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虽然是公元前769年才继位为君 , 但鲁惠公算得上是春秋时代鲁国的第一位国君 。

在他成为国君期间 , 周王室经历了长时间的“二王并立”:周平王与携王 。 作为传统中原诸侯国 , 鲁惠公选择了支持携王 。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在郑武公南下向胡国(今河南漯河郾城区西南)扩张的过程中 , 鲁国还与郑国在狐壤(今河南许昌北)交过一次手 。 结果鲁国落败 , 鲁惠公的庶长子姬息姑还被郑人俘虏了 。 幸好 , 郑武公不想在这时与鲁国结下仇恨 , 并没有太为难姬息姑 。 所以 , 不久后姬息姑就买通了郑国大臣 , 逃回了鲁国 。

与郑国这次冲突 , 并不能扭转携王最终被淘汰的命运 , 却足以说明鲁国在“二王并立”期间支持的是哪位王 。 所以 , 在周平王正式东迁后 , 鲁国国君长期不去周王室朝觐也是情有可原 。

无论是谁当周王 , 鲁国日子都能悠哉地过下去 。

一切的变化 , 开始于鲁惠公人生最后几年做出的一件荒唐事 。

鲁惠公晚年 , 宋女仲子嫁到了鲁国 , 原本要嫁给姬息姑 。 可鲁惠公见儿媳太漂亮 , 居然强娶儿媳为妻!后来鲁惠公还与仲子生下了一个儿子 , 取名叫允 。 为安抚仲子 , 鲁惠公就将襁褓之中的姬允立为太子 。

公元前723年 , 鲁惠公去世 。 因为太子允年龄实在太小 , 鲁人便让姬息姑代为摄政 , 是为鲁隐公 。

即位之初 , 鲁隐公并不受国人尊重 。 但鲁隐公执政两年后 , 与宋、邾、纪、以及戎人结成了同盟 , 又吞并了极国 , 稳固了鲁国周边局势;执政十年后 , 又与郑、齐二国结成了同盟 , 让鲁国成为东周初令人尊敬的“三巨头”之一 。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可惜 , 鲁隐公开创下的良好局面 , 却突然在一夕之间遭到了瓦解 。

公元前712年 , 公子翚想杀死姬允向鲁隐公献媚 , 以求得太宰之位 。 可鲁隐公摄政多年 , 早已厌倦 , 正准备主动让位给幼弟 。 偷鸡不成的公子翚竟然反过来怂恿姬允 , 把鲁隐公给杀了!

从此 , 姬允成为国君 , 是为鲁桓公 。 这一年 , 他不过才十一、二岁 。 三年后 , 鲁桓公从齐国娶来了文姜 , 鲁国的变局从此开始 。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齐僖公嫁出去两个女儿 , 都怀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 利用文姜 , 齐僖公成功地影响到鲁桓公 , 让他在齐国对纪国施压时不闻不问 。 虽然鲁、齐之间第一回合的明争暗斗 , 最终因齐僖公的去世而结束 , 但对鲁国而言 , 更加艰难的日子还在后边 。

公元前694年 , 鲁桓公携妻子文姜前往齐国 , 试图修复与齐国的关系 。 可没想到 , 回国后的文姜居然与兄弟齐襄公私通 。 在得知鲁桓公发现了他们的丑事后 , 齐襄公竟然杀死了鲁桓公!

年仅十三岁的鲁庄公姬同 , 就在懵懂之间成为了国君 。 在母亲文姜的控制下 , 鲁庄公根本无力与舅舅齐襄公对抗 , 成为齐国控制下的棋子 。 齐襄公死于内乱后 , 鲁庄公一度对齐国发起了反击 , 甚至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之战和乘丘(今山东济宁兖州区)之战中两次击败齐国军队 。 可没过几年 , 在管仲辅佐之下 , 齐桓公励精图治 , 改革图强 , 成为了东周霸主 。

自此后 , 鲁国就失去了与齐国平起平坐的机会 , 长期被齐国压制 。

公元前662年 , 长期生活在齐国阴影之下的鲁庄公积劳成疾而死 , 年仅四十四岁 。

鲁庄公死前 , 幼弟季友为确保太子般能顺利继位 , 就毒死了支持庶兄庆父作国君的叔牙 。 可野心勃勃的庆父仍然杀死了太子般 , 试图篡位;两年后 , 庆父又次杀死鲁庄公另一儿子鲁闵公!这真是“庆父不死 , 鲁难未已”!

