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明仁宗朱高炽也的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活动 , , 但是为什么朱高炽要反对郑和下西洋呢?我们先说说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


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 , 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

关于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 说法很多 , 但是一般有以下三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是太靠谱 , 因为郑和多次下西洋 , 不可能每次都是要去找建文帝 , 如果这样的话 , 明成祖朱棣未免也太怂了 , 真的怕一个软弱的人反扑怕成这样吗?而且这种说法没有史料记载作为支撑 。

第二种就是宣扬明朝国威

根据《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下西洋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宣扬德化 。 明成祖连年征战 , 比较好大喜功 , 这说法也比较符合他的性格 。 在这里穿插一个小故事 , 太宗文皇帝就是明成祖 , 根据惯例 , 因为他不是王朝的创立者 , 因此他的庙号里不能有“祖” , 而应该叫做XX宗 , 比如说唐太宗 。 所以正常情况下 , 明成祖朱棣的庙号应该是明太宗 。

第三种说法是军事目的

比如想联络印度 , 共同对抗帖木尔帝国 。 但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帖木尔已经去世 , 他的后继者 , 同明朝关系比较好 , 因此这个也不太符合现实 。

因此 , 我们认为 , 郑和下西洋主要还是为了宣扬明朝国威 。 当然了 , 在宣扬国威的同时 , 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 这里不作为重点来描述 。

但是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反对下西洋呢?这需要考虑明朝面临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问题 。

第一 , 国家主要战略方向转变问题

首先明朝初期 , 国家海防这边是没有问题的 , 到明朝中后期才出现了倭寇 。 但是明朝长期受到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威胁 , 国家需要把战略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 而且过去中国是一个农业 , 海权观念并不强盛;

第二 , 郑和下西洋 , 耗资巨费 , 并不划算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 , 虽然也带来了一些贸易往来 , 但是大多数都不是等价交换 , 而是更多的一种赏赐性的贸易 。 比如说 。 对方送过来一个小小的礼物 , 皇帝就要赏赐外国大量的金银财宝 。 而且造船是一个比较费钱的工作 , 虽然在明仁宗时期 , 国力并不比永乐时期弱 , 但是毕竟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 不划算的买卖怎么会长久呢?

第三 , 明仁宗的性格问题


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 , 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

明仁宗朱高炽并不像他爹明成祖朱棣一样有丰富的阅历 , 故而没有太多的远见 , 而且当时社会比较稳定 , 他也没有这个欲望对外扩张发展 , 因此明朝走向了守成 。 其次朱高炽这个人在性格上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皇帝 , 在他没有登基的时候 , 每次明成祖出征都由他来监国 。 用古人的说法就是朝无废事 。 等待他登基之后 , 还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 , 废除出了一些苛政 , 也不像明成祖一样 , 对外大规模用兵 , 他注重的是天下休养生息 。 《明史》里面就赞美他:

当靖难师起 , 仁宗以世子居守 , 全城济师 。 其后成祖乘舆 , 岁出北征 , 东宫监国 , 朝无废事 。 然中遘媒孽 , 濒于危疑者屡矣 , 而终以诚敬获全 。 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 , 不知有谗人也” , 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 。 在位一载 。 用人行政 , 善不胜书 。 使天假之年 , 涵濡休养 , 德化之盛 , 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 , 这样一个皇帝 , 当面对一项又耗资巨大又没有收益的工程的时候 , 他会怎么做 , 自然就会取消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