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导语

自古以来 , 随着民众生活居住区域的扩大 , 进而衍生出具有防御 , 交通能力的城墙防护体系 。 城墙的迭代规模化、区域化、系统化建设为古代中国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提供物质生存屏障!

自汉唐到明清 , 中国古代城墙受不同时期经济文化、战争环境影响 , 城野池墙的最大数量维持在2000座 。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宋代东京城墙

自东周时期以后 , 中国古代城墙渐形成多种成熟的城建形态 , 也是城池文明更新的重要佐证!

以燕国下都城为主的新郑型城墙形态以赵国邯郸城为主的侯马型城墙形态以东汉洛阳城为主的洛阳型城墙形态以唐代长安城为主的安邑型城墙形态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赵国邯郸之永年城(高险的城墙防御体系)

当然 , 古代城墙的建设也会受到行政级别(都城-州府-县城)及内外经济、军事格局影响 。 即以本区域的自然、社会条件适应城池墙体建设 , 拱卫辖地!

城池墙体材质构造解析

作为拱卫区域领土的城池(城市) , 墙体建材必然十分严格 。 从古代城墙史相关史料总结 , 土砖混合 , 夯土版与石砖版成为主流的筑墙方式!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拥有护城河的城墙建筑

夯土版筑城墙

夯土是最为原始的城池建筑材料 , 夯土本身是一种密度较大、坚硬 , 缝隙小的压制混合泥块 。

在莫角山遗址 , 作为新石器晚期的人类聚集地 , 修建了以夯土为主南北方形的城墙 。 古代中国建筑材料遵循古例:以木为主 , 再借土为辅 , 其石、砖、瓦为配角 。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城墙夯土剖面图

大多夯土版筑城墙 , 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 。 古代工匠为达到城墙的硬核程度 , 往往会在夯土中添加适量的石灰土与砂粒 , 提高城墙的整洁平面密度 , 从而填补松散的夯土层!

《晋书》记载 , 蒸土筑城 , 在筑城之前 , 必将所有夯土暴晒 , 去除碱质 。 从个人理解来说 , 所谓“蒸土”即是减小原土层的湿润度暴晒至土质干燥 。 去除碱质、湿性 , 从而硬化夯土层!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夯土建造的交河故城

史料摘要 , 汉代夯层在15厘米左右,由于筑城术的进步,唐代和明代筑城夯层则在30厘米左右 。 相对来说 , 夯土建墙成本较低 , 可见朝代更替也促进了建筑科技水平的提高 。 现代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有夯土建造的房屋 。

石砖版筑城墙

石砖构建城墙 , 更加适用于都城、要塞等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权力统筹 。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石砖城墙平面图

作为防备北方军事威胁的长城 , 石砖建材大多就地开采 , 或者近地运输 。 并且长城大多沿山檐起伏 , 所以长城城墙一般下基带为厚实的夯土层 , 再覆盖一层石砖 , 提高了长城墙体的抗击性 。

公元1366年 , 南京明城墙即“依山而建(栖霞山)”开始修建 , 明政府动用38万民工 , 消耗石砖3.5亿块 , 从石材的开采、加工、运输、堆砌都是一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考验!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石砖建筑的明南京城墙

石块城砖在烧制完成后 , 大多以石灰浆、糯米汁粘合城墙砖及其缝隙 , 增强墙体表面韧性、硬度!不过依然有人对于糯米汁浇筑石砖修建城墙持怀疑态度?

仔细考虑 , 古代城墙修筑并没有先进的工业材料 。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 , 平民都能使用的糯米汁反而成为城墙镶嵌的首要辅助材料 , 浓稠的糯米汁和黏土使墙体更加稳固与密闭!

《宋会要》记载:宋乾道六年修和州城 , 其城墙表里各用砖灰五层包砌 , 糯米粥调灰铺砌城西 , 经久坚固 。 个人理解 , 并非单糯米汁粘合城墙 , 桐油等其他有机材料和糯米汁相合提高了城墙的强度及雨水防渗透性!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糯米汁及其他有机材料建筑的榆林古城墙

综合夯土墙与石砖墙的优劣 , 在冷兵器兴盛的古代 , 投石机是石砖墙的敌手 。 在热兵器兴起的古代 , 夯土墙并不是火炮的敌手 。 非战争时期 , 夯土墙以成本低廉的优势适合大规模城防建造 , 但石砖墙的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城池墙体防御设施解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古代守城器械-长弩

中国古代内外城墙以前檐的倾斜度和后檐的垂直度 , 便于经济贸易流通、军事人员调动 。 城墙建筑被规划成垛口、爝穴、城障等多个城防设施 。

爝穴:放置火炬 , 防止夜间敌军偷袭垛口:远程、进程武器射击区位城障:提高守城士兵作战安全性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古代城墙防御图

不过 , 为尽可能为城墙作战争取武备时间 。 城墙外围一般会有护城河、陷马坑、铁蒺藜等外沿城障军用设施 , 并催生缓冲城墙防御力量的护城设施——瓮城与曲墙 。

瓮城最大的军用好处 , 敌军由曲墙城门进入瓮城 。 关闭城门 , 守军即可以对敌军展开围歼 。

历代统治者极力构建完备的防御体系 , 即在城门外修建一道曲墙形成瓮城 。 由于曲墙与城门之间的撞击空间不足 , 使攻城军队即无法使用攻城槌有效撞击城门 。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拥有瓮城、塔楼的城墙防御体系

瓮城大多建于主城门间 。 相对于坚固的城墙 , 城门是最容易受到袭击的 , 或最容易被攻破的城防设施 。 城关即形成两道立体防御阵线 , 曲墙在后期的城防建设中 , 便成为独特的瓮城!

汉代的鸡鹿塞城门外 , 随即采用曲墙绕门的瓮城防御结构 , 有力防备北方匈奴南下入侵 。 明代的北平、太原等战略要地还会修建围城的马面防御设施 , 对城墙死角监视 。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汉代鸡鹿塞拥有曲墙连成的瓮城防御体系

城池墙体“建设思想”解析

在《周礼·考工纪》中 , 古代工匠即提出“理想化”的建城方略 。 匠人营国 , 方九里 , 旁三门 , 九经九轨 。 “四合院”其实是浓缩版的带有瓮城的城池墙体防御体系!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北侧拥有瓮城性质的四合院

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 , 为体现朱元璋皇权的特殊地位 。 修建南京城即以天时为宇宙天体 , 地利为南京地势地形 , 人和为朱元璋的皇威 , 成为南京城的建都指导思想!

应天城、建康城合二为一再行扩建成为明南京城墙体系 。 整体城墙平面为南北斗星的相聚 , 形成东、北、南三个城市功能区域 , 同时构建了南京城墙的整体防御格局!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明城墙城楼通道

反思

中国古代城墙从新时代时期的渚良文化到秦汉石砖文化的转变 。 明清时期 , 随着热兵器的发展 , 中国各地城墙大多存在行政级别的划分 , 军事功能渐弱 。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深度剖析!// //

失去军事、经济价值的玉门关

明清时期 , 国家融合性得到增强 。 城墙建设低于海防要塞建设 , 也突出古代统治者慢慢对海权意识展开重视 。 海外敌寇成为明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威胁 , 直到清代后期 , 城墙建设倾向普通化 , 成为单一的政治、经济功能表现!

文:历史小采访人员 , 参考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城墙史及其附属文章资料 , 有侵权联系删除

图:站内配图 , 网络配图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