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公元前221年 , 随着秦始皇一扫六合成功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建立 , 从此中国进入帝制家天下时代 。
但是秦朝二世而亡 , 存在时间很是短暂 , 说白了只是给后世定下了一个帝制家天下的调子 , 而后世王朝之中 , 别说没有不灭的王朝 , 就是超过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都没有一个 , 也就是西汉加东汉有了四百零五年 , 北宋加南宋有三百一十九年 , 单一而论大一统王朝并没有过三百年的 , 最长寿的也就是唐朝289年 。
那么古代大一统王朝为什么连三百年大关都过不了呢?
其实每个王朝灭亡的原因都是复杂的 , 但毫无例外 , 这些王朝的灭亡原因之中 , 土地兼并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以唐朝的均田制度入手 , 来说说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情况的 。
先说说什么是土地兼并 , 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大地主还有那些大官僚 , 通过各种强取豪夺的手段将田地大规模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 毕竟封建社会商业不发达 , 拥有很多的田地往往意味着拥有更多稳定的收入 , 所以大地主和大官僚自然都是乐此不疲的兼并土地 。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但他们兼并土地多了 , 很多农民肯定就没有了土地 , 情况好一些就是农民沦为佃农 , 勉强有口饭吃 , 情况不好了 , 遇上灾年之类的 , 农民都要饿死了 , 活不下去了 , 自然会揭竿而起 , 形成农民起义 。
像这种土地兼并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 , 像明朝扳倒严嵩父子的徐阶 , 在历史上评价不错 。 可就是这样评价不错的大官僚 , 纵容自己家人横行乡里 , 通过各种巧取豪夺的方法侵占了不少农田 , 当时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多万亩 , 以至于民怨沸腾 。
大家想想诸如徐阶这种评价不错之人都是这般 , 在古代其他大官僚大地主占的地更是不用说了 , 由此可见在王朝中后期 , 土地兼并的问题有多严重 。
历朝历代因为土地兼并引起的农民起义也不少 , 诸如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 。
这些农民起义 , 要么是使王朝元气大伤统治根基动摇 , 不久后亡国 , 诸如黄巢起义失败23年以后 , 唐亡于朱温之手 。 要么是明朝那般 , 直接亡于李自成之手 。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农民起义威力为何这么大呢 , 其实抛开农民起义本身的破坏力来说 , 通俗来说每个王朝的建立就意味着一次新的利益划分 , 但是蛋糕就那么大 , 这些利益只能被一部分人享受 , 也就是统治阶级所享用 , 但那些没有划分到利益蛋糕的阶级肯定不乐意 , 所以出现了诸如农民起义这种情况时 , 他们肯定会借此机会进行颠覆王朝的行动 , 来推翻王朝重新划分利益 , 也就是所谓的改朝换代 。
所以说有时候农民起义不可怕 , 可怕的是农民起义引发的各种势力来颠覆王朝的行为 。
那么面对土地兼并的严重情况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就是听之任之吗?
