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写道:“孤每读此二人书 , 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 ”

曹操这里说读两个人 , 其实是三个人 。 一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周文王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以服事殷 , 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 意思是周文王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 , 但是他仍然能够以臣子的礼节尊奉殷王 。 二是说乐毅 。 乐毅在燕国受迫害 , 逃到赵国后 , 赵王让他带兵打燕国 , 可是他不愿意 , 说自己曾经是燕王的臣子 , 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 三是蒙恬 。 蒙恬在自杀前说 , 他手握重兵三十万 , 带着这些兵力 , 足以推翻秦朝 。 但是 , 他们父子三人 , 三代忠烈 , 绝对不会做反叛朝廷的事情 , 于是毅然拔剑自杀 。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 , 为何读一次 , 流一次泪// //

(曹操剧照)

那么 , 曹操为什么会在读到这三个人的事迹的时候 , 会“怆然流涕”呢?他想表达什么呢?

曹操写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又称作《述志令》)的时候 , 当时他打败了袁术 , 又打败了袁绍 , 再平定了刘表 。 本来势头很好 , 大有一举平定天下之势 。 但曹操在南下平定南方的时候 , 遇到了孙刘联军 , 在赤壁大战中战败了 。

曹操在被打败以后 , 遭遇到了三重危机:

一是战败危机 。 损兵折将不说 , 尤其是丢了荆州那一大块地盘 , 使得曹操在南方没有了立足点 。 再要通过荆州往南方进攻 , 就没有了依凭 。 所以 , 曹操只能把目标转向汉中 。 但就算能把汉中拿下来 , 最多只能打进四川 , 不能打江南 。 所以 , 曹操当时的战略方向 , 真正出现了危机 。

二是名誉危机 。 在赤壁大战中 , 曹操不仅仅战争失败 , 同时也是名誉受损 。 曹魏集团内部可能不会怎么说 , 但是 , 刘备和孙权却大做文章 , 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说曹操“托名汉相 , 实为汉贼” , 说曹操“欲废汉自立” 。 总之一句话 , 就是说曹操要篡夺皇位 , 他们因此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 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倒曹的舆论大战 。

三是信任危机 。 由于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失败 , 曹操在曹魏内部 , 也遭到了信任危机 。 大家不怎么相信他了 , 同时 , 集团内的敌对势力 , 也拿这件事大做文章 。 包括汉献帝以及他的后宫 , 也都在试图掌握政权 。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 , 为何读一次 , 流一次泪// //

(曹丕剧照)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 曹操写了这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 。 在这篇文章里 , 曹操提出把自己受封的三万户 , 让出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 , 交回给朝廷 。 但同时他也非常强硬地指出 , 他不会让出丞相之位 。 原先不接受给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封侯 , 现在要接受 。 他说 , 他之所以这样做 , 是有两层考虑 。

一是因为国家不能没有他 , 他不能不当宰相 。 为什么呢?“设使国家无有孤 , 不知当几人称帝 , 几人称王” 。 为了早日平定天下 , 他必须做这件事 。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 。 他说 , 当年袁术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 就等着登基当皇帝了 。 可是 , 他一直不敢 , 因为袁术自己就说:“曹公尚在 , 未可也 。 ”所以 , 他曹操必须挺立起来 , 绝不能倒下 。

二是出于子孙安全的需要 。 如果让他的儿子们不接受封侯 , 那么他的子孙们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 毕竟他曾经为了统一天下 , 杀掉过不少人 。 这些人都会找他的子孙寻仇 , 他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

但是曹操又表示 , 就算自己不辞去宰相的职位 , 就算自己接受儿子们被封侯 , 就算那些敌人骂自己是“汉贼” , 是为了“欲废汉自立” , 但是自己依然不改忠义之心 。 会一直对汉朝忠心耿耿 , 绝对不会篡夺汉朝的江山 。

也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义之心 , 曹操才特别选择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个人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 , 为何读一次 , 流一次泪// //

(袁术剧照)

曹操选择的这三个人是非常有意思的 。 周文王作为诸侯的时候 , 他会尊奉天子 。 就算后来周武王夺了商朝的天下 , 周武王也会尊奉商朝的天子 。 周武王把宋国封给商朝的后代 , 就是证明 。 (当然了 , 曹操在这里 , 也是有一种他的儿子可能夺权的暗示的) 。

举蒙恬做例子 , 是因为蒙田手握30万大兵 , 这种情况和曹操是差不多的 。 曹操也拥有大军 , 既然蒙恬不会造反 , 他曹操也不会造反 。

举乐毅为例子 , 则是说明 , 他曹操在任何时候 , 都不会伤害汉天子 。

由此可见 , 曹操这段文字不但有理有据 , 感人至深 , 而且确实是大有深意的 。

(参考资料:《三国志》《让县自明本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