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我是期盼你们来信啊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我是期盼你们来信啊
作者:宋莹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我是期盼你们来信啊// //
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
将杨开慧和孩子们安顿在长沙的东乡板仓时 , 毛泽东一定没有想到 , 这是他和妻子杨开慧的最后一面 , 也没有想到 , 从此之后 , 他要和儿子们分离达十多年之久 。
但是历史的车轮就是这么滚滚往前奔走 , 没有携带人间的一丝留恋和感情 。
毛泽东告别妻儿 , 赶赴省城和湘赣边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 , 随后上了井冈山 。 从这里开始 , 父子天各一方 , 长期信息断绝 。 在战火纷飞的旧中国经历着不同的悲欢离别 , 甚至是生死两别 。
1930年10月 , 8岁的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一起被捕入狱 。 小小的年纪 , 毛岸英已经随父母奔走过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参加革命活动 。
1930年11月14日 , 被捕的杨开慧拒绝退党 , 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 , 她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 , 在狱中照亮黑暗 , 但随之被害 。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失去了母亲 。
之后 , 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 , 毛岸英兄弟和保姆获释出狱 , 看似获得自由 , 却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 , 处境十分危险 。
1931年春 , 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被送到地下党领导的中国互济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 。 可是在这里还没有多长时间 , 1931年4月 , 大同幼稚园受到了巡捕房注意 。 年仅4岁的毛岸龙正在生病发烧 , 受到巡捕房的惊吓后病情愈加严重 , 送到上海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不久后便去世了 。
毛岸英兄弟被迫离开大同幼稚园 , 暂时寄养在地下党员家里 , 随后又流落街头 , 在点心铺当小伙计 , 他们在磨难中悄然成长 。 也许作为革命家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 , 毛岸英、毛岸青从小注定了颠沛流离 。 这是战争年代无数家庭的缩影 , 正是那个年代的人们负重前行、一生波折 , 换来了今人的和平与安宁 。
1936年 , 上海地下党找到毛岸英和毛岸青时 , 他们正在靠卖报纸、捡破烂、帮人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 。 粗算一下 , 当时作为哥哥的毛岸英也不过14岁而已 。
随后党组织决定安排他们去苏联学习 。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1937年初来到了莫斯科 。
1938年初 , 毛泽东收到从苏联带来的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照片 , 并给两个儿子去信 。 这是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离别十年之后的第一次通信 , 也是目前见到的毛泽东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 。 自此 , 鱼雁不断 。
原文: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 , 知道你们情形尚好 , 有进步 , 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 , 十分的欢喜 。 现因有便 , 托致此信 , 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 , 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 。 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 祝你们健康 , 愉快 , 与进步!
毛泽东
一九三八年三月四日
许久没有儿子的音信并不代表毛泽东不牵挂他们 , 与一代领袖的威严形象相比 , 毛泽东在信中诉说的骨肉思念之情是柔情又细腻的 , 但又是克制的 , 没有让孩子立刻回到自己的身边 , 是为大局考虑先忍下了这份迫切 。 但这份心情在信件来往中毫无遮掩地表露出来 , 他希望孩子们多给他写信 , 告诉他们的情况 , 直接用“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这样的语句 。
1939年 , 毛岸英进入苏联十年制学校的六年级插班学习 , 并经常向父亲毛泽东汇报自己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
在回信中 , 毛泽东用平等的态度 , 细细诉说自己的感受:“也看了一点书 , 但不多 , 心里觉得很不满足” , 说自己的同时 , 也在告诉孩子们珍惜读书的时间 。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我是期盼你们来信啊// //
致毛岸英、毛岸青(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原文: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 , 十分欢喜!
你们进来好否?有进步否?
