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上回说到了宋朝至真宗、仁宗、英宗时期 , 将帅无权 , 导致对外作战屡次失利 。


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

厢军

各地的厢军 , 到仁宗时也增加到43万多人 , 其中经过训练的 , 多已陆续补充禁军 。 大量的厢军只是运输官物(纲运)和服杂役 , 州郡官经常迁调 , 每当新官到任 , 都要用厢兵修建馆舍 , 甚至有的州官用厢军织毛缎等货物出售谋利 。

仁宗时 , 宋祁上疏说:“现在天下的厢军不择瘦弱 , 全都收配 , 只图供役 , 本不知兵 , 而且朝廷月费粮饷 , 岁费衣服 。 士兵数口之家不能自养 , 于是相继逃亡 , 成为‘盗贼’ 。 ”宋祁的话 , 暴露了厢军的腐败 , 也透露了农民士兵因遭受压迫在不断反抗 。


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

押运生辰纲

宋朝大量的禁军、厢军的主要来源是招募 。 宋朝对西夏作战 , 广泛募兵 , 各州官能募兵一千人者 , 特升一官 , 因此兵额大增 。 遇到灾荒 , 宋朝为防止农民起义 , 大批招募“饥民”当兵 。 如仁宗时 , 河北路水灾 , 农民流入京东者至三十余万 。

安抚使富弼选募强壮者充禁军 , 次者充厢军 。 关中、川峡各地也都在流民中大批募兵 , 募兵以外 , 还有在农民中强迫抽丁的乡兵 。 宋初 , 在沿边各地农民中征雇 , 粮饷器械都由本乡自备 , 不隶国家兵籍 。


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北宋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5)// //

宋军

应征者在手背刺上义勇、弓箭、弩手、土丁等名号 。 真宗以后 , 河北、河东、陕西三路 , 因对外作战 , 乡兵不断增加 。 仁宗、英宗时三路共达42万人 , 来源是在民间强迫抽丁 , 一般是三丁抽一 。

乡兵原来只在本土 , 对西夏作战时 , 陕西路每家出一丁编为禁军 , 号保毅军和保捷军 , 到边地作战 。 梅尧臣《田家语》诗说:“三丁籍一壮 , ……老吏持鞭扑 , 搜索稚与艾 , 唯存跛无目 , 田闾敢嗟怨 , 父子各悲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