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朱标的英年早逝 , 是朱棣造反的原因 。 如果朱标不死 , 朱棣是打死都不会造反的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英明神武的朱棣 , 比他哥哥还差一点

大明从建立之初 , 朱标就被当成接班人培养 。 当然能否接班 , 还要经过很多考验 。

按照传统 , 皇权传承需要三板斧:嫡、长、贤 。

一板斧:嫡

朱标出生于1355年 , 朱元璋标准的大儿子 。

等朱元璋称王后 , 朱标就从大儿子变成了嫡长子 。 1368年 , 朱元璋称帝 , 13岁的朱标就成为了太子 , 此后度过长达25年的储君生涯 。 朱标可以说是标准的嫡长子 。

而且在朱元璋的26个儿子里面 , 只有朱标全程见证了大明建立的全过程 , 他最了解朱元璋 , 也最得朱元璋的欢心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大”儿子

二板斧:长

有了嫡之后 , 最好还要长(zhang , 请不要想歪) 。

这里的长是按年龄算的 , 自从中国确定了农耕文明之后 , 就是一种静态的文明形式 , 逐渐孕育出了长幼有序的秩序 。

嫡+长 , 这两条体现了儒家世界观 , 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直接表现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三板斧:贤

贤 , 在这里主要是指才能和品德 , 参考标准也很简单:

1.把多数人团结起来的能力 , 稳局面 。 2.能带领大家实现一个目标 , 谋发展 。 2.非常局面能拿出非常手段 , 有魄力 。

已经是嫡长子的朱标 , 在“贤”这条上优势更加的明显 。

文的一面 , 他在治国理政方面表现出的才华远胜其他人 , 那帮打天下的功勋们对他都很信服 , 比如明朝后期的标杆将领蓝玉 , 对朱标很是服气 。

所以朱标的突然离世 , 对于大明王朝的伤害可以说是巨大的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标不死 , 朱元璋杀功臣不会那么狠

中国自古有句话:得国最正者 , 唯汉与明 。

朱元璋起家时 , 很多战略也都有参考汉朝的套路 。 比如他出生和高祖一样低贱 , 没有族内人才的扶持 , 继承人的实力肯定会很弱 , 为了维护统治 , 只能从两方面考量:

1.分封宗室(汉朝非刘性不得称王 , 明朝大封藩王);2.诛杀大臣(刘邦和朱元璋 , 都大批量诛杀过功臣);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杀功臣 , 封宗室 。

朱元璋学刘邦 , 朱标就是明朝的“文帝” 。

汉高祖刘邦 , 诛杀大臣 , 手段过于凶残 。 所以他选择的接班人是宽厚的文、景帝 , 而大明帝国的接班人朱标 , 正好和文、景帝类似 。 他如果不死 , 就是明朝的“文景”帝 。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 , 朱标都是一个靠谱的接班人 。 但是朱标在1392年英年早逝 , 年仅39岁 。

朱标下葬后 , 朱元璋召见群臣时悲伤地说:

“朕老矣 , 太子不幸 , 遂至于死 , 命也!”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朱元璋冷血一生 , 最后也还是成了一个伤心的老人 。

对朱标的深厚感情 , 让他直接越过众多的儿子们 , 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 想想也对 , 既然大明朝的“文帝”死了 , 那就只能让“景帝”先上位了 。

朱允炆性格上很像朱标 , 但远没有像朱标那样经过充分的锻炼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早产皇帝”朱允炆

当年为了培养朱标 , 朱元璋清洗了以胡惟庸为代表的文官集团 , 但并没有大规模清洗武将集团 。 当时朱标和蓝玉的关系 , 类似于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 。

蓝玉算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柱石 , 但是朱标的脚下柱石 , 对于朱允炆来说就是肩头的大山 。 所以朱标一死 , 蓝玉断无继续活的可能 。

