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上一篇讲到:
永乐大帝的朝贡体系 , 就是掌握世界货币的发行权 。
朝贡体系的本质 , 就是货币发行体系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明成祖朱棣之后的皇帝都想学永乐帝 , 明英宗学他御驾亲征 , 结果搞出个土木堡之变 。
“土木堡之变” , 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 而是意味着永乐大帝建立起的朝贡系统彻底破产 。
这一时期帝国内外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见微知著 , 你若了解过瓷器 , 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瓷器都是收藏界的最爱 , 而明英宗之后兄弟互换的时期 , 似乎都没有这一时期烧制的产品 。
不是这时候的东西差 , 是因为朝贡体系的破产 , 使瓷器丧失了作为结算货币的作用 。
说到底 , 帝国的运行 , 明线还是看财政资金的运转 。
崇祯非亡国之君 , 而当亡国之运 , 明亡在万历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
永乐皇帝的“朝贡体系”奠定了后世两个朝代在世界之中的定位 。
可以说 , 我们至今仍在他的格局之中 。
清
大清是唯一一个没有对中华文化注入新内容的朝代 。
清朝前期完全继承了大明保守的一面 , 同治中兴后有新气象 , 但此时已经成为革命对象了 。
如果说崇祯的运气不好 , 但和咸丰比起来 , 崇祯并不算惨 。
咸丰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了 , 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二千年未有之变局 , 什么事都让他赶上了 。
而作为大清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看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如今我们说满清丧权辱国是因为慈禧的腐败无能 , 但慈禧作为一个女人 , 最终成为满清的实际控制人 , 说明慈禧并非是愚蠢的 。
不然宫斗戏中一集都活不下去 。
作为帝国的实际负责人 , 在遭遇了两千年未有之变局 , 如果想要大清帝国的江山永固 , 此时就必须改革 。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有的词汇 , 看似是对外政策 , 但最重要的还是基于当时环境下内政的改革 。
改革之痛 , 痛入骨髓 。 别的国家是模仿不来的 。
从我们的角度看 , 改革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 , 如果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角度看 , 目的很直接 , 那就是:为了生存 。
改革之中有成功 , 有失败 , 而一旦保守就完全没有生存的机会 。
从周武王的五服到秦始皇的郡县 , 再到唐宗宋祖 , 一旦坐到这个位置 , 都不得不为了这个目的考虑 。
改革
慈禧 , 即孝钦显皇后 , 叶赫那拉氏 , 咸丰帝的妃嫔 , 同治帝的生母 。
1852年入宫 , 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 , 次年晋封懿嫔 。
在慈禧的执政生涯中 , 一共有过四次改革 。
不知道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咸丰体弱多病 , 所以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 。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慈禧喜欢看京剧 , 从中参透出帝王将相的君臣关系 。
但无论哪种说法 , 有一点可以肯定 , 那就是慈禧熟知武则天的故事 。
慈禧上位后 , 发动辛酉政变 , 逮捕了八大臣 , 和武则天清理长孙无忌如出一辙 。
在清理了旧势力后 , 接下来的做法也十分相似 。
那就是寻找新的盟友 , 对地方放权寻求财政支持 。
武曌是以番族将领作为军事力量 , 和科举制建立文官班子 , 慈禧找的是汉臣 , 和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六部 。
慈禧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 , 应该是和后宫不得干政的组训有关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 , 大清一直是以一种逃避的态度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威胁 。
在晚清在外交中 , 凡是主张强硬 , 敢于在外交场合痛斥洋人的人 , 通常都会获得民众的认可 , 被称为民族英雄 , 扬我国威 。
但是外交 , 是嗓门大就管用吗?
