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提到楚国 , 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楚国是个大国 ,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第二个反应是楚国很憋屈 , 除了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外 , 其他君主似乎乏善可陈 。 战国初期的楚悼王 , 曾经重用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但中道崩猝 , 导致变法成果被倾覆 。 后续的君主之中 , 最为突出的当属战国时期的楚威王 , 在楚威王在位期间 , 楚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 。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

楚威王的志向:恢复庄王时的霸主地位 。

楚威王即位之初 , 便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恢复楚庄王时的楚国霸业 。 楚威王对于楚国当时所处的环境 , 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的 。 从楚威王和苏秦之间的对话中 , 我们就可以看出楚威王对于当时局势的判断 。 苏秦曾对楚威王说:“楚 , 天下之强国也 。 王 , 天下之贤王也 。 地方五千余里 , 带甲百万 , 车千乘 , 骑万匹 , 粟支十年 。 此霸王之资也 。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对于楚国和楚威王本人都进行了赞美 , 说明了楚国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 目的是在楚威王面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 而后好陈述自己的合纵之谋 。 楚威王听了苏秦的话之后 , 并没有沾沾自喜 , 而是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 楚威王对苏秦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 , 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 。 秦 , 虎狼之国 , 不可亲也 。 而韩、魏迫于秦患 , 不可与深谋 , 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 , 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 。 寡人自料 , 以楚当秦 , 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 , 不足恃也 。 寡人卧不安席 , 食不甘味 , 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 ”——《史记·苏秦列传》

楚威王意识到秦国是楚国最大的对手 , 秦国对于巴蜀之地也虎视眈眈 , 想和秦国和平相处是很难的 。 韩国和魏国因为被秦国的势力所胁迫 , 也不能与他们推心置腹 。 否则可能计划会被提前泄露 , 楚国就危险了 。 目前 , 以楚国的实力是无法抵挡秦国的 , 因此自己整天寝食不安 , 为楚国的未来忧虑不已 。 当时战国的形式从表面上看 , 秦是刚刚崛起的国家 , 而魏国是老的霸主 , 齐国通过击败魏国也俨然有霸主之实 , 但楚威王的眼里却看到了秦国 。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

因为这个时期魏国的霸主地位 , 已经在齐国和秦国的共同打击下衰落 。 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强势崛起 , 秦国也在秦惠文王的统治下蒸蒸日上 , 对于这些邻国的发展壮大 , 楚威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 齐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相王而没有通知楚国 , 让楚威王十分愤怒 , 楚威王七年 , 楚威王出兵攻打齐国 , 并在徐州击败了齐军 。 对于刚刚击败了魏国 , 称霸于战国的齐国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 齐威王大怒 , 改命田盼为将 。 楚将景翠被田盼击败 , 楚威王没有继续穷兵黩武 , 而是选择了退兵并和齐国结盟 。 真正的智者知道什么时候退 , 而不是只知道进 , 进退之间体现的是不同的格局和智慧 。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

对于齐国用兵是为了示威 , 对于西部的扩张才是楚威王的目的 。 楚威王在位期间 , 楚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 攻陷了巴国的国都 , 并继续向西进军 , 进入了云南和四川西南部 。 楚南有巴渝 , 过江南有黔中、巫郡 。 ——《史记·秦本纪》

楚威王在位时间很短 , 仅有十一年 , 很多想法还不能付诸于行动 , 因此只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楚怀王的身上 。 楚怀王本来是个有志青年 。

在即位之初的日子里 , 楚怀王并没有让父亲失望 , 这个年轻人很有干劲 , 对内修明政治 , 对外开疆拓土 。 对内他破格启用了屈原等人进行改革 , 将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时的很多条例恢复了起来 , 用以巩固和强化君权 。 对于屈原的重用 , 显示了楚怀王即位之初的勃勃雄心 。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 应对诸侯 。 王甚任之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离骚》 ,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们所熟知的 , 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政治家 , 是楚怀王可以倚重和信任的人 。 屈原不仅参与国家大事的制定和讨论 , 还负责草拟政令 , 成为楚怀王在楚国推行政治改革的中坚力量;屈原还经常代表楚国去和各国开展外交活动 , 为楚国谋求利益 , 并力主联齐抗秦的外交方针;屈原还随同楚怀王一起组织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伐秦 , 因此楚怀王对屈原十分信任 。 知人善任、重用贤能之士 , 是楚怀王执政初期获得成功的原因 。 给与贤能之士信任、赋予其权力 , 是楚怀王的王者之量 。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

楚怀王对外最突出的功绩是攻灭了越国 。 当然在史记的记载里 , 这个功劳算在了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的名下 。 在最近考古学发现中 , 已确认灭越的是楚怀王而不是楚威王 。 楚威王兴兵而伐之 , 大败越 , 杀王无彊 , 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 北破齐於徐州 。 而越以此散 , 诸族子争立 , 或为王 , 或为君 , 滨於江南海上 , 服朝於楚 。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以前读史时 , 只知道楚怀王的昏庸 , 但没想到在初登大位时 , 怀王也是个英明的君主 。 一时之间 , 战国形成了魏国之后 , 齐秦楚三国强势的局面 。 而齐楚联盟对于秦构成了巨大威胁 。 选择了妥协 , 距离目标就渐行渐远 。

但楚怀王在国内外所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 对内反对变革的守旧贵族频频给他只要压力 。 表面上看屈 , 是因为有佞臣进了谗言才被楚怀王所疏远 , 但在我看来 , 这既是楚怀王对贵族势力的一次妥协 , 也是楚怀王对屈原心存怀疑的结果 。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屈平不与 ,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 众莫不知 , 每一令出 , 平伐其功 ,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王怒而疏屈平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奸佞之人进谗言 , 也要有人信才行 。 如果不是楚怀王自己对于屈原心存芥蒂 , 君臣之间有了隔膜 , 别人怎么会有空子可钻呢 。 作为改革派的代表 , 屈原被疏远是必然的 , 因为楚怀王的身边充斥着反对改革的宠臣 ,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对改革进行非议 , 对于屈原等改革派进行攻击 。 楚怀王年老 , 已经没有壮年时的精力去分辨忠奸 , 也没有决心再去继续推行改革 。 这也是他会轻易相信秦人的鬼话 , 在武关之会中成为秦人俘虏的原因 。 不是奸佞之人的手段高明 , 而是楚怀王自己耳目闭塞 , 没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 身陷囹圄的囚徒 , 不失原则的楚君 。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 , 楚怀王的身份是囚徒 , 没有自由、没有尊严 , 秦人不断的威胁其在割地的协议上签字 , 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 楚怀王没有放弃做为一国之君的坚持和底线 , 但是他的儿子却将他这个父亲无情的抛弃了 , 继位登基而不思伐秦救父 , 楚国的命运在此刻就已经定格了 , 一个对于自己父亲都毫无亲情的人 , 怎么可能担当起一国之君的重任呢?三年后 , 楚怀王死于秦地 ,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他还保持了一位王者的尊严 。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战国七雄:楚国的强盛和衰落// //

怀王卒于秦 , 秦归其丧于楚 。 楚人皆怜之 , 如悲亲戚 。 诸侯由是不直秦 。 秦楚绝 。

楚国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国君 , 也是最后的希望 , 楚怀王的死和屈原被放逐一样 , 成为了楚国彻底走向衰落的标志 。 七十四年后 , 秦军攻入寿春 , 楚国灭亡 。

一个人的历史 , 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