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唐朝发生的一起武后废帝夺权的宫廷政变 , 牵扯出了一桩文人离奇失踪案 , 引得后人对此津津乐道 。

高宗李治与弘道元年(683)驾崩 , 次年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 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 但武则天不甘心做有名无实的皇太后而想直接掌握大权 。 在李显即位不到三个月就寻机废为声陵王 , 另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 , 是为睿宗 。 “政事决于太后 , 居睿宗于别殿 , 不得有所预 。 ”为了防止天下反对 , 武则天重用武氏宗族和心腹 , 大开告密之风以诛杀异己者 , 弄得李唐宗室人人自危 , 朝中大臣侧目而不敢言 。 第二年春骆宾王因事进京 , 正好亲眼看到武后废帝夺权 , 镇压异己的一幕 , 于是带着满腔优国优民的心绪南返 , 在淮扬停留下来 , 恰好遇到原四川州刺史徐敬业 。 徐因武则天正对异已的朝野官员或贬或削 , 被贬到柳州任司马 , 此时正在扬州逗留 。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

武则天

骆宾王在蜀中两年期间与徐敬业相识 , 两人在此地相逢 , 政见一致 , 意气相投 , 从而得知在扬州已有徐敬业之弟原周至县令徐敏、原门下省给事中唐子奇、东宫詹事府司直杜求仁、御史魏思温等人在此会合 。 徐敬业乃“公侯冢子“ , 是开国元勋徐世勋的长孙 。 徐敬业在这场李武争斗中决站在李唐宗室一边 , 对武则天种种举措愤愤难平 , 这些人聚会扬州 , 密谋起兵讨伐武则天 , 并商定徐敬业为匡复府上将 , 领扬州大都督 , 统帅全局;骆宾王为艺文令;其他各人皆有任职 , 由骆宾王草拟《讨武曌檄》 。 为讨伐敌人的布告 , 这篇文在对待敌、我、友三方 , 态度鲜明 , 慷慨激昂 。 对讨伐政敌的武则天 , 则尽量揭露其丑行 , 列举其罪状 , 以表明师出有名 。 对己方则大加歌宜扬 。 说明起兵理由之正当是举义旗 , 全檄运笔自如 , 淋漓酣畅 , 义正词严 , 声情并茂 , 能与此橄文相提的 , 只有东汉末年陈琳为袁绍讨伐曹操所写的《为袁绍檄豫州》了 。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

骆宾文起草的这篇文章 , 效果极好 , 使徐敬业迅速在扬州集结10万之众 , 并迅速占领扬、楚(准阴) , 润(镇江)三州 。 但由于指挥失当 , 给武则天集结重兵之机会 , 武则天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率领30万大军的镇压 。 到11月中句 , 李孝逸即击溃徐敬业军队 , 起义军全军溃散 , 被杀7000余级 , 徐敬业乘海船欲去高避难 , 由于部将王那相叛变 , 徐敬业等25人被杀 。 前后历时3个月的扬州讨武则天起兵底失败 。 而骆宾王的下落 , 却留下一个千古迷案 。

徐敬业扬州起兵被武则天镇压后 , 骆宾王下落不明 , 从古至今有种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即《田唐书?第一百九十卷上·艺文上》所载那样 , 对骆宾王语多贬抑 , 文明中 , 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 。 敬业军中书檄 , 皆宾王之词 。 敬业败 , 伏诛……” 。 说的是兵败后宾主被杀 。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

骆宾王

第二种说法是《新旧书·第一百九十八卷·文艺上》 , 第一次透露武则天对路宾王文才的欣赏:“武后时 , 数上硫言事 。 下除临海丞 , 怏怏不得志 , 弃官去 。 徐敬业乱 , 署宾王为府属 , 为敬业传檄天下 , 斥武后罪 。 最后骆宾王的下落以“敬业败 , 宾王亡命 , 不知所之”结束 。 这不知所之” , 给后人许多测和想的空间

第三种说法是在“不知所之”基础上演多种说法中 , 最引人入胜的是到杭州灵隐寺当和尚 。 说武则天已把武周政权交还李唐 , 中宗复位之后数年 , 诗人宋之问因主持考试受则被更越州(绍兴)任长史 , 夜游灵隐寺 , 但见月光如水 , 四周寂多 , 因作诗:“鹫岭郁岧峣 , 龙宫锁寂寥……“但后面续不上来 , 反复吟 , 不得其句 。 这时有一老僧见宋之问吟甚若 , 即代读“楼观沧海日 , 门听渐江潮” 。 宋之问受到指点 , 续写下去“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但此说有人认为不可能 。 一是如骆宾王还在 , 已是近九十岁老人 , 别人吟岂能听清;二是宋、骆曾有旧交 , 指点吟咏岂不见面 , 见面岂能不识 。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唐初疑案-讨武则天檄文与骆宾王失踪之谜// //

骆宾王像

事实到底是如此 , 现在已经无从查清 , 可能留给人们一点臆想 , 正是人们痴迷这些尘封往事的原因之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