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中山路是开封人引以为自豪的著名城市道路 , 是开封市历经千年不变的南北中轴线 。 此街建于唐中年间 , 李勉任汴州节度使期间所建 。 初称署前大街 , 五代称御路 , 北宋称御街 , 明代称周府前大街 , 清代自南至北分别称南门大街、县角、行宫角 , 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其 改名为中山路至今 。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

图1—40为清末时期中山路大南门里附近 , 照片是从大南门城楼向北拍摄的 。 路两边竖立的杆子貌似电线杆 , 其实上面没有电线 。 路东(右)有人扶稳高梯 , 或是某商号欲借梯登上杆头挂幌子 。 1931年 , 决定将中山路由原来的9米拓宽至18米 。 经过招标投标 , 合兴成、豫新等建筑公司中标 。 自1931年9月开工至1932年7月仅完成了从大南门至午朝门两个标段 。 剩余自大南门至火车站标段一直拖到1934年才完工 。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

图1—41是中山路大南门至火车站段正在铺设慢车道的情形 。 画面上蒸汽锅炉做动力的压路机至少在20世纪50年代开封仍在使用 。 左上角的建筑是河南邮政管理局大楼 , 即1949年后的南关百货大楼 。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

图1—42为日本《支那事变画报》一幅从行宫角四面钟向南偏东拍摄的街景 , 照片摄于1938年6月5日 , 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步兵第50联队(也称远山部队 , 联队长远山登大佐)占领市区 。 图为当时该部在市内十字路口的信号灯下警戒 。 照片左边是老五美酱馃店 , 建筑高处“浙江老五美”五个字依稀可辨 。 照片右边电线杆不远处是著名饮食业老字号“又一新” 。 大厨钱师傅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鱼池沿街创立“座上村”饭庄 , 而后迁至山货店 , 改名为“又一村” 。 饭庄又小到大 , 逐渐成为开封著名饭店 。 随着老板故去 , 饭店由盛而衰 , 每况愈下 。 店内伙计们为了生计 , 赵玉茹 , 苏永秀等二十几位骨干厨师 , 便离开又一村饭店 , 在中山路中段行宫角十字路口以南路东开设了“又一新”饭店 。 虽设备较差 , 但烹饪水平一流 , 伙计们竭诚效力 , 不日便门庭若市 。 最后又一新取代又一村成了开封的餐饮名店 , 在又一新北边不远处是西华美理发店 。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

1928年 , 冯玉祥将大南门改称中山路门 , 1934年 , 拆除城楼改成碉堡式城门 。 图1—43是站在碉堡式门上向北拍摄的中山路 , 与图1—40不同的是此时的大南门在原来瓮城的城门处 , 原来的大南门在亭子的北部 , 1934年拆除 。 亭子建在原瓮城中间 , 从亭子往北 , 照片上仍可看见原城墙的残余部分 。 沦陷时期 , 中山门改名为“新民门” , 中山路也改名为“新民街” 。 和图1—40相比 , 大南门里这一带除了道路加宽之外 , 其余变化不大 。 照片原载1940年日本在华出版的《北支》摄影杂志 。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王盘根:图像老开封系列连载——中山路// //

图1—44是从大南门上向南拍摄的照片 。 城下向南不远处就是护城河(今黄汴河) , 路西(画面右侧)的起脊二层楼是宝泰号酱馃店 。

宝泰号系绍兴人沈载华所创 。 沈载华每年携江浙特产如金华火腿、西湖龙井 , 加上自酿绍酒 , 从浙江杭州沿运河而上 , 经苏州、清江 , 过安徽亳州 , 转而直达开封 。 清中期 , 在河道街路北开设宝泰号 。 除了经营传统南货外 , 另设酱缸水作 。 道光年间 , 南土街又开一宝泰号 , 民间习惯称“新宝泰” , 而河道街的自然成了“老宝泰” 。 大南门的宝泰号设于民国初年 。 开封沦陷后 , 宝泰号和其它商号一样损失惨重 。 抗战胜利后也没能恢复到正常经营 , 1951年歇业 。 直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 , 宝泰号才得以恢复经营 。

编辑: 芩妞 假如

图片: 王盘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