最终 , 季友在国人支持下平息了内乱 , 扶持鲁僖公成为国君 。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经过这次内乱之后 , “三桓”季孙氏(季友之后)、叔孙氏(叔牙之后)、孟孙氏(庆父之后)把控了鲁国国政 , 鲁国公室则慢慢地衰落了 。

在霸主齐桓公期间 , 鲁国人自觉无法与齐国为敌 , 老老实实地臣服于齐 。 可齐桓公去世后 , 楚国、晋国相继崛起 , 鲁国改投其他霸主 , 与近邻齐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 。 齐桓公之后 , 除了齐昭公与齐惠公执政时 , 其他时期鲁国都长期遭受齐人欺压 。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鲁人自觉实力不济 , 便寻求东周强国请求帮助:楚国强大则投靠楚人 , 晋国强大则投靠晋人 。 城濮之战后 , 晋国长期称霸 , 鲁国就成了晋人最忠实的盟友 。

齐、鲁都在山东 , 远离晋国 。

晋国强大时 , 齐国不敢对鲁国怎么样;一旦晋国霸业稍有衰落势头 , 齐人就会趁机对晋国霸权发起挑战——而入侵鲁国 , 就成了齐国挑战霸权的磨刀石 。

赵盾专政时期政坛内乱频繁 , 晋国霸业走向了下坡路 。 此时 , 齐懿公就杀死齐昭公儿子公子舍篡位 , 还囚禁了公子舍的母亲鲁女叔姬!因为鲁人替叔姬撑腰 , 齐懿公还多次讨伐鲁国进行报复 。 因为晋灵公接受了齐懿公贿赂 , 晋国对鲁人求救敷衍了事 , 这反倒是助长了齐懿公的嚣张气焰 。 黔驴技穷的鲁文公没法 , 只能求神拜祖 , 祈祷齐懿公早日归天!

正是因为来自于齐国的威胁太大 , 鲁人终于想到要改革 , 以增强自身实力 。

公元前596年秋(鲁宣公十五年) , 鲁国正式推行“初税亩”改革 。

现代学者们大多认为 , 鲁国这次“初税亩”改革 , 是废除了传统效率低下的籍田制、将土地私有化 , 然后再“履亩而税”!

然而 , 史料中一则资料证实 , 也许这一看法并不正确 。

在鲁哀公执政时 , 鲁国经济状况愈发糟糕 , 面临着一场财政危机 。 鲁哀公整天为此忧心忡忡 , 便向孔子高足有若咨询解决之道:“鲁国正逢饥荒 , 国家岁用不足 , 有什么办法吗?”

有若不慌不忙地答道:“为何不改成‘彻法’?”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鲁哀公听了 , 失望地答道:“鲁国现在征收十分之二的税收 , 财政收入都不够用 , 改成彻法又有何用?”(《论语·颜渊》)

“彻法”是周宣王“不藉于千亩”改革时推出的征税办法:把国有田地全部私有化后 , 查看农户田地里的庄稼 , 从中选取长势最好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 。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自西周以来 , 鲁国一直实行藉田制 , 以十分之一的公田作为税收 。 鲁宣公十五年 , 推行“初税亩” , 是在十分之一公田之外 , 在农民私田中再抽取十分之一作为税收 , 所以鲁国现行税率是十分之二 。 从鲁哀公的答话中可知 , 鲁国一直没有对藉田制进行彻底变革 , 只不过是增加了税率罢了 。

这一则资料证实 , 现代学者们说“初税亩”是改革田制 , 不太可信 。

可鲁国之所以要“初税亩” , 也是迫不得已 。

在鲁文公执政中期晋国霸业就走向了衰落 , 齐国对外的侵略性越来越强 , 对鲁国的压迫越来越重 。 为此 , 鲁国必须增加税收 , 以加强军事建设 。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 , 鲁人推行“初税亩”改革;五年后(鲁成公元年) , 鲁人又推出了“作丘甲” 。 “初税亩”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 “作丘甲”则是增强军事实力 。

这两次改革 , 都是为了应对齐国威胁 , 却极大地增加了鲁国底层民众的负担 , 令底层百姓不满情绪越来越高 。

公元前589年 , 晋、鲁、卫、曹四国联军在鞍之战中战胜齐国 , 迫使齐人将侵占的汶阳之田归还给了鲁国 。 可在公元前588年秋 , 鲁国收回汶阳之田时 , 汶阳人居然以武力抗拒鲁国的收复!汶阳人原本就是鲁人 , 为何要反对回归鲁国呢?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这其中关键因素 , 恐怕就是鲁、齐二国基层民众税赋负担差异造成:齐国实施的是“相地而衰征” , 民众赋税负担小;鲁国不但要承担十分之二的税收 , 还得承担“作丘甲”的军赋 , 赋税负担远远高于齐国 。 如此一来 , 汶阳人当然更愿意作齐人而不是鲁人了!

