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原来因为他俩

得到想要的权力后 , 曾国藩立刻整顿兵马 , 准备率军出发 , 去结束这个已经苟延残喘 , 势力一落千丈的太平天国 。

然而在出兵时 , 曾国藩却异常谨慎 。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 太平天国虽然没落了 , 但他们依旧拥有两位能征善战的猛将 , 且在这两位猛将的攻击下 , 湘军不仅损失惨重 , 曾国藩还差点命丧黄泉 。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原来因为他俩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 , 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 , 原来因为他俩// //

太平军的这两位将领 , 就是这样地了不起!他们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手 , 一举扭转了战局 , 并撑起了太平天国的那片天 。

那么 , 这两位让曾国藩心有余悸的太平军将领 , 是谁呢?

“天京事变”后 , 三王被杀 , 一王出走 , 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 。 好在 , 这位洪教主第一时间重整旗鼓 , 他启用了5位年轻的主将 , 安定民心 , 统率军队 , 让太平天国走出了低谷 。

这5位将军 , 就是洪秀全新册封的“五军主将” , 即中军主将蒙得恩 , 前军主将陈玉成 , 后军主将李秀成 , 左军主将李世贤 , 右军主将韦俊 。

事实证明 , 这次人事改变 , 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 并让太平天国回光返照了 。 因为 , 在这5位主将中 , 就有那对帝国的“双子星座”——陈玉成和李秀成 。 作为杰出的优秀将领 , 陈玉成和李秀成上台后 , 他们立刻送给洪秀全一份大礼 , 让这个“公司”顺利走出低谷 , 转败为胜 。

这份大礼 , 就是二破清朝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 。

前面讲过 , 为了收拾太平天国 , 清朝在南京城旁边安下了两座大营 , 即江南、江北大营 。 为了击退这些“不请自来的睡汉” , 洪秀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 他倾尽全力终于拔掉了这“两根钉子” 。

然而 , 在“天京事变”的影响下 , 清军趁太平天国内乱之际 , 重新修复了这两座大营 。 等洪秀全反应过来时 , “这两个睡汉”已经不请自来 , 上床睡觉了 。

看见清军又不请自来后 , 这个深知“卧榻之侧 , 岂容他人鼾梦”的洪秀全彻底怒了 。 他命陈玉成、李秀成二人率军出战 , 去拔掉这两个“钉子户” 。

在调兵遣将时 , 洪秀全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去干的 。 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 , 洪秀全希望这两位年轻将领能挑起大梁 , 扶“天国”于将倾 , 力挽狂澜于不倒 。 而事实证明 , 洪秀全赌赢了 。

在这场战斗中 , 陈玉成首先发力 , 他顺利攻陷了江南大营的外围阵地 。 随后 , 陈、李二人合兵一处 , 共同迎战江南大营的守将冯子材 。 结果 , 这位日后“中法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被陈、李二将杀得大败而归 。 冯子材仅率两百残兵狼狈而走 。

攻陷了江南大营后 , 陈玉成、李秀成二人更是再接再厉 , 在浦口一战中击退一万清军 , 二破江北大营 。

至此 , 伴随着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的溃败 , 既标志着清军围攻南京城计划的破产 , 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走出了低谷 。 陈玉成、李秀成二人也因为这场战斗 , 成为太平天国两颗璀璨升空的“将星” 。 他们成了洪秀全新的左膀右臂 , 共同守护着这个天国 。

不得不说 , 洪秀全提携这陈、李二将确实是一个“妙笔” , 足以“生花” 。 只不过 , 洪秀全自己都没有想到 , 这些“花”还将继续绽放 , 继续谱写自己辉煌的战绩 。

这两个战将 , 就是湘军最大的对手 , 也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希望 。

那么 , 这两个将领 , 他们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现在 , 开始介绍他们的“前世今生” 。

先介绍“忠王”李秀成 。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原来因为他俩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 , 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 , 原来因为他俩// //

洪秀全恢复“五军主将”制度后 , 他最器重的人 , 就是李秀成 。

李秀成原名叫李以文 , 参加起义时改名叫李寿成 , 为了拉拢这位大将 , 洪秀全特赐其名为李秀成 。 要知道 , 在整个太平天国中 , 名字有“秀”者 , 也就不过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三人而已 。

单凭此事 , 洪秀全对李秀成的宠爱 , 就可想而知了 。

李秀成 , 生于广西藤县一户贫农家里 。 虽然贫苦 , 但跟大多数贫苦孩子不同 , 他“自幼随舅父读书” , 虽“认字不周” , 但也算是个读书人 。 按理来说 , 这种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 , 是不应该轻易入教和走上造反之路的 。 那么 , 到底是一个什么原因 , 让李秀成加入拜上帝教、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呢?

