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山东士族的发展历程

两汉时期尊崇儒学 , 士族兴盛 , 出现了很多根深蒂固的士族世家 。 在经历了战乱纷争的西汉末年 , 而未衰弱 。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士族世家发展到魏晋时期 , 名士之风大起 , 他们将儒学与政治相结合 , 成为政治舞台上的新宠 。 这些世家大族 , 推崇儒学 , 制定了严格的门第之分 , 士族与寒门泾渭分明 。 这些士族出身的人 , 往往在魏晋时期身居要职 , 逐渐成为大家族 。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永嘉之乱 , 随着北方汉化匈奴人的南上 , 士族也被分为南北两派 。 南方士族势力随着东晋政权的覆灭 , 也慢慢没落 。

而北方的山东士族却还保持着强大的社会力量 。 《东晋门阀政治》中提到: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山东士族在唐朝的地位

唐王朝是关陇士族的政权 , 除了关陇士族本身的力量以外 ,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 它严重影响着唐朝政治走向 , 这就是—山东士族 。

唐朝初期的山东士族势力已经没落 , 但依旧不可小觑 , 进入唐朝权力中心的也很多 。 比如 , 河东裴氏家族和博陵崔氏家族 。

唐朝的新贵族为了站稳脚跟 , 不断与山东士族联姻 。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山东士族本有的影响力 , 再加上新贵族的联姻 , 让山东士族渗透进入皇权之中 。 山东士族在唐朝社会的影响力 , 渐渐有超脱皇权的趋势 。 这深被李唐政权猜忌 , 山东士族势力被打压已经是大势所趋 。

山东士族的没落

《资治通鉴》《唐纪》中这样记载:

“山东人士崔、卢、李、郑诸族 , 好自矜地望 , 虽累叶陵夷 , 苟他族欲以为婚姻 , 必多责财币 , 或舍其乡里而妄称名族 , 或兄弟齐列而更以妻族相陵 。 ”

从上述可以看出 , 山东士族固守门第出身的理念 , 并且有严重地排异性 。 以至于形成 , 入朝为官者 , 十之八九是山东士族门生 。

面对士族死灰复燃的态势 , 唐王朝必定不能容忍 。 于是 , 选官途径多元化开始实行 。

“唐取人之路盖多矣 , 方其盛时 , 著于令者 , 纳课品子万人……凡此者 , 皆入官之门户 , 而诸司主录己成官及州县佐史 , 未叙者 , 不在焉 。 ”

唐朝建国初期 , 科举制度还未完善 , 未能达到持续输出官员的程度 。 面对山东士族的渗透 , 在官员选拔上谨慎至极 , 大多是通过朝廷政令按照需求征求 。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唐高祖时颁布《令诸州举送明经诏》中提到民间人士可入朝为官 , 唐太宗的《令河北淮南诸州举人诏》选取河北、淮南名仕入朝为官 。

李唐政权通过各种政策 , 让各阶层的人补充着朝廷统治阶层 , 通过各种手段平衡李唐、山东士族、陇西士族的平衡 。 在李唐政权的这一系列政策下 , 山东士族的势力不断被削弱 , 在朝廷的话语权不断减少 。

无疑 , 选择官员途径的多元化 , 给山东士族的打击是重大的 , 也是致命的 , 从此山东士族对权力的渗透开始减缓 。

多管齐下 , 山东士族再削弱

李唐开始实行多元化选官 , 山东士族的势力削弱 , 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削减 , 其社会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

想要降低山东士族的社会地位 , 必须先降低其社会影响力 。 李唐政权是怎么做的呢?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前边说到 , 山东贵族以出身定门第!李唐政权就从这一块入手 。

《氏族志》的出现 , 将李唐皇族放在首位 , 外戚次之 , 山东士族被降为第三等 。 最终以官职高低定门第的说法深入人心 。

这在李唐政权强烈干预下 , 各方势力的社会地位进行了一次大洗牌 。 很多在朝为官的下层士人和寒士社会地位飞跃式发展 , 成为上流人士 。 这批刚跻身上流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 , 不仅感恩李唐皇权的 , 更是不耻山东士族 。

从此山东士族无力与李唐皇权相抗衡 , 山东士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 , 其自矜自持的名门士族身份被贬值 。

科举制度是抑制山东士族发展的重要手段

抑制山东士族的发展 , 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早在隋朝时期 , 士族力量的壮大 , 已经引起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 , 采取科举制度无非是最完美的方式 。

隋朝完成大统一王朝 , 急切需要大量的官员来治理天下 , 而士族一直垄断人才的输出 , 出现了皇权不振的局面 , 继承于前朝的选官制度不再适用 。 隋朝开始兴办教育机构 , 从这些教育机构中选拔人才 , 也就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

01.兴办官方教育机构

唐朝建立后 , 大力发展公办教育: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唐高祖在武德七年(624年)下诏: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李唐政权是如何削弱“山东士族”的?科举制度是重要手段// //

02.扩大招生范围 , 商人寒门皆可入学

进一步推进了人才培养 。 在官吏选拔上 ,

“大唐贡士之法 , 多循隋制 。 上郡岁三人 , 中郡二人 , 下郡一人 , 有才能者无数 。 ” 。

“凡诸州每岁贡人 , 其类有六:一曰秀才 , 二曰明经 , 三曰进士 , 四曰明法 , 五曰书 , 六曰算 。 ”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 , “夏 , 六月 , 甲午 , 初制工商不得仕进” , 从这可以工商阶层是不能入朝为官的 。 隋唐以来随着州县学的开放以及私学的重新兴起 , 增加了下层士人和寒人的受教育机会 , 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 以及取士人数的日渐增多 , 也为下层士人和寒人步入官场创造了条件 。

科举制度出现后 , 打破了这一常规 。 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入朝为官 , 打破了士族垄断人才的局面 , 让选官权到了中央手里 ,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 皇帝将选官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大姓士族对皇权政治的干预能力 , 保证了皇权的稳固 , 也加深了皇权专制的程度 。 同时 , 科举考试取士方法的盛行 , 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士庶界限 , 加速了士庶阶层上下之间的流动 。

科举制的发展导致新的官僚阶层的出现 , “进士”一词得以呈现 。 这部分官僚不再是士族出身 , 而是专为皇权服务 。

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 可以说是李唐政权抑制“山东士族”势力的重要手段 。

参考文献: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通典》:卷第十四《选举二历代制中》《通典》卷第十七《选举五?杂议论中》《通典》卷第十六《选举四?杂议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