虽然鲁国“初税亩”与“作丘甲”极大地增加了民众的负担 , 但这两项改革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增强鲁国国力 。

鲁襄公执政期间 , 鲁人曾主动向晋悼公请求作鄫国的保护国 。 可长期以来 , 鄫国就是东夷莒国和邾国的附属国 。 见鲁国想要插手 , 莒人和邾人就联手击败了鲁国的救援军 , 还把鄫国给灭了!公元前567年冬 , 因为鄫国被灭 , 晋悼公还特意派人来问责鲁国!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被两个东夷之国如此欺压 , 鲁国当时军事实力之弱 , 可想而知!

此后 , 鲁国执政卿知耻而后勇 , 开始大力加强鲁国的军事实力 。 公元前562年 , 在季武子主导之下 , 鲁国将军队扩充至三军 , 并三分公室 。 三分公室 , 固然是“三桓”家族的私心;但把鲁国军队扩充到三军 , 且由各家经营 , 鲁国军事实力得到了快速成长 。

公元前529年7月 , 晋人在平丘(今河南封丘东)组织诸侯会盟 。 盟会之上 , 莒人和邾人居然向晋国投诉 , 说鲁国频繁入侵莒、邾二国 , 让他们无法承受了 。 为主持公道 , 晋人竟然拘禁了鲁国正卿季平子 , 长达数月;公元前518年 , 因为鲁人伏击了邾人 , 晋人再次扣押了鲁国卿士叔孙婼 , 长达一年!

数十年后 , 鲁国、莒国、邾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 , 这充分印证了鲁国实力的增强 。 而这一变化 , 显然是鲁人长期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的结果 。

然而 , 鲁国这种一味依靠加大对基层民众的剥削而增强国力的做法 , 是不可持续的 。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后 , 在陈乞的扶持下齐悼公成为国君 。 此后 , 齐、鲁矛盾再度激化 , 鲁国外部压力陡然剧增 。 公元前484年 , 当时执政卿季孙不得不再次进行改革 , 又增加了田赋:每亩田除了交税之外 , 还要另外再交一份军赋!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这种疯狂加赋税、竭泽而渔的做法 , 更证实掌控鲁国国政的“三桓”家族已经黔驴技穷了——鲁国未来 , 还会有希望吗?

其实 , 在春秋中后期 , 鲁国内部矛盾就已越来越难掩盖了:公元前517年 , 鲁昭公试图消灭季氏 , 却反被“三桓”联手赶出鲁国;公元前468年 , 鲁哀公想请越人帮自己清除“三桓” , 却又被“三桓”赶出了鲁国!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国运

鲁国兴衰反思——输在了春秋头一百年的起跑线上 , 就输掉了国运// //

鲁国公室的衰败 , 已不可挽回了 。 不过 , 即便鲁国公室此时强于“三桓” , 又能如何?

此时 , 各强国逐渐摆脱了道义的束缚 , 疯狂吞并弱小以增强自身 。 公元前249年 , 被秦国逼得不断向东迁徙的楚国 , 就把鲁国灭了 , 鲁国从此绝祀!

春秋初时 , 鲁国还是东周享有盛誉的强国之一;数百年的时间里羸弱不堪 , 竟然沦落到灭国的地步 , 究竟是哪一步走错了?

如果把西周灭亡视作发令的枪声 , 春秋头一百年就可算作是“起跑线”时期 。 绝大多数诸侯国在这段“起跑线”时期显得碌碌无为 , 也让他们失去了后世成为强国的机会 。

鲁惠公强娶儿媳 , 埋下了鲁隐公被杀的隐患;鲁隐公被杀 , 又埋下了鲁桓公为齐国左右的隐患;鲁桓公被杀 , 又直接造成鲁庄公长期被齐国控制 。 鲁国“起跑线”上的一百年 , 没有变革、内乱频频 , 国君大多碌碌无为——所以说 , 鲁国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

不光是鲁国 , 卫国、曹国、西虢国、陈国、宋国、蔡国等等 , 都是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 , 所以越往后越无法翻身 。 因为时间越长 , 竞争的马太效应就越明显:强者愈强 , 弱者愈弱;那些强者还能容忍弱者变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