朱元璋为稳固朱允炆的地位 , 只能选择清洗武将队伍 , 杀蓝玉 , 杀傅友德 , 杀冯胜……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对功臣最狠的明太祖

朱标死→武将亡 , 武将亡→朱棣反(有能力)

如果朱标不死 , 大概率就没有朱棣靖难这档子事 。 原因有二:

1. 朱标当皇帝符合“嫡、长、贤”是众望所归 , 朱棣完全没有和朱标竞争的底气 。

2. 朱棣造反 , 很大原因是被朱允炆削藩逼得太急 , 不想坐以待毙 。 如果皇帝是朱标 , 即便削藩 , 也会徐徐图之 , 不至逼得太紧 。 即使逼得太紧 , 朝堂还有蓝玉、冯友德等武将可用 , 朱棣就算真的敢造反 , 大概率也会被收拾掉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造反成功的“王爷”

我们还可以开个脑洞:如果朱标不死会如何呢?

如果皇帝是朱标 , 以他宽柔的性格很可能会允许朱棣继续驻守北平 。

在和蒙古人的作战中朱棣会成为一代名将 , 然后青史留名 。 哪怕朱棣不在北方 , 无论是他还是蓝玉去镇守北京 , 明朝都没有迁都的必要 。

明朝都城如果一直在南京 , 將会彻底改变中国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明朝第二首都 , 南京

早在两宋时代开始 , 汉人的政治精英集团就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元末的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汉人精英集团 , 几乎全兴起于长江流域 。

当时三雄争霸 , 无论哪方胜利 , 都会定都南方 。 如果没有朱棣从北方靖难 , 汉人精英集团也会一直在南方 。

如果是朱标当皇帝 , 绝不会迁都 , 那么现在的京津冀就不会是这个格局 。 但如果不迁都北京 , 朱标主政下的明朝 , 能否守住北京200多年?

答案应该分两个看:

1. 有朱棣 , 北京能守住 。 2. 朱棣死 , 明朝中后期未必能守住北京 。

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 , 如果都城在南京 , 北京一带大概率还是要落入游牧民族之手 。 然后燕北京燕山一代会继续重演辽、金、蒙古更迭的历史 。 但是重点经营南中国的明会重演宋的悲剧么?

答案是 , 不会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没有靖难 , 没有迁都北京 , 汉人的精英集团肯定重点经营长江流域 。

自古以来 , 偏安南方的王朝通常短命(比如六朝 , 比如南宋) 。 但到了十七世纪 , 世界格局和宋朝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 原因有三:

1.宋时期 , 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还有广袤的地区没有充分开发 , 没必要大规模向海外移民;

2.宋朝理学精神上严重自我阉割 。 汉人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 , 向外辐射 , 颇有开疆扩土之雄心 。 但宋自我精神阉割 , 最终被灭 。

3.武器非常原始 , 还在使用冷兵器 。 虽然有火器 , 但不具备可持续杀伤力 , 不足以抵挡蒙古骑兵的冲击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到明 , 这些因果都已经悄然的逆转了:

1.南方的开发已呈饱和 。 明朝想要发展 , 只能转往东南亚一带 。

2.阳明心学的出现 , 逆反了理学保守的精神 。 (明诗有唐诗遗风就是例证)

3.十七世纪和西方接触后 , 火器进一步改良 , 有可能挡住骑兵冲击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扎根南方+开发饱和+北方的压力 , 明朝的汉人精英想更进一步 , 只有一个选择:

向海外扩张 , 比宋人更进一步 。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明朝那些事儿:朱标不死 , 朱棣打死都不会反// //

只要汉人的精英团体跑到菲律宾 , 接触到那里的西方殖民者之后 。 资本主义对于汉文化的冲击 , 就会让中西方正式交流提前三百年到来 。

有了三百年的时间作为缓冲 。 那我们华夏文明圈 , 可能还会比现在要大上一些……

后记

历史就是如此神奇 , 一个蝴蝶扇动翅膀 , 可能就会是不一样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