。 这些武装是维持秩序、镇压农民的有力工具 。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 , 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

田庄内有着一套等级分明的尊卑制度 , 田庄是以宗族的形式来聚集的 , 其最高长官即是身为族长的地主 。 地主根据与自己的血缘关系来确定不同的劳作阶级 , 当然 , 依附于地主的自耕农、奴婢、宾客还是劳动的主力 。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出 , 田庄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 它可以自给自足的发展经济 , 人们甚至不用离开田庄便可以经历人生的各个阶段 。

东汉时田庄的数量急剧扩大 , 其背后的原因 , 乃是自耕农无法生存而破产以及地主豪强大肆的兼并土地 。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 , 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

东汉的土地模式 , 分为三种 。 其一 , 自耕农土地;其二 , 国有土地;其三 , 田庄 。 这三种模式中 , 田庄生产的经济占比重愈渐增大 , 东汉中后期时 , 家资数百上千万的地主比比皆是 , 更有甚者上亿 。 《后汉书》所载 , 南阳的张堪“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洛阳的种暠 “有财三千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

结语:东汉地主的田庄经济与国家政治是成反比的 。 东汉后期的政治愈加腐败 , 破产的自耕农愈多 , 田庄所兼并的土地、人员也就越多 , 这是一个死循环 。 而田庄这种土地模式虽说有压迫农民的行为 , 但其也为受压迫的生存不下去的自耕农提供了生存下去的可能 。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四月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