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黄釉真的值钱?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隋唐以来黄色成为皇帝的御用色 , 黄釉瓷器也从诸多色釉瓷器中脱颖而出 , 成为皇室的御用瓷 ,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书中提到:近年 , 北京地区出土有与南京地区红彩器风格一致的明初黄釉印花龙纹盘 , 较之永乐、宣德时的同类器施釉略厚 , 色泽较深 , 黄釉色渊近似洪武二十五年 , 而瓷器上纯正的黄釉 , 始自明永乐年间 ,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亦提到:“明代黄釉自永乐朝开始 , 已经烧制得相当成功” 。 观现有资料而吉 , 黄釉瓷始至永乐是有证可循的、中历代陶瓷上的黄釉 , 根据釉料成分和烧成温度的不同 , 可分为低温黄釉与高温黄釉两种 。 高温黄釉是含少量铁分的石灰釉 , 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铁 , 呈现黄色.以唐代寿州窑的黄釉最为典型、包括在唐三彩和宋三彩的陶器上亦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低温黄釉即铅釉 , 是一种以铅为熔剂、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850℃至900℃之间烧成的黄釉、色较淡 , 釉面薄 。 以弘治时期的“娇黄”、“浇黄”或“鸡油黄”为烧制的最高水平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
明弘治早在《周易》中 , 就有关于黄色为吉利之色的记载 , 如“黄裳 , 元吉” 。 《明史》记载:“闪黄 , 乃上用服色也” 。 《汉书》说:“黄色 , 中之色 , 肘之服也 。 ”按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来解释“行”中的“金、木、水、火”分别代表“西、东、北、南”四方“土”居中央 , 统率四方 , 而土色为黄 。 历代帝王崇尚土德 , 故黄色成为帝之色 , 皇帝是中央集权的象征 , 把黄色用于皇帝的衣食住行中 , 则象征皇帝贵在有土 , 有土则有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 。 由此可看出古代先民对黄色的尊崇 。 自隋唐以后 , 黄釉瓷器亦成为皇室的御用瓷器 , 明清两朝只供宫廷使用 。 民窑不得生产.违者重罚 , 到了清代 , 黄釉器的使川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 《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器 , 贵妃、妃黄地绿龙器 , 嫔用蓝地黄龙器 , 贵人用绿地紫龙器 , 常在用五彩红龙器 。 ”这不仅说明黄釉瓷器是皇室的专用瓷器 , 同时说明黄釉瓷器在皇室中还是等级制度的象征 , 为黄釉瓷器烧造奠定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 明代以后 , 封建礼制对黄色的法律规定更加严格 。 笔者根据其釉色及款识将明代黄釉分为早中晚三期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黄釉金彩牺耳罐
明弘治《明史·舆服志》记载 , 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代早期黄釉瓷器以永乐及宣德黄釉瓷器为主 。 永乐黄釉瓷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 以肥润的甜白釉打底 , 覆罩淡淡的黄釉 , 因有白釉衬托 。 黄釉显薄 , 色淡 。 胎薄体轻 , 窄小的圈足很浅 ,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娇黄釉碗
明弘治至宣德时期 , 釉色娇嫩而略深 , 但不及以后弘治的釉面细润宣德黄釉器的特点 。 黄釉器有两种施釉方法 , 一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 , 另一种是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施黄釉 , 低温二次烧成 。 由于原白釉器上有橘皮纹 。 挂黄釉烧制后 , 橘皮纹更加明显 , 釉面肥厚 , 呈凹凸不平之状 , 底足内为白釉 , 有青花写款或刻款 , 器型多见盘碗类 。 一般盘壁较深 , 圈足稍高 , 盘底心微凹 , 以素面无纹为多 , 底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或刻款器物施黄釉到底 , 置于桌上不见圈足露胎 。 后世有将宣德白釉器后加黄釉复烧而充宣德黄釉 。 从现有资料看.低温黄釉虽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 , 但传世品罕见 。 据文献记载.明代方丘祭器用黄色 , 进一步刺激了黄釉瓷的生产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黄地绿彩龙纹盘 , 明正德
明代中期由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近三十年 , 正值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低落时期 , 且未发现有确切年款识的官窑瓷器 , 使这一时期的生产面貌始终扑朔迷离 , 也被称做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 而成化、弘治、正德的黄釉器却是明代黄釉烧制的黄金时期 , 烧制的黄釉已掌握了准确的烧成温度和气氛 , 使器物颜色通体一致 , 即符合皇家用器正黄色的等级要求 , 又符合含蔷深沉的审美情趣 。 成化时黄釉釉色有深有淡 , 釉面均净娇嫩 , 浅淡 , 釉质稀薄 。
