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之变——秦汉
秦朝的服饰延续了战国服饰的基本样式 , 十五年的时间跨度也并未改变太多 。
汉初 , 因为刚经历过战乱 , 整个国家百废待兴 , 所以冠服制度都承袭秦制 , 当然这也感谢萧何提前进入咸阳把秦宫中的书简给收走了(不然项羽一把火啥都没了) , 为后来汉制定各项律法提供了基础 。 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 , 建立了完备的冠服制度 。
古代所谓衣冠制度 , 多用冠来命名整套服饰 , 可能是因为冠在人的头顶 , 所以地位相对尊贵 。 汉有爵弁(biàn)、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等十多种冠 , 还有巾、帻等头饰 。 冠需要按照官职和礼仪使用 。 如“长冠” , 又称“刘氏冠” , 传说为刘邦所制 , 用竹皮 , 仿楚冠而成 , 高七寸 , 广三寸 , 为祭服 。 汉八年(前199年)刘邦下令:“爵非公乘以上 , 毋得冠刘氏冠 。 ”即军功爵八级以上才有资格戴刘氏冠 。 男子二十冠而字 。 ――《礼记?曲礼上》 , 加冠礼是古代几个重要的礼之一 , 礼成就代表男子成年 。
巾一般为平民所用 , 不过后来地位高者也用幅巾裹头 , 如袁绍、孔融等 。 秦以黑巾裹头 , 称为“黔首” 。 用青布裹头 , 称为“苍头” 。
文官的服饰 , 顶部为冠 , 冠上有梁 , 梁的多少酒象征身份 , 公侯为三 , 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二 , 自博士以下至小吏私学弟子为一 。 冠周围圆形一圈(称为“颜题”)直至脑后翘起两尖角的是帻 。
西汉时期 , 铁制铠甲开始普及 , 当时称为“玄甲” 。 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深衣制衤单衣 , 下穿袴 , 腰束宽带 。
汉代的衣服主要有袍、襜褕(chān yú)、襦、裙等 , 男女服款式差别在此时很小 , 主要是颜色纹样的差别 。
汉代的织绣已经十分发达 , 汉代纹样讲究流转动感 , 目前存留的汉代纺织品多采用曲线进行营造 , 创建出错落有致 , 充满韵律感的图案 。 如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黄绮地乘云绣”以橙红、黑、紫、灰、大红色丝线在黄地罗绮上绣乘云纹 。 布局匀称 , 也十分精美 。 汉代的绣法主要是锁绣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 , 绣纹效果似一根锁链 , 故名 。
衣冠之变——秦汉// //
黄绮地乘云绣
汉代平民主要服装是短衣和袴 。 袴也称胫衣 , 即包裹两腿的筒形服饰 , 后来发展为开裆裤 , 再往后出现了合档裤(更方便骑马) , 和现在裤子的款式相近 。 贫苦人家着短褐(一种粗布短衣) 。
秦开始以深衣样式的袍作为朝服 , 汉称之为衤单(这个字没找到)衣 , 上衣下裳在腰部缝合 , 衣身和袖子都很宽大 。 汉朝自皇帝到小吏都以此为朝服 。 文献记载汉代朝服服色随五时色——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 虽然有此规定 , 但实际上朝皆服皂色(黑色) 。
衣冠之变——秦汉// //
洛阳东村东汉墓壁画
西汉女子最常见的装束是外穿右衽曲裾深衣 , 腰间束带 , 带端在前面垂下 。 领口和袖口边缘等有饰边作为缘 , 如果没有则称为“褴褛”(以布而无缘,敝而紩之,谓之褴褛 。 ——《方言》)发型多在头顶中分 , 在脑后归拢成为一个发髻 , 称为“同心髻” 。 汉时女子为行动方便多上襦下裙 , 劳动男子则上身穿襦 , 下身穿犊鼻裈(短裤) , 在衣外围罩布裙 , 主要是工奴、农奴、商贾所服 。 侍女多是曲裾深衣 。
如长信宫灯铜人是西汉宫女形象 , 发式低平 , 平顶中分 , 脑后挽住垂下 。 外穿曲裾袍 , 袖口挽起 。 中衣的袖子很长 , 袖口宽大 。
衣冠之变——秦汉// //
长信宫灯
《西京杂记》记载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 《舞赋》:“罗衣从风 , 长袖交横 。 ……绰约闲靡 , 机迅体轻 。 体若游龙 , 袖如素霓 。 ”此中所描述的是长袖曲裾中衣 , 中衣的袖子更长 , 有点像如今的戏服 。 这种舞衣在当时也十分兴盛 。
最后一提 , 出土于马王堆的素纱衤单衣证实了文献描述的轻若烟雾服装的存在 。 整件服装衣长128厘米 , 两袖通长190厘米 , 是深衣样式 , 右衽交领 。 面料为素纱 , 黑色几何纹绒圈锦缘饰 。 整件衣服仅重49克 , 称其“薄如蝉翼”都不夸张 , 反应了汉代服饰技术和艺术的极高成就 。
衣冠之变——秦汉// //
素纱禅衣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回忆当年炮声隆,旌旗飘扬分外红——老战士马万湘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
- 龙文乡贤 | 龙溪理学名士——王咸熙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观赏牡丹,关于牡丹花的聊斋故事——《香玉》
- 文交天下-符斌丨符彦卿——史上五朝元老,天下第一岳父!
-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上)—— 《诫子文》第1集
- “十六国史新编”之《五凉史》连载三十七 ——北 凉 篇 沮渠蒙逊时期的政治 之 搜求谠言,
- 龙文乡贤 | 吏部郎中——陈天定
- 郝乙书法—慎独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