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导读:所谓“一招不慎 , 满盘皆输” , 决策者须瞻前顾后、统观全局 , 切不可只看眼前、顾此失彼 , 否则 , 所做决策势必有漏洞可寻 , 而这漏洞就足以令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都城 , 是一个朝代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 定都何处事关国家的前途安危 。 因此 , 历代帝王面对这一问题无不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 即便雄才大略如汉高祖、光武帝、明太祖者 , 也都举棋不 定、思量再三 , 唯恐考虑不周 , 国本转移 , 变乱即起 。

然而二十岁的周成王面对同样的问题时 , 却表现得异常沉稳老练 , 他东西兼顾、双管齐下 , 所做决策令声名卓著的政治家周公都为之叹服 。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

公元前1064年 , 偏处西方的小邦——周 , 在周武王姬发的率领周成下 , 一举打败东方的大国——商 。 商人人多势众 , 周人世代致力于翦王商事业 , 如今一朝成功 , 出乎意料 。 他们还没有充分地考虑过如何有的效地治理商地 , 也不能在政治上立刻建立起足以取代商朝的统治 。 全尽管商朝末代君主纣王残暴无道 , 人民恨之入骨 , 但是商朝毕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 政权虽亡 , 影响犹在 。

如何统治人数众多的商族遗民? 如何控制广大的新征服地区?

这些问题烦扰着周武王 , 逼他马上给出答案 。 他召来股肱之臣周公、召公一起研究 , 最后采纳了周公以商人治理商人的方案:把商朝故地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 , 让他继续管理商王朝的遗民;将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分封在武庚周围 , 就近监视、牵制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 , 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料理完东方事务 , 武王率军回到周都镐京 。 胜利的喜悦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 , 武王反而焦虑万分、彻夜不寐 , 他对周公说:“我们的势力已经深入东方 , 再以镐京为国都 就显得太靠西方了 , 我很担心东方的形势 。 遍望南北东西 , 我感觉伊水、洛水之间地势最好 , 居天下之中 , 简直是‘天室’ , 那里南望三涂山 , 北眺太行山 , 南临伊洛 , 北依黄河 , 正是建都的好地方 。 而且夏朝的都邑就在那里 , 有王者之气 。 我打算在这一带大兴土木 , 建立都城 。 ”

周公深有同感 。 可还未来得及实施 , 武王一病不起 , 这一宏伟的计划就被搁置下来了 。

周武王死后 , 儿子成王姬诵即位 , 年纪幼小 , 周公代他执掌政权 。

果然不出武王所料 , 东方事发 。 武庚不甘心商朝的灭亡 , 时刻想着恢复故国 , 自己称王;而镇守东方的武王诸弟也不满周公专权 , 于是和武庚联手 , 发动了大规模叛乱 。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

周公率军东征 , 杀掉武庚和管叔 , 流放蔡叔等人 , 东方局势平定了下来 。 东征过程中 , 周公认识到必须改变原来就地监督商族遗民的办法 , 动其根本、迁之新地 , 才便于加强控制 。 于是 , 他决定按照武王的遗愿 , 大规模地营建洛邑 , 将它作为看管商民的基地 , 以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成王非常看重这件事 , 多次占卜吉凶 , 并派召公、周公前往视察 。 很快 , 一座与西方镐京遥相呼应的城邑修建起来 。 周人把镐京称作“宗周” , 把新落成的洛邑称为“成周” 。

洛邑建成以后 , 周公和召公希望成王马上迁都 , 常驻洛邑 。 周公也想借此机会 , 还政成王 , 让他亲自主持天下大政 。 成王风尘仆仆地从镐京赶至新城 , 他是想参观洛邑 , 顺便视察一下东方的形势 。 成王并非不想在此久留 , 可是 , 他更担心西方的情形 。

周族的西部遍布着三十几个戎族部落 。 戎族是商周时期活跃于华夏西北的民族之一 , 早在商朝中期已经颇具实力 。 商王武丁曾征伐过西戎 , 三年才将其平定 。 周族早期与戎族杂处 , 双方难免有利害冲突 , 周族祖先古公亶父为躲避戎族 , 率领本族离开世代所居的豳地(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 , 来到岐山脚下 。 古公的小儿子季历为血父仇 , 两次讨伐戎族 , 却都以失败告终 。 自从周族强大之后 , 形势有所转机 , 可是始终不能彻底降服他们 , 戎族仍然不时侵扰周人 , 成为周族的心腹之患 。

周族国都、 军事主力在西方时尚且如此 , 如果都城、 军事重心东移 , 戎人岂不更加任意妄为? 那时周族的发源地西方不就成为戎人的囊中之物了吗? 东方巩固了 , 可又丢掉了西方 , 得不偿失 。

东征三年 , 旷日持久 , 周公深深感到东方问题的棘手和迫切 , 他甚至忘掉了戎族的威胁 。 营建洛邑是哥哥武王的遗愿 , 而洛邑又是他和召公一手负责建成的 , 因此周公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 他希望成王在这里建都 , 但同时也看出了成王面有难色 。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