这种只讲政治正确 , 而罔顾现实 , 仅仅二十年就遭遇内忧外患 , 险些葬送江山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咸丰十年(1860年) , 圆明园被烧 , 咸丰皇帝逃往热河 , 第二年就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 。
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 辅助年仅六岁的皇子载淳(即同治帝)继位为帝 。
后又给了皇后和懿贵妃两枚印章 , 希望他们之间能够相互牵制 。
但慈禧早就不看惯顾命八大臣 , 于是联合咸丰帝的异母弟弟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 , 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 , 后奕訢被封为议政王 。
从此 , 慈禧开始垂帘听政 。
慈禧与奕訢叔嫂联手的关系有些微妙 , 但我们并不准备讨论八卦 。
在英法联军打进北京之后 , 咸丰就将议和这件事交给了奕訢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这种安排并非出自于信任奕訢 , 相反正是将兄弟推入火坑 , 而奕訢却和咸丰身边的大臣不同 , 面对洋人 , 并非一味的回避欺诈 , 而是积极面对 。
在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中 , 奕訢的态度赢得了西方列强对他的好感 , 也为他在此后的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 , 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 , 分析了各列强国特点 , 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 , 英、俄是肢体之患 , 应以灭内患为先 。
说明他对当时的局势还是有着清晰认知的 。
自此 , 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事机构 , 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核心就是对内权力下放、对外合作 。
对内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汉臣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 。
对外收回了各自为政的地方外交 , 建立海关总税务司 , 由中央统一政策 , 将海关关税作为国税 , 商业税(厘金制度)作为地税 。
短短几年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回起义 , 把原本外忧内患的江山重新恢复稳定 , 史称“同治中兴” 。
力量
20年的洋务运动使得中国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 整体看来局势相对可控 。
外部大清与西方世界也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
内部中央与地方也有各自的财政系统 , 国地税分开承担自己开支 。
这种制度取决于当时慈禧、奕?和曾国藩 , 左宗棠 , 李鸿章等汉臣之间的信任关系 , 所以也注定了这个制度无法持续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因为权力下放就会导致形成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 , 同时慈禧与保守派的冲突 , 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中央枢纽 。
在列强环绕的环境下 , 如果无法动员全国之力 , 就很难打赢战争 。
如今我们说慈禧腐败无能 , 主要是因为两场战役 , 一是中法战争 , 二是甲午海战 , 一打败仗就急于求和 。
不是慈禧主战主和之间切换迅速 , 应该说是她没得选 。
无法调用全国之力 , 就无法打消耗战 。
所以此时慈禧要做的 , 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 于是有了戊戌变法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裁撤冗官 , 任用维新人士 , 设立京师大学堂 , 翻译西方书籍 , 传播新思想 , 创办报刊 , 开放言论 , 训练新式陆军海军 , 废除八股文 ,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等 。
保守派都是儒家士大夫群体 , 所以戊戌变法一开始就先废八股 , 建立维新派的中央人才体系 。
这是一个长期策略 , 但当时慈禧已年过60 , 没有几年阳寿了 , 所以慈禧把戊戌变法交给光绪 , 让他借机建立起自己的基本盘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向日本学习 , 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私货 。
逻辑是 , 日本明治维新前 , 天皇只是傀儡 , 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手中 。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一样的 。
“民族自强”光绪不一定在乎 , 但“大政奉还”这个说法肯定说动了光绪 , 于是有了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京 。
伊藤博文的目的 , 是“中美英日和邦”计划 , 就是将中美英日合成一个国家 。
那么合并成一个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国家资本主义时代 , 有很多种玩法 。
比方说 , 日本人可以借给中国一笔钱 。
那你用什么担保呢?怎样能保证能够还钱呢?
万一改朝换代 , 新的朝代不认怎么办?
我也不要土地 , 土地管理也是需要成本的 , 此时最好方式是参与经营 , 控制你的关键部门 。
康党也正式向皇帝提出了他们的“合邦”计划 , 建议将外交、新政、铁路、银行、媒体、教育等部门 , 交由伊藤博文掌管 。
康党改革 , 目的是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 , 重组公司罢了 。
稍微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觉得不妥 , 慈禧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 , 马上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 , 直入光绪皇帝寝宫 , 阻止光绪皇帝对伊藤博文的任用 , 并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
据袁世凯的日记 , 是慈禧囚禁光绪在前(1898年9月19日) , 袁世凯告密(1898年9月20日)在后 。
并非如康梁所说 , 因为告密而变法失败 。
袁世凯听到慈禧太后关了光绪皇帝的禁闭 , 为避免自己被牵扯上叛逆罪 , 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
荣禄火速报告慈禧 , 慈禧听后非常震惊 , 马上下令将康党斩草除根 , 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 。 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
不经审判 , 直接处死 , 于是就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
但慈禧没有提到他们有卖国通敌之罪 。
因为一旦公布 , 相当于与英、日反目成仇 , 所以只能以含混罪名带过 。
不然日本大使馆为什么会庇护康梁 , 大使馆行为肯定是政府行为 , 日本政府为何保护中国变法人士?