关于加入拜上帝教的原因 , 李秀成给出了三个答案 。

第一 , 李秀成“怕蛇虎伤人” , 所以入教 。 根据他自己陈述 , 洪秀全曾经悠他 , 只要虔诚入教 , 就能获得一种“万物不敢有犯”的本领 , 蛇虎也不敢伤他了 。 为了得到这种本领 , 李秀成就入教了 。

第二 , 李秀成称 , 自己家贫 , 食不果腹 , 而入拜上帝教后 , 可“同家食饭” 。 为了吃饱饭 , 李秀成就入教了 。

第三 , 在李秀成的眼中 , 拜上帝教给他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 。 而洪秀全的所作所为 , 更是一种英雄行为 。 为了向偶像看齐 , 他选择了入教 。

综上所述 , 这三点就是李秀成入教的主要原因 。

关于造反这个问题 , 李秀成是这样自辩的:“我自幼不知分毫之事 , 迷迷懵懵而来” 。 就是说 , 他是“迷迷懵懵”参加起义的 , 根本不知道洪秀全要起义 。 这番说辞 , 虽然有明显推卸责任之嫌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李秀成的这番话 , 确实有几分道理 。

毕竟 , 洪秀全造反前 , 只有他本人、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秦日纲等六人知晓他要干什么 , 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要去造反、去打天下 。 李秀成也不知道其中的事情 , 只能“迷迷懵懵”地参加起义 。 虽然当时李秀成已经28岁了 , 但依旧是一个迷迷懵懵的少年 。

就这样 , 李秀成稀里糊涂地上了这艘贼船 , 开始打天下了 。 后来 , 在南征北战期间 , 李秀成建立了很多功勋 , 被封了王 。

在太平天国中 , 李秀成的爵位是“忠王” , 取“忠心护主”之意 。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 李秀成之所以得到“忠王”的头衔 , 却是洪秀全怀疑其不忠的结果 。

原来 , 李秀成的自述中道:“洪秀全恐我有变 , 封我忠王 , 乐我之心 , 防我之变 , 实则提防我也 。 他还亲自书写‘万古忠义’四字 , 表彰于我 , 封我为忠王 , 实则别有用心也 。 ”

当然 , 李秀成的这篇自述 , 是他投降后写给曾国藩的“投降信” , 因此里面的内容未必就是事实 , 也有篡改的嫌疑 。

这篇自述是真、是假 , 史学家们也一直争论不休 , 直到今日 , 也无法定性 。

虽然洪秀全封李秀成“忠王”的原因 , 已经不为人知 , 但毋庸置疑的是 , 李秀成确实对得起这个“忠王”的头衔 , 在即将爆发的那场大战中 , 这个人一直尽忠职守 , 誓死效忠洪秀全 , 也没有一点背叛的意思 。

后来 , 李秀成被迫投降后 , 曾国藩见他是一条“忠心耿耿”的汉子 , 就给了他一个痛快 , 把他的“凌迟之刑”改为了“斩首示众” , 算是成就了他的一番忠心 。

单凭此举 , 李秀成的“忠王”之名 , 徒有虚名 。

简单介绍完了这个李秀成 , 现在介绍另外一位王——“英王”陈玉成 。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原来因为他俩

天京事变后曾国藩胜利在望 , 为何又被打得落花流水 , 原来因为他俩// //

陈玉成 , 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 , 其祖先不是本地人 , 是由福建迁来此地的客家人 。 陈玉成随太平天国起义时 , 年仅14岁 , 被编为“牌尾” 。 所谓“牌尾” , 即未成年的“随军家属” 。 年仅14岁就参加革命 , 陈玉成就这样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 当然 , 跟“迷迷懵懵”的李秀成不同 , 陈玉成是心甘情愿参加革命的 。 为了这个革命事业 , 陈玉成也愿意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

