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 , 宰相王安石进行了范围广泛而意义重大的变法改革 , 目的是要变法立制 , 富国强兵 , 改变北宋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 。 从王安石新法实施 , 到守旧派废新法 , 前后将近15年时间 。 在此期间 , 每项新法在推行后 , 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 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 , 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 , 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 , 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 , 增加了财政收入 。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

但是 ,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 最终被他们联合罢废 。 当时的另一重臣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在变法一发生严重分歧 。 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 , 司马光退居洛阳 , 通过编纂史书 , 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 , 提取治国的借鉴 , “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 。 后来神宗皇帝病死 , 新法被废黜 , 王安石也被罢免 , 司马光继续执政 , 他便一切反王安石变法之道而行之 , 又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

当时正任河东路行狱提点的毕仲游看到这种情况后 , 就写了封信给司马光 , 信中说:“过去王安石以兴作之论 , 说动了先帝 , 但忧虑财力不足 , 所以 , 凡是可以得到民间钱财的政策 , 没有不用的 。 发放青苗贷款 , 设置‘市易务’、收敛‘助役钱’、变革盐法等等 , 都是事;而想振兴宋室 , 忧虑财力不足 , 才是情 。 没有能杜绝他兴作之情 , 只想禁绝他散敛变置之事 , 这正是百说而百不行的原因 。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

现在废除了‘青苗法’ , 取缔了‘市易务’ , 免掉了‘助役钱’ , 废弃了盐法 , 凡只是为了获利而伤害老百姓的事 , 都一扫而光 , 更改了它 。 那些过去在实行新法时被重用的人 , 心里必然不高兴 , 心怀不满的人 , 必然不但要说‘青苗法’不可废除 , ‘市易务’不可取缔 , ‘助役钱’不可免掉 , ‘盐法’不可废弃 。 必然要处于不足之情 , 说不足的事 , 以感动皇帝 。 他们的话就是让石头人听了 , 也会动心的 。 如果这样 , 那么被废除的可以再发放 , 被取缔的可以再设置 , 被免掉的可以再收敛 , 被废弃的可以再存在 。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

现在治理国家的办法 , 应当让天下有识之土献计献策 , 深入了解收支的数字 , 将各地所积蓄下来的钱粮 , 一并收归地方官府 , 使他们的经费可以支付二十年的所需 。 几年以后 , 又将会是今天的十倍 , 使天子清楚地知道天下在钱财上的剩余 。 那么‘不足’之论 , 就不可能陈述在天子面前 , 然后新法才可以永远被废弃而不再实行 。 ” 毕仲游信中又说:“当初王安石身居高位 , 朝廷内外没有不是他的人 , 所以他的变法能够实行 , 今天你想疗救前日的弊病 , 但您身边担任各种职务的官吏 , 十有七八都是王安石的门徒 。

虽然起用了两三个旧臣 , 用了六七个正人君子 , 然而 , 上百人中才占十几个 , 这种形势哪里能有所作为呢?不具备可以做事的条件而想去做 , 那么‘青苗法’虽然废除 , 又会再实行 , 何况还没有废除呢?‘市易务’、‘助役钱’、‘盐法’等也无不如此 。 用这样的办法去疗救前日的弊病 , 就好比人旧病稍愈 , 使他的父亲、儿子、兄弟都面有青色 , 但不敢贸然祝贺 , 因为他的病并没有根除 。 ”司马光看了这封信 , 面色严峻 , 他深知事情的发展就如毕仲游所忧虑的那样 。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北宋毕仲游智劝司马光废除王安石新法要慎行// //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 , 首先要考虑做这件事需要什么条件 。 只有条件具备了 , 才事情能顺利进行 。 毕仲游在给司马光的信中有一句话说的最好 , 就是“不具备可以做事的条件而想去做 , 那么‘青苗法’虽然被废除 , 又会再实行 , 何况还没有废除呢?”因此 , 要改掉早的东西 , 就必先除旧换新 , 旧的不除 , 新的又怎么能实行呢?只有将旧的清除干净 , 才能实行新的 。 否则新旧在一起 , 必然会起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