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狡兔死 , 走狗烹;飞鸟尽 , 良弓藏” , 这几乎是一条铁律 。 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 , “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 , 功劳越大 , 结局越惨 。 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 , 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 , 在后刘邦时代 , 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 。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 , 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又有何过人手段 , 能让自己得以善终?

刘邦自问“我 , 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

公元前202年的二月 , 刘邦登基 , 大汉王朝正式建立 。 三个月后 , 志得意满的开国皇帝刘邦 , 在洛阳南宫举办规模空前的庆功宴 。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 , 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

酒酣耳热之际 , 刘邦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

在一片马屁声中 , 刘邦公布了标准答案:“夫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 ,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 抚百姓 , 给馈饷 , 不绝粮道 ,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 战必胜 , 攻必取 , 吾不如韩信 。 此三者 , 皆人杰也 , 吾能用之 ,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

刘邦这段话堪称字字珠玑 。 他讲话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 , 刘邦亲自评定出了三杰;第二 , 刘邦为三杰排定了次序——张良、萧何、韩信;

第三 , 刘邦如此定位张良的作用——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第四 , 还应注意一个细节 , 刘邦提到张良的时候 , 没有直呼其名 , 而是使用了敬称 , 称呼张良的字“子房” 。 萧何、韩信则没有享受相同的待遇 。

然而 , 刘邦的讲话却又令人费解 。 刘邦对于张良的定位是“运筹帷帐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 , 但遍翻《史记》 , 也很难为刘邦的这一论断找到足够的论据 。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 , 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

用刘邦的这一标准来衡量张良 , 张良的功劳实在不过尔尔 , 难以望萧何、韩信的项背 。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 , 自从刘邦入都关中 , 天下初定 , 他便托辞多病 , 闭门不出 。

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 , 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 , 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

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 , 张良极少参与谋划 。 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 , 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

前197年(汉高祖十年) , 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 。 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 。 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 , 并察知吕后有异心 , 有代刘而王的迹象 , 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 , 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 。

朝野大臣 , 群起谏争 , 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 。 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 , 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 。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 , 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

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 , 事关重要 , 不可轻易更立 , 大儒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 , 本一摇天下振动 。 ”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 , 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 , 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 , 只有顺其现状 , 无为而治 , 才能安定天下 , 稳保江山 。

基于这个大局 , 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 , “商山四皓”(皓:白 , 即四个白头发的老人 , 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皆八十余 , 节义清高 , 不就汉朝爵位 , 匿亡山林 , 皇上敦聘不至 , 但仍然高义“四皓” 。

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 , 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 , 皇上必问而知之 , 知之则太子位可固 。

事果如张良言 , 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 , 今为太子左右 , 可见太子羽翼已丰 , 翅膀亦硬 , 奈何不得 , 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 。 太子终得嗣位 , 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 。

《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 , 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 。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 , 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

论功行封时 , 按级班爵 , 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 , 张良辞让 , 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 , 刘邦同意了 , 故称张良为留侯 。

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 , 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 , 应该满足 。 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 , 国家大事有人筹划 , 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 , 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 。

再加上身缠病魔 , 体弱多疾 , 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 , 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 , 深悟“狡兔死 , 走狗烹;飞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的哲理 , 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 , 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 。

张良乃自请告退 , 摒弃人间万事 , 专心修道养精 , 崇信黄老之学 , 静居行气 , 欲轻身成仙 。 但吕后感德张良 , 劝他毋自苦 , 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吕后的劝告 , 仍就服人间烟火 。

前186年(汉高后二年) , 张良病逝 , 谥号文成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