我还好 , 也看了一点书 , 但不多 , 心里觉得很不满足 , 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 , 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 , 寄给你们 , 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 。 下次再写 。
祝你们发展 , 向上 , 愉快!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都说父爱如山 ,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 , 为他们树榜样 , 但在细节上却体贴入微 。 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 为了让包括毛岸英、毛岸青在内的革命后代学到更多知识 , 他几次托人购买书籍寄往苏联 , 亲自挑选21种60本书 , 包括哲、经、史书 , 也有古典文学和武侠小说等等 。
原文:
岸英儿:
别后 , 晋西北一信 , 平山一信 , 均已收到 。 看你的信 , 你在进步中 , 甚为喜慰 。 永寿这孩子有很大进步 , 他的信写得很好 。 复他一信 , 请你译成外国语 , 连同原文 , 托便带去 。 我们在此很好 , 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 , 主要是脑子休息了 。 你要看历史小说 , 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 , 可托周扬同志设法 , 或能找到一些 。 我们这里打了胜仗 , 打得敌人很怕我们 。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
毛泽东并不吝啬对孩子们的夸赞 , 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进步 , 他像每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 , 高兴与自豪着 。 他对孩子的爱如山般顶天立地却不和山一样沉默 , 对优点进行鼓励 , 对缺点进行批评 , 而且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精神 , 那种情感隔着薄薄的信笺 , 在字里行间游走 。
原文:
岸英:
告诉你 , 永寿(即毛岸青)回来了 , 到了哈尔滨 。 要进中学学中文 , 我已同意 。 这个孩子很久不见 , 很想看见他 。 你现在怎么样?工作 , 还是学习?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 , 只要有热情 , 有恒心 , 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 , 总是会有进步的 。 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 , 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的 , 身体好 。 我比上次写信时更好些 。 这里气候已颇凉 , 要穿棉衣了 。 再谈 。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正是因为他对子女的成长非常关切 , 所以他的教育方式是有远见地将子女造就成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 这份细心与妥帖穿插在与孩子交流的每一个细节中 。
毛泽东是爱孩子的 , 正是因为这份爱 , 才让他更显柔情与温暖 。 在他与孩子的对话中 ,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伟人 , 一位期待与孩子交流 , 耐心对待孩子每一步成长的毛泽东 。
毛岸英也在这样的影响下奋力成长 , 他在苏联学习期间 , 非常刻苦认真 。
有次他在图书馆看书 , 忘记了是周六 , 图书馆只开半天馆 。 管理员中午吃饭回来 , 发现他并没有在经常坐的座位上 , 以为他走了便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了 。 毛岸英一直投入到阅读中 , 直到肚子开始饿地叫起来 , 才发现天色已晚 , 而大门也被锁住了 , 于是 , 他索性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整晚的书 , 等到第二天毛岸青和图书管理员找来 , 毛岸英才回到宿舍 。
毛岸英回国之后 , 毛泽东对他的教育也没有松懈 。 1946年初 , 毛岸英回国 , 毛泽东仅仅和他吃了两天的饭 , 便让他去机关食堂里一起吃大灶 。 之后他把毛岸英介绍给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 , 让他到吴满有家里学种地 , 就这样毛岸英开始跟着乡亲们一起 , 同吃同住同劳动 , 脏活累活抢着干 , 等到他再回到毛泽东身边 , 已然变了样子 。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我是期盼你们来信啊// //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
从吴满有家回来 , 毛岸英被安排到中宣部工作 , 他在业余时间拟定了大量的读书计划 , 准备系统学习各类历史和马列著作 , 并坚持做读书笔记 , 虚心向别人求教 。
1947年毛泽东将毛岸英安排到中央土改工作团 , 在山西临县郝佳坡参加土改工作 , 同年8月份 , 毛岸英又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 在参加工作期间毛岸英经常向毛泽东写信 , 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与父亲交流 。
毛泽东对子女的爱是小爱 , 他和孩子们书信往来谆谆教导 , 希望他们能朝着栋梁之才不断发展 , 但毛泽东的爱也是大爱 。
1950年10月 , 才结婚一年的毛岸英随着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到美机轰炸 , 毛岸英不幸牺牲 。 闻此噩耗 , 毛泽东忍住悲痛 , 叹了一口气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向叶子龙摆了摆手说:“战争嘛 , 总会有牺牲 , 这没有什么!”
毛泽东把爱子毛岸英送上抗美援朝战场 , 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 后来有次毛泽东的老同学、老朋友周世钊问毛泽东:“如果你不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上 , 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 ”
在悲痛的寂静中 , 毛泽东这样开口说:“当然 , 你说 , 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去 , 他就不会牺牲 , 这是可能的 , 也是不错的 。 但是 , 你想一想 , 我是极力主张派兵出国的 , 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 我作为党的主席 , 自己有儿子 , 不派他去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 , 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 , 怜子之心都是一样的 。 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 , 而别人都像我一样 , 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上战场 , 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 , 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
白发人送黑发人 , 让谁能不心碎 。 但在国家大义面前 , 在中国革命事业面前 , 毛泽东作为领导人 , 只能忍下这份悲痛 , 将父爱沉于心底 , 在家庭小爱面前 , 他选择的是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大爱 。
只是这次 , 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毛岸英 , 不会再有来信了 。
参考文献:毛泽东家书解析[M].季世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9-01
图片来源:1.毛泽东家书解析[M].季世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9-01;2.人民网
文章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 转载请注明来源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