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就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 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 , 其中立陶宛6.52万平方公里 , 拉脱维亚6.37万平方公里 , 爱沙尼亚4.51万平方公里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波罗的海三个民族都是纪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后裔 。 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到欧洲部分 , 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 。 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 , 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已处在封建时代 , 此时形成部族 , 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 直到19世纪下半叶 , 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 。 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 。 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13世纪初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 。 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 。 大量拉脱维亚人从19世纪起迁住西伯利亚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 。 如拉脱维亚人一样 , 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 。 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由于沙俄以及苏联当局的俄罗斯化政策 , 三国有不少的俄罗斯族 。

立陶宛人口280万 , 主体民族为立陶宛人 , 占总人口的84% , 俄罗斯人占5.8% , 其他民族占11% , 为38万 。

拉脱维亚人口195万 , 主体民族为拉脱维亚人 , 占总人口的73% , 俄罗斯人占2% , 为94万 , 其他民族占13% , 为35万 。

爱沙尼亚人口122万 , 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人 , 占总人口的78% , 俄罗斯人占5% , 为48万 , 其他民族占8.2% , 为12.8万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立陶宛位于前苏联最西部 。 西临波罗的海 , 北邻拉脱维亚 , 东、南邻白俄罗斯 , 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 。 地形受冰川作用显著 , 大部分为冰川夷平的低平原 , 其上有冰碛岗丘 。 境内河流均流入波罗的海 , 水流一般平缓 , 河道蜿蜒曲折 。 其中涅曼河最长 , 其主要支流有梅尔基斯河、内里斯河、涅维茨斯河、杜比萨河、朱拉河以及米尼亚河等 。 湖泊约有3000个 , 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拉脱维亚西临波罗的海 , 北邻爱沙尼亚 , 东界俄罗斯 , 南接立陶宛 。 拉境内主要是波状起伏的平原 , 有低地和低丘 。 东部地势略高 , 滨海多沙滩 。 拉河流均属波罗的海水系 , 主要河流有西德维纳河(亦称道格瓦河)、加高亚河、文塔河、利耶卢佩河 。 丘陵之间有许多小湖泊 。 森林 , 草场、牧场、沼泽和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7% , 森林覆盖率为38% , 森林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 。 多针叶林(松树和云杉)和落叶林(白桦和白扬等)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面积最小的国家 。 北面和西面临波罗的海 , 南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为邻 。 就资源力而言 , 爱沙尼亚有着不同于上述两国的特点 。 爱沙尼亚是个多岛屿之国 , 大小岛屿800个 , 占土地面积的9% 。 最大的两个岛屿是萨列马岛(1647平方公里)和希乌马岛(600平方公里) 。 地表受过冰川作用 , 南部有冰碛丘 , 中部有平缓的长丘 , 大部为东北-西南走向 。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