弘治时期.黄釉瓷已近乎完美 , 也是整个明代黄釉烧制最成功时期 , 达到历史上低温釉的最高水平 , 由于其黄色特别娇嫩 , 犹如鸡油之色 , 因此又有“娇黄”和“鸡油黄”之称弘治一朝黄釉最负盛名 , 色泽娇嫩 , 堪称弘治官窑的典型之作 。 弘治时期的瓷器品种和艺术风格完继承成化传统 , 无论是釉、单色釉、菏花、彩、斗彩瓷器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 弘治的颜色釉无沦从品种还是产量部比宣德成化少 , 但其官窑白瓷的制作 , 其胎釉都较细清 , 器物底部闪青色 , 盘碗底部的厚度已较永宣器为薄 , 但还处于半透而为全透的程度.正德其色调比弘治略深 , 胎体加厚 , 多署四字或六字款 。 无款者 , 器底釉比弘治时更显青色 。 此时的釉面和釉色 , 较之成化那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 , 但比之后正德的黄釉 , 又浅淡适中 , 也此将弘治的黄釉器作为陶瓷史上明代黄釉的典型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黄釉盘 , 明正德
弘治朝官窑瓷器的款式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刻款外 , 都是“大明弘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双圈款 , 绝不见成化朝的双框方款 。 在鉴定弘治娇黄时基本秉承以下特点:①弘治娇黄的鸡油黄除少数极精仿外 , 一般很难仿像;②弘治底部一定塌凹 , 后仿者往往出现平底;⑧弘治娇黄釉大多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 , “治”字的水旁二三点除少数例外 , 往往低于“台”旁而成“治”后者三点和台字相齐平 , 而成“治”;④弘治底足稍矮 , 清代康熙与其他时代后仿底足稍高;⑤弘治底足白釉发灰或泛青色 , 不可能非常洁白 。 此外 , 明代黄釉瓷造以盘、碗属多 , 罐较少 。 弘治的黄釉金彩罐是当时宫廷的祭祀用器 , 黄釉金彩罐更是弘治朝独有 。 正德时期则继续沿袭弘治黄釉的特点 , 底款书青花双圈“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明嘉靖明晚期则以嘉靖 , 其色调多较前略深 , 釉质肥厚.釉面不平 , 色调都很鲜亮 , 黄釉下有双线或单线暗刻花纹 。 器型以盘、碗、高足杯、碟、罐为多 。 有带双圈和不带双圈 。 至隆庆比之前朝色调更为浓深 , 釉面虽肥厚光润 , 但厚薄不均 , 略欠平整 , 是入火熔融时形成的滞留现象 。 透过器物的釉面 , 可见单线勾画的暗刻缠枝莲花纹 , 图案草率 , 由于黄釉覆盖较厚 , 使多数器皿花纹模糊不清 , 底足釉面仍为独特的亮青釉.万历时期的黄釉碗这种造型的碗素有“官碗”之称 , 是北宋汝官窑所刨.大小适中 , 为当时帝后进膳的御用器 , 底款用当时特有的“回青”料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
明代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 , 黄釉真的值钱?// //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明万历明朝黄釉的烧制成功与皇家统治者的严控制是分不开的 。 黄釉器的使用 , 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 “贵贱有级 。 服位有等” , 任何人不得僭越 。 黄釉瓷的烧制至明晚期曾一度停烧 , 明弘治年间(1488—1505) , 《明史》记载 , 弘治景德镇瓷器生产一度断断续续 。 《孝宗记》就记述了弘治三年(1490)冬十一月甲辰 , 停工役 , 罢内官烧造瓷器的史实 。 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烧制 。 在宫廷生活中 , 黄釉瓷器最常见的形态虽然是日常用器 , 但本质上仍然以体现皇权和等级制度为主 。 这种尊崇黄色的做法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色彩观的反映和封建集权下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体现 。 就是明清黄釉瓷釉料的配方和烧造工艺属皇家御窑厂秘方被严密控制 , 民间无法掌握黄釉瓷的工艺、配方 。 至尊之色 , 因此黄釉器只是宫廷用器 , 民间绝无使用 。 明代黄釉釉多显肥厚 , 光亮十足 , 清代则细薄 , 光亮不足 , 也正因明代黄釉瓷的尊贵精美 , 为清代各朝皇帝亦有沿袭其制作工艺、釉色各式器型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
中科院国家标准古陶瓷科学鉴定:13326493224
来源雅昌论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赏
- 清代仿宋汝、官、哥、钧瓷器什么样?看能不能与宋代的搞混
- 莫名“穿越”的历史剧:《大明风华》当真是明代风华吗?
- 清代单色釉瓷器价值几何?
- 习遇鸿:“一品清廉与一品青莲”雍正黄釉莲纹盘的解读
- 山东最低调园林,藏国内仅存康熙风格假山,明代四大奇石堪称国宝
- 四川首次!广安一明代古墓出土500年前外形完好的鸡蛋
- 明代中后期的三股实学之风
- 明代《坐隐图》迷局与刻书者心目中的“隐居髙士”
- 明代明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龙纹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