唯一的解释是维新派承诺了日方利益 , 同时日方承诺保护维新派人士的安全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谭嗣同曾说: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 , 已割之地不必论矣 。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 , 尽卖西藏于英吉利 , 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 。 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 , 我之力终不能守 , 徒为我之累赘 , 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 , 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 , 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
谭嗣同认为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徒为我之累赘” , 不如卖掉“供变法之用” 。
康有为也有卖地给列强的想法 。
《书孙文正公事》中记载 , 孙家鼐曾质问康有为如何筹措经费 , 康有为的回答是:把西藏卖给英国 , “可得善价供新政用” 。
在《日本变政考》里 , 康有为举了库页岛划俄 , 和阿拉斯加售美两个例子 , 来证明其卖疆土搞变法的理念是正确的 。
稍微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觉得荒谬和恐怖 , 崽卖爷田当然不心疼 , 但当时康谭还真是这么想的 。
义和团
戊戌变法之后 , 此时慈禧处于一个权力失控的状态 。
李中堂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地方在甲午后力图自保不受差遣 , 恭亲王奕?也在戊戌年病逝 。
慈禧几十年依赖的两大势力 , 一下全没了 。
英日觉得你搞砸了个好项目 , 总拿光绪说事 , 想搞掉你让光绪上位 。
而且国库空虚 , 也拿不出任何钱了 。
对于慈禧来说 , 局面已经失控了 , 她此时需要的是一个新的支撑点 。
于是慈禧将目光转向了“民粹”义和团 。
义和团也不用军饷 , 还有神功护体 。
慈禧决定用义和团对付洋人 , 但发现神功似乎并没什么用 。
后面的过程就不用多说了 , 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 , 攻破北京城 。
慈禧和光绪帝出神武门西逃 , 联军经巷战后攻陷北京 。
之后奕劻李鸿章与外国谈判 ,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作为大清帝国半个世纪的实际控制人 , 慈禧的政治经验从何而来?// //
庚子之乱后 , 慈禧太后逃亡到山西 。
在逃亡路上 , 慈禧找到了新的盟友:工商士绅 。
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 , 到了乔家大德通(就是我们熟知的乔家大院)作为临时行宫 。
山西官员召集山西各商号商量借钱 , 乔家大德丰票号当场答应 , 同意借给朝廷银10万两 。
之后慈禧为了还山西商人的人情 , 户部有三分之一的银两存在各家山西票号中 , 还将庚子赔款连本带息 , 约10亿两白银交由山西票号来经营 。
1901年1月 , 没等到回北京 , 清廷在西安就发布上谕 , 新设商部 , 以“振兴工商”为目标 , 直接面对工商阶层进行了一场“改革开放” 。
此时将商人团体抬到一个空前地位 , 开放了原先官方垄断的行业 , 允许自由发展实业 , 奖励兴办工商企业 , 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
还按投资额授予商人顶戴花翎 , 启用唐文治、王清穆等有实际经办近代工业经验的江南人士主持商部工作 。
此后的几年 , 中国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高速上升期 。
但大清已开始成为革命对象了 。
这时候 , 大清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了 。
1908年 , 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宪制 , 并列出了一个为期9年的时间表:
1909进行省咨议局选举;1910年资政院开院;1917年召开国会 , 实行宪政 。
但计划公布后没多久 , 慈禧便去世了 , 没有了最高权力 , 清廷群龙无首 , 地方督抚拥兵自重 , 此事也不了了之 。
结语
在慈禧执政的50年里 , 她一直在寻找可依赖的力量 , 直到最后才找到答案 。
华夏文明延续至今 , 当年不可一世的西方文明 , 如今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 而华夏文明却依然不断焕发生机 。
到底谁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 作为春晚分会场的郑州,炎黄广场到底有哪些独特魅力!
-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我是期盼你们来信啊
- ?作为马腾的旧臣,为何庞德不愿追随马超?三大原因很明了
- 开卷有益|坂本龙马诞辰184周年:作为年轻武士的坂本龙马
- 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北运河与北京漕运记忆息息相关
- 烈士弟弟的白布包袱为何要藏半个世纪?78岁老党员讲了他们家的故事
- 兵棋作为一种军事战争表现形式,如何确定结果?
- 宋念申| 作为历史中心的东北欧亚:理解东北兴衰的一种视角
- 作为金庸笔下的两大强者,郭靖与张无忌,谁的资质好?
- 广西作为沿海省份,为何经济这么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