于是 , 周公说道:“我王谦逊 , 好像不敢接受上天的命令 , 定都于洛邑 。 我们营建洛邑是经过多次占卜的 , 结果都是吉兆 , 我王可以放心 。 ”

洛邑城雄伟壮丽 , 成王由衷赞叹:“您敬重上帝赐给的祥福 , 亲自负责勘察、营建 , 您所建成的洛邑确实是一座美好的都城 , 它完全王可以和我们的镐京媲美 。 您让我来参观 , 我对这儿的一切都很满意 。

我们二人共享这吉祥美好的征兆 , 希望您带领我 , 永远敬重上天赐予我们的祥瑞 。 ”

周公见成王没有接自己的话茬儿 , 接着劝说道:“王啊! 而今洛邑已经建成 , 于此万象更新之际 , 理应在此举行祭祀 , 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 。 年轻人啊 , 你要振奋 , 来洛邑吧 , 不要像那刚点燃的火微弱不堪 , 要不断给它添加柴火 , 使它轰轰烈烈地燃烧 。 我就要把大权归还于你了 , 希望你以后也能像我一样 ,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 带领百 官在洛邑处理政事 , 使他们各司其职 , 为国家贡献力量 。 要奋发努力 , 广施教化 , 远方的百姓才会来归服 。 总之 , 到了新都之后 , 万事都要谨慎! ”

成王答道:“您的教导我会谨记心上 。 以洛邑为都 , 确实有很多益处 , 可是如此一来 , 举朝搬迁 , 西方空虚 , 戎人势必乘虚而入 , 这一点您不得不考虑啊!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 , 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周公恍然大悟 , 可是 , 又有什么两全之策吗? 仍以镐京为中心 , 那就顾不上东方;迁都洛邑 , 西方便得不到保障 。 如何才能东西兼顾、两全其美? 这实在是一个难题 。

别看成王年纪轻轻 , 从未亲理过政事 , 但是颇有城府 。 镐京故都 , 自己生于斯、长于斯 , 再有几个得力大臣辅佐 , 治理起来不成问题;东方民性顽劣 , 尚不稳定 , 还是让政治经验丰富的周公留守 , 以他那天下无双的铁腕 , 假以时日 , 一定能制服这辽阔的东方 。

这时 , 成王说道:“我决定回到旧都镐京去 , 我在那儿亲政 , 治理大当地 。 而您呢 , 就在这儿留守吧 , 继续治理东方 。 现在四方还算不上安定 , 仍须治理教导 。 我们的教化还没有推行开来 , 您想治天下以享太平的愿望也还没有完全实现 , 您善于教导扶持臣民 , 请在这里发挥您的长处 , 督促官员 , 安定商民 , 继续辅佐我吧! ”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周成王的全局打算:如何想出两全之策?// //

成王此计一提 , 周公心悦诚服 。 后生可畏啊! 大周王室后继有人了 。 于此东西纷扰之际 , 分立两都确实是上之上策 。 两地民风不同 , 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 。 双管齐下 , 周朝江山就牢不可破了 。

周公原想趁迁都之机还政成王 , 自己也终于可以免去政务烦扰 , 轻轻松松地过日子了 。 没想到还了政 , 却又挑上另一副重担 。 可是他忧国忧民 , 也认为治理洛邑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了 。

成王恳求说:“就这么说定了 , 您留下吧 , 我要回去了 , 请您快快在此主持大政 , 不要拒绝我 。 您要妥善迅速地安顿好商民 , 不要让他们再生祸乱 。 我相信您是不会被难倒的 。 请您放心 , 我自己也会不懈地学习政事 , 以您为榜样 。 ”周公恭顺地接受了成王的命令 。

成王于返回镐京之前在洛邑举行冬祭 , 向先王报告了这一年里发生的重大事情 。 用一头红色的牛祭祀文王 , 又用一头红色的牛祭祀武王 。 然后命令史官逸宣读祭祷的册文 , 报告文王、武王 , 周公将主持成周政务 , 而由召公辅助成王主持镐京事务 。

周公在洛邑对商族遗民一手镇压、一手安抚 , 商民渐渐归服了周朝 。

洛邑的建立 , 使得宗周至成周的泾、渭、河、洛的千里之地都囊括在版图之内 。 这样东西连成一片 , 王畿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 , 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大大增强 。

周人在治理东方领土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 周武王雄才大略 , 然而面对庞大的东方沃土 , 也只能采纳周公以商治商的策略 , 可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 武庚的叛乱宣告了这一战略的失败 。 周公打算用迁移王都、转移政治中心的办法来安定东方 , 然而顾此失彼 , 忽视西方 。

周成王技高一筹 , 所做决策既肯定东方的重要地位 , 又不肯放弃周族的发祥地 , 分设东、西两都 , 以政治铁腕周公统治东方 , 自己坐镇故都治理西方 , 东西方走向一体 , 周朝逐渐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 , 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