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赵昚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 , 已经在皇宫里苦熬了30年 。

时隔多年以后 , 宋孝宗赵昚都会清晰地想起他第一次进皇宫的情形 。 那时候 , 他才6岁 。 当他被父亲牵着手 , 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时 , 心里涌上的 , 除了恐惧 , 就是孤独 。 那么多那么高大的房子 , 不管是谁走进去 , 也会像一滴水溶进海洋、一片树叶飘入森林一样 , 无影无踪 。

过了几天 , 赵昚就与另外一个胖胖的小孩子一起 , 忐忑不安地站在一个瘦削、目光锐利的伯伯面前 。 伯伯衣着华丽 , 沉默寡言 , 他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瞟来瞟去 , 像是一头狮子在两只绵羊面前挑选晚餐 。 晚餐嘛 , 当然是越肥越好 , 这位伯伯对胖小孩露出了和蔼的微笑 。 就在这时候 , 斜刺里跑来一只猫 , 胖小孩伸出脚去踢它——这一脚便把皇帝位置踢走了 。


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

伯伯叹了一口气 , 摸摸小赵昚的脑袋瓜子 , 对旁边的人说:“就是他了 。 ”

这个瘦削的中年男人 , 就是在长期的逃跑生涯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宋高宗 。

从此赵昚就开始了漫长的皇宫生活

宋高宗虽然选定了赵昚为自己的接班人 , 但一直没有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 。 从内心讲 , 宋高宗还想挣扎一下 , 给自己鼓捣一个龙种 。 在宋朝 , 没有人工受精这一说法 , 因此宋高宗就得完全靠自己折腾 , 求医问药 , 不在话下 。 另外 , 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 , 她中意的是另一位候选人:赵琢 。

天姿聪明的赵昚决定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挣工分了 。 多年的皇宫生活 , 让他逐渐熟悉政治生活的套路 。 他敏锐的发现 , 晚年的宋高宗与秦桧之间出现了不和谐调子 , 于是 , 他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宋高宗这一边 。 后来 , 秦桧病重 , 赵昚及时得到了消息 , 通知了宋高宗;宋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 , 粉碎了秦桧和他的余党准备让秦桧儿子当宰相的企图 。

这是赵昚在政坛第一次亮相 。

49的宋高宗无法再折腾下去了 , 于是 , 立储的问题也摆上了议事日程 。 此刻韦太后已死 , 凡事都得他来抓主意 。 宋高宗打算对两个候选人进行一番考核 , 从而为南宋王朝选出一个合格的老大 。 以什么为标准考核呢?宋高宗苦苦思量 ,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 , 害得整个国家都受到了牵累 , 因此未来的接班人一定不能步自己后尘 , 于是他决定用美色考验两个候选人 。


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

宋高宗在宫中选了20名宫女 , 分别送到两个候选人宿舍 。 赵昚当时已经快到30岁了 , 正是当打之年 , 有美女投怀送抱 , 那自然不能白白浪费——好在他的老师史浩提醒了他 , 让他好好对待这些宫女 。

过了一些日子 , 宋高宗召回20名宫女 , 一番体检之后他发现 , 赵昚同学是完璧归赵;而赵琢同学则毫不客气的将那10朵花儿尽数采摘 。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 1160年 , 宋高宗正式将赵昚立为太子 。 1163年 , 在主战派军民的压力之下 , 宋高宗把皇位禅让给赵昚 , 是为宋孝宗 。 在禅位仪式上 , 宋高宗说了一句出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朕在位失德甚多 , 更赖卿等掩覆 。 ”可谓一生的总结 。

宋孝宗一上任就表现出与宋高宗不一样的地方 。 他恢复了主战派胡铨的官职 , 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 , 追封岳飞为鄂国公 , 谥号为“武穆” , 在西湖边建立岳坟 , 供后人缅怀 。 他还削去秦桧的官号 , 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 , 全部予以昭雪 。 他重用主战派 , 重新拜张浚为相 , 并且整顿吏治 , 积极备战 。 这些措施在当时大快了人心 , 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

但是 , 作为一个皇帝 , 宋孝宗身处的情况比较窘迫 。 当他想在政治舞台上来个大鹏展翅的时候 , 却发现太上皇宋高宗有意无意的按住了他的手脚 , 使他腾挪不得 。 比如 , 1165年 , 金国派使臣进京入见 。 双方在递交国书的仪式上发生了争执 。 金国使臣要按绍兴和议的礼仪 , 由宋朝皇帝在殿上亲自从使者手中接受国书 。 而宋孝宗认为金朝南侵 , 两国为敌对国家 , 应由大臣转呈金朝的国书 。 双方僵持住了 。 这时太上皇宋高宗发下来话 , 让宋孝宗遵守和议 。 因此宋孝宗不得不屈辱的从金朝使者手里接过国书 。

宋高宗一度非常坦白地告诉宋孝宗:“你等我死后再搞那些事儿吧 。 ”这让宋孝宗很是不爽却又无可奈何 。 此是后事 , 按住不表 。 单说宋孝宗甫一登基 , 就采纳宰相张浚的建议 , 积极筹划北伐的事情 。


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静心读史:宋孝宗的憋屈与无奈(上)// //

按照惯例 , 只要有人提出北伐 , 就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 而且这反对的人来头不小:宋孝宗的老师 , 兼右相史浩 。 他反对的依据其实也有道理:北伐的各种准备工作还没有到位 。 窃以为 , 在大一统时代 , 能够在朝廷里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实在是皇帝的福音 。 古人老早就说了嘛 , 兼听则明 , 偏听则暗 。 不过 , 为了这一天宋孝宗已经等待得太久了 , 他几乎迫不及待的想挥师北上 , 一雪靖康之耻 。 而张浚同志也是相同的心思:建功立业 。 于是乎 , 他俩为着同一个目标走到一块儿来了 。 (未完待续)

文化的理想国 , 有温度的历史 , 有态度的写作 。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