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 , 为了建功立业 , 陈玉成主动找到太平天国右二军统帅罗大纲 , 自请当向导 , 引导太平军去攻打永安州 。 后来 , 打下永安州后 , 陈玉成建立了奇功 , 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平步青云之路 。

如今 , 这种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可 , 大家也都认为 , 陈玉成是这样发家致富的 。 然而 , 若细细品味 , 就发现这个说法 , 未必属实 。

因为 , 罗大纲是天地会元老 , 文武双全 , 未必听一个小屁孩的教导 。 且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 , 罗大纲就奇袭过永安州 。 因此 , 这次攻打永安州 , 罗大纲可谓轻车熟路 , 根本不需要陈玉成带路 。

可见 , 陈玉成的这种成功说法 , 疑点重重 , 值得推敲 。 其实 , 若陈玉成真的建立了如此奇功 , 按照太平军早期“赏罚分明”的制度 , 陈玉成早就被委以重任了 , 何至于到了南京后 , 他还是个“牌尾” 。

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 , 到达南京城后 , 这个位列“牌尾”的陈玉成才被委以重任 。 当时 , 他被编入了左四军 , 随号称“铁公鸡”的名将石祥祯西征 。

在西征途中 , 陈玉成一直身先士卒 , 冲锋陷阵 。 他率领500“牌尾军”顺利攻陷武昌城 , 建立了一大奇功 。

陈玉成立下奇功后 , 不仅让“牌尾军”声名大振 , 连外国人都知道了这支部队 , 天王洪秀全更是激动无比 , 开始对陈玉成委以重任 。

从这一刻起 , 陈玉成才步入洪秀全的眼帘 , 开启了那条平步青云之路 。

就在这一年 , 陈玉成开始升官发财了 。 他连跳五级 , 被任命为后十三军、水营前四军指挥 , 负责蕲州、黄州两地军务 。

从此以后 , 陈玉成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了 。 这一年 , 他仅仅18岁 。

由于远离中央 , 且能独当一面 , 因此在“天京事变”后 , 陈玉成被洪秀全委以重任 , 步入了帝国的高层行列 。 他被封为“英王” , 成为太平天国新一代位高权重的将领了 。

按理来说 , 陈玉成是“天京事变”被杀的东王最得意助手陈承瑢的侄子 , 因此他就是杨秀清的“死党” 。 对于这种“死党”之人 , 是必须要严惩不贷的 。

然而 , 洪秀全却没有严惩他 , 也没有搞“株连九族”的那一套 。

他之所以不严惩陈玉成 , 是因为当时天国形势急迫 , 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 如果他再杀人 , 这个天国就真的土崩瓦解了 。 因此 , 洪秀全只能忍下这口气 , 赦免了陈玉成等人 , 并重用他们 , 以安定民心 。

其实 , 终其一生 , 洪秀全都猜疑陈玉成 , 也猜疑李秀成 。 他一直认为这二人“怀有异心” , 始终不敢对他们放权 ,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独自带兵 。 这样的结果 , 也为太平天国的灭亡 , 埋下了一个隐患 。

当然 , 在最初“合作”时 , 洪秀全还是很信任陈玉成 , 也很信任李秀成的 。 特别是陈玉成二破清朝江南、江北大营后 , 洪秀全更是对其信任有加 , 让其成为这个帝国的三把手了 。

当时 , 洪秀全下过这么一道圣旨 , 以表达对陈玉成的信任——“外事不决问英王 , 内事不决问干王(洪仁玕) , 二事不决问天王” 。 洪秀全还是授予了陈玉成很大的权力 , 允许他自行带兵打仗 。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全盛时期的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等人 , 也没有这种待遇 。 洪秀全对陈玉成的信任 , 就可想而知了 。

就这样 , 在洪秀全的信任中 , 这两位冉冉升起的王爷出兵了 , 他们一个率军西进 , 去收复湖北;另一个则率军东扩 , 去争夺江浙一带的富庶土地了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们更是打得湘军丢盔卸甲 , 并送给曾国藩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 。

更多内容 , 敬请关注《凶猛的书生:洪秀全》 , 京东满100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