肯定不会的 , 历朝历代统治者其实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法来打压土地兼并的情况 , 但随着王朝后期中央朝廷对于地方控制的减弱 , 及其形成官僚阶级互相报团的情况 , 因此土地兼并也就控制不住了 , 而土地兼并一旦严重了 , 就意味着这个朝代距离亡国不远矣 。
今天宋安之以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说说古代王朝如何在制度上抑制土地兼并的情况 。
唐高祖武德六年三月 , 唐朝颁布了自北魏就出现的均田令 。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均田令顾名思义就是取平均之意来称呼 , 是一种计口授田的土地分配方法 , 当时唐朝的均田令规定:丁男(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中男(十六岁至二十岁为中男) , 每人授田一百亩 , 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 。 口分田到了丁男年老时(六十岁) , 由朝廷收回五十亩 , 保留永业田二十亩 , 口分田三十亩 , 死后口分田由朝廷全部收回 , 另行分配 。
其他重病者、残疾者、官户给口分田四十亩 , 寡妇、和尚、道士三十亩 , 女道士、尼姑二十亩 。 工商业者 , 在地多人少的宽乡 , 授予永业田十亩、口分田四十亩 , 在地少人多的狭乡 , 则不授田 。
也就是说刚开始是每人分一百亩 , 到了六十岁以后 , 朝廷收回五十亩 , 留下五十亩 , 然后死去以后 , 收回三十亩 , 剩下二十亩永业田就是你自己的了 , 可以传之后世子孙 , 是为“诸永业田皆传子孙 , 不在收受之限” 。
这种均田制积极的一面就在于避免土地兼并的情况 。
诸如唐太宗贞观年间 , 长孙顺德出任泽州刺史 , 发现前两任刺史张长贵和赵士达在任期间占据肥沃土地多达数十顷 , 长孙顺德上书弹劾了他们的违法行为 , 并将他们多占的土地追夺回来 , 分给那些少地或者没地的穷人 。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长孙顺德之所以敢这样做 , 并且还可以成功 , 就是以均田制为依据的 。
以朝廷角度来说 , 均田制度的实施 , 是避免了当时的世家大族还有官僚来进行土地兼并 , 免得农民土地被兼并以后 , 依附于世家大族 。 而是将其转变为国家编户 , 将编户中的小农来固定在均田土地上 , 使朝廷可以直接控制农民 , 并且对这些农民对于各种剥削 。
通过均田制 , 唐朝可以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抑制住了土地兼并情况 , 虽然不能完全制止 , 但效果还是有的 。
但均田制也有其局限性 , 根据史料来看 , 均田制并没有在全国普及 , 也就是在关中、河东、陇右诸道这些唐王朝的重地实施 。
而且唐王朝一边以均田制来抑制土地兼并 , 一边却以此来大规模拉拢官僚阶级 , 当时农民授田较之前代很少 , 但官僚阶级授田却是达到惊人的程度 。
诸如“永业田 , 亲王百顷 , 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 , 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 , 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 , 郡公若职事官从二品各三十五顷 , 县公若职事官正三品各二十五顷 , 职事官从三品二十顷 , 侯若职事官正四品各十四顷 , 伯若职事官从四品各十顷 , 子若职事官正五品各八顷 , 男若职事官从五品各五顷” 。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当然均田制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 , 那就是唐朝当时的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 主要在于按丁纳税 , 不管是田连阡陌的富裕之家 , 还是仅占少量土地的农民 , 不管你土地多少、财产多少 , 向朝廷交税都是按丁交纳 , 负担是完全一样的 , 这样一来对于农民自然不公平 。
不过后来随着土地兼并严重 , 均田制被严重破坏 , 到了安史之乱以后 , 均田制遭到彻底的破坏 , 租庸调制更是实行不了 , 因此唐王朝的收税方法变为两税法 。
两税法则主要依据土地和财产多少而纳税 , 多少公平一些 , 也多少改变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
当然均田制的彻底瓦解 , 意味着唐王朝对于土地兼并抑制的失败 , 不过当时唐王朝头疼的问题不是土地兼并 , 而是藩镇之乱 , 藩镇割据这个问题 , 唐朝最终也没能解决了 , 最后亡于藩镇朱温之手 。
最后总结来说 , 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其实是无解的 , 皇帝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各种制度来抑制 , 而到了王朝后期随着官僚阶级的腐化堕落 , 土地兼并也成为一种常态 , 可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 这些官僚阶级拥有特权 , 却试图通过土地兼并拥有更多的财产 , 最后却成为王朝灭亡因素之一 , 而封建社会中的王朝也进入死循环之中 , 改朝换代重新划分利益 , 然后特权阶级鼠目寸光通过土地兼并等方式想进一步扩大权势 , 结果酿成亡国之灾 , 而下一个王朝亦是如此 , 如此反反复复 , 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
从唐朝的均田制入手 , 来看看古代王朝是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 , 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 , 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 , 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