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语

+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 这个故事一直作为儿童教育的典型范例 , 三字经里也有:融四岁 , 能让梨 , 弟于长 , 宜先知 。 然后对于孔融后面做的事情和结句 , 却鲜少有人提及 。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年少聪颖 , 常获赞誉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

讲的是孔融四岁时与诸位兄弟一起吃梨的故事 。

在拿梨的时候 , 其他兄弟都捡大的挑 ,

唯独他拿了一个最小的 。

父亲问他原因时 , 他说:

“我年龄最小 , 所以应该拿小的” 。

这个故事一直为我们所津津乐道 ,

流传了上千年 ,

并将其作为儿童教育的典型范例 。

《三字经》也明确记录了“融四岁 , 能让梨” 。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孙 ,

三国时有名的道德楷模 , 一代名儒 。

这个4岁就懂谦让的小孩子 ,

在十三岁时又因为孝道扬名 。

这年 , 孔融父亲孔宙去世 ,

他哭得死去活来、悲痛过度 ,

以致于别人搀扶才能站起来 ,

并没有丝毫的矫饰 ,

可见他对父亲的孝顺 。

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自以为是 , 祸及亲友

他所展现的聪明 , 让他名扬四海 ,

但作为他的家人非常的不幸 。

在孔融十六岁时 ,

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 ,

侯览密令州郡捉拿张俭 。

张俭因为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 ,

于是逃到孔褒家中 ,

不巧这时孔褒不在家中 。

孔融时年十六岁 ,

张俭以为孔融年轻 ,

故未曾告诉他自己的处境 。

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 ,

对张俭说:“虽然哥哥不在 ,

你既是哥哥的好朋友 , 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

后来事情泄露 , 孔褒、孔融兄弟则被捕入狱 。

官府不知他们二人究竟是谁获罪 。

不料 , 孔融说:“这是我的错 , 要杀就杀我吧 。 ”

孔褒说:“那是我朋友 , , 还是杀我吧 。 ”

两人的母亲一看 , 立刻说:“还是杀我吧 , 保全我两个儿子 。 ”

孔家三人争死的场面轰动全国 ,

上报皇帝后 , 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

孔融因此事而闻名乡里 。

这时候孔融十六岁 , 年龄也算不小了 ,

在生死危机的关头还想着替兄长承担罪责 ,

可见他的孝悌不是假的 。

孔融小时候让给哥哥一个梨 ,

长大后哥哥还他一条命 ,

这种做法实在不怎么有智慧 。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刚愎自用 , 草菅人命

可孔融并没吸取教训 ,

还把此举发扬光大 , 丢了妻子儿女的性命 。

《御览》记载:“孔文举为北海相 ,

有遭父丧 , 哭泣墓侧、色无憔悴 , 文举杀之 。 ”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当年孔融父亲死的时候 ,

孔融哭得死去活来 ,

以致于别人的搀扶才能行动 。

现在看到别人在坟前哭 ,

却丝毫没有憔悴的颜色 ,

就因为这样就把人家杀 。

他的左丞相者劝他结交曹操 ,

现在势力很大 , 可以保护北海国 。

孔融认为自己是一代名儒 , 孔子正统自居 ,

不愿意为谁低头 , 因此又杀了左丞相者 。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自以为是 , 祸及亲友

过几天 , 孔融没有依靠 , 被袁谭进攻 。

孔融认为 , 他是一个读书人 ,

必定能用正义感和道德感去感化袁谭 。

所以他对士兵们说:“你们冲吧 ,

我们是正义之师 , 绝对能打败歪门邪道”、

他则在府衙内保持名士的高风亮节 , 手握书卷 , 一派祥和 。

打到城内士兵只有几百人 ,

攻城的箭镞像下雨一样降落下来 ,

孔融立刻逃走来不及带上他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

母子三人全部被袁谭杀害 。

但是聪明的孔融觉得 , 这有什么关系 ,

大丈夫应该匡扶正统(汉室) ,

老婆如衣服 , 父子如物品 , 死就死呗 。

孔融逃到汉天子的许昌后 ,

又娶了一名妻子生下两个孩子 。

如果孔融就这样本分生活下去 ,

很可能凭借自小的聪明及一代名儒的名声获得善终 。

但他仗着才华 , 常常出言讽刺曹操 。

当着曹操的面 , 聪明的上表称

“按照祖制 , 千里之内不能封侯” 。

暗自讽刺曹操的“魏王”名不正言不顺 ,

曹操很生气却在很隐忍 。

后来孔融又说离经叛道的话:

“父之于子 , 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 , 实为情欲发耳 。

子之于母 , 亦复奚为?

譬如寄物缶中 , 出则离矣” 。

意思是 , 父亲跟儿子哪来什么亲情 ,

说到本意儿子不过是父亲情欲的结果 。

儿子跟母亲哪儿来什么关系 ,

不过是暂时寄存在母亲身上的物件 ,

怀胎十月 , 就像在瓦罐里倒出来 ,

生下来就没有关系了 。

因为此事孔融因不孝被捕 ,

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 , 小的八岁 ,

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 ,

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 。

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

"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 ,

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

这时 , 儿子从容地上前说:

"岂见覆巢之下 , 复有完卵乎?"

随即 , 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

后来孔融被处死 , 全家诛连 。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在我们的印象中 ,

孔融在小时候就是一个“神童” 。

所谓“三岁看大 , 七岁看老” ,

为什么看了上面的事情 ,

觉得孔融长大后会如此平庸呢?

其实这是我们的一种“偏见” ,

长大后的孔融并不平庸 。

我们看看时人的评价就知道了 ,

陈登说他“博闻强记 , 奇逸卓荦 , 吾敬孔文举 。 ”

祢衡更是称赞他“大儿孔文举 ,

小儿杨德祖 , 余子碌碌 , 莫足数也 。 ”

他是一个文学家 , 还是“建安七子”之一 。

曹丕评价他“今之文人 , 鲁国孔融文举 ,

广陵陈琳孔璋 , 山阳王粲仲宣 ,

北海徐干伟长 , 陈留阮瑀元瑜 ,

东平刘桢公干 , 斯七子者 ,

于学无所遗 , 于辞无所假 ,

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 , 仰齐足而并驰 。

以此相服 , 亦良难矣 。 ”

可见他并不平庸 , 做了这些糊涂事 ,

说的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都是因为他太聪明?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

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

聪明不是一种才能 , 而是一种毛病 。

症状就是爱表现 , 多嘴多舌 , 乱出主意 。

现实生活中 , 聪明人和智者究竟有什么区别?

最简单的就是聪明人总是发扬自己的优点 ,

智者却懂得规避自己的缺点 。

如果一个很聪明却只愿进取 , 不愿反思 ,

人生的意义在于一个整体性 ,

一叶障目就容易出错 。

当一方面有所成就后就会偏执 ,

等他强大起来那一刻 , 该有多么可怕?

*参考文献:

1、《后汉书·孔融传》

2、《御览》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为什么人太聪明也是一种病态 , 且看孔融让梨的“千古骗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