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欢迎观看

编者导读:

努尔哈赤时期的“后金”就像暴发户一般 , 其扩张和发展的速度甚至不亚于“细胞裂变” 。 短短数十年之间 , 由一个位于“穷乡僻壤”的赫图阿拉城到入主明朝时期的辽东重镇——辽阳城 , 再到统治整片辽东地区;从原始的单一氏族部落结构发展成为一个集女真人、汉人、蒙古人等诸多民族于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 这一切的一切实在是令人心折首肯 。

公元1621(后金天命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 , 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八旗铁骑在里应外合之下一举攻进了辽阳城内 , 至此 , 明朝设置于辽沈一带的防线正式宣布瓦解 。 在攻陷辽阳城之后 , 努尔哈赤并没有选择与往常一样撤回自己的老家赫图阿拉城 , 而是毅然决定要将都城迁至于此 。 从此以后 , 没有了明朝政府庇护的辽东百姓终于陷入了被女真人统治的“深渊” , 历史上后金政权统治辽东的帷幕也就此拉开 。 纵观历史 , 不难发现 , 在努尔哈赤入主辽东地区的这段时间内 , 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整个后金政权的发展历程中最为迅速的 , 经济模式的过渡、社会结构的进步等等都间接的激发出了后金政权与大明帝国抗衡的能力与决心 。 那么 , 笔者在该篇文章当中就从当时辽东地区的社会结构入手 , 来与读者朋友们深入的了解一下努尔哈赤时期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 。 与此同时 , 我们再抛出一个疑问:在努尔哈赤入主辽东之后 , “后金政权”快速发展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替它默默地做着“贡献”?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努尔哈赤雕塑

本文的研究内容:

据史料《明太祖实录》记载:

故元臣名祖自定辽来归 , 上(朱元璋)问辽东风俗 , 名祖言:辽东地遐远 , 民以猎为业 , 农作次之 。

以上所述 , 可以得知 , 在努尔哈赤尚未踏入辽东地区以前 , 女真人内部虽然主要是崇尚着狩猎采集经济 , 但也已经存在着农耕经济发展的迹象 。 与辽东地区较为成熟的农耕经济模式不同的是 , 在整个女真社会中 , 所直接参与到农耕劳作的人员其实并不是女真人自己本身 , 而是被使用暴力手段强制掳掠过来的辽东汉人或者与之毗邻的朝鲜人 。 因此 , 在当时的女真人社会中 , 人与人之间对于土地的依附性和占有性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 如此一来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当时的女真人社会中所存在的农耕经济并不是一个处于正常发展状态的农耕经济 , 而是一个“畸形”的农耕经济模式 , 这一农耕经济模式相较于落后的狩猎采集经济来说依然是保持在原始生态环境下的原始民族所衍生出的一般经济模式的水平 。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参考图1

但随着努尔哈赤势力迈向辽东地区的步伐加快 , 其内部经济结构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 直至公元1621(天命六)年迁都辽阳城之后 , 女真人原来所崇尚的狩猎采集经济才彻底的被人们所摒弃 , 导致女真人这一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正是后金统治者从本质上认识到了狩猎采集经济的原始性和落后性 。 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所颁布的“计丁授田令”就是使全体女真人对土地观念转变的一大重要“工具” 。 计丁授田实施后 , 不仅将辽东地区的汉人按照统治者的想法依附在土地上 , 而且从赫图阿拉迁过来的女真人也被强制性的依附在土地上 。

毫无疑问 , 计丁授田制度下所衍生出的社会结构相较于女真人原有的社会结构确实是一种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 但相较于辽东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来说无疑是很大程度上的历史倒退 , 如此一来 , 导致的最终结局便是使得辽东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基本经济架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 这一点对于当时辽东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 实际上 , 这一切其实自努尔哈赤攻克抚顺、开铁一带开始就已经给予了辽东百姓一定程度的暗示了 , 但令人遗憾的是 , 连明朝政府都不能扭转的结局 , 以辽东百姓之力更是无法阻挡住这一局面的到来 。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明代周臣:《流民图》

在辽东地区社会结构和经济架构受到后金政权的冲击之下 , 辽东地区普通百姓与后金统治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也愈加激化 , 这一状态其实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都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 直至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 , 在对待辽东百姓的政策上改弦更张才慢慢地开始趋向于缓和 。 在这整个过程中 ,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便是努尔哈赤时期的辽东百姓所受到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力度大大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 譬如:在后金势力入主辽东的过程中 , 统治者不仅将女真人搬到了辽阳城内 , 而且还将原有的氏族贵族阶级制度、农奴制度等封建时代的产物都完好无损的搬到了辽东地区 , 再加上“计丁授田令”的实施 , 使得原本开放的辽东地区在后金政权的笼罩之下逐渐变得封建化、原始化 , 而封建、原始这些代名词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基层百姓被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层面上的 。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努尔哈赤画像

首先 ,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辽东地区所盛行的农奴制度 。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 , 在女真势力未入辽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畸形”的农耕经济模式 , 这一“畸形”农耕经济的直接执行者便是被女真人使用暴力强制掳掠过来的辽东汉人和朝鲜人 , 这些人统一被女真人称之为“包衣” 。 包衣的所有权是属于上层阶级的女真人 , 同时也是直接服务于女真人的 , 包衣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自然也是归女真人所有 , 所以在当时的女真社会中形成了这么一种观念:以包衣数量的多少可以衡量一个女真人的阶级地位和所拥有的财富总额 。 因此 , 从某种意义上包衣与奴隶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 “包衣”一词汉译过来也就是奴隶的意思 。 然而 , 在女真势力入辽之后 , 这一封建制度在强权和暴力的打击之下发展的更加凶猛 。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后金地图

拿“计丁授田令”来讲 , 名为以均分土地资源的形式去施惠于辽东百姓 , 且授予每位男丁六垧良田 , 但实际上在整个辽东地区的土地资源基本上都被后金统治者圈占了的情况下 , 何来授予每位男丁六垧良田一说?因此 , 当时在计丁授田制度下的辽东地区的社会结构是十分混乱的 , 百姓虽然享有少量的土地资源 , 但实际基本上都是为统治者而服务的 , 如此一来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努尔哈赤时期的大部分辽东百姓都是以“包衣”的另一种衍生形态而生存的 , 其本质上依然是农奴 。 在这种情况之下 , 氏族贵族阶级制度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配套于农奴制度的又一有效的剥削工具 。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后金政权基本统治架构

结语:

“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 这句精辟的结论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 以这句话来形容努尔哈赤时期的辽东百姓并不为过 。 如此一来 , 文章的开头所抛出的疑问便能得到解决了:“后金政权”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辽东百姓在替它默默地做着“贡献” , 这种“贡献”是被统治者以强权和暴力的手段给强制性的压榨出来的 。 文章的最后 , 笔者需要说明的是 , 本文所讲的仅仅是一个大概的轮廓 , 同时也是沧海一粟 , 囿于篇幅有限再加上自身知识储备量的匮乏 , 导致难以给读者朋友们还原出一个详细的概况 , 为此笔者深表遗憾 。


入主辽东后,“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入主辽东后 , “后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谁在替它“做贡献”?// //

感谢观看

参考文献:

《满文老档》

《明太宗实录》

姜守鹏:《明代辽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