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曾国藩为什么在李秀成降后还一定要杀他?

李秀成 , 大家都知道 , 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军事领导人 。

他出身于广西大黎乡下的一户赤贫人家 , 自小吃苦 , 可他妈妈虽是个普通的村妇 , 但却很有眼光和主见 。

她有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 让自已这个最钟爱的儿子去念书!

要知道 , 在那个年代 , 由于传播普及的途径和手段有限 , 知识是稀缺资源 , 长期被社会少数上层分子所把持垄断 , 获取的代价非常昂贵 , 等闲殷实人家供个子弟读书都觉得吃力 , 更别说李秀成这个家徒四壁 , 连饭都吃不饱的家庭 。

李秀成有个远房亲戚在教私塾 , 眼看秀成一天天长大 , 再不能耽误了 , 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一文多余的钱让他去念书 , 再说高昂的学费也不是他这样的家庭所承受得起的 。

秀成的妈妈跪在这亲戚面前苦苦哀求 , 虽说是亲戚 , 但经济地位的不对等也使得这亲戚心如铁石 , 坚不松口 。

没法子 , 这位妈妈只有出卖自已唯一的资源 , 就是劳力 。 她承诺给他家无偿做三年佣工 , 唯一的要求就是求他教自已的孩子认字读书!

就这样 , 李秀成在母亲的艰辛屈辱中断断续续地 , 极为艰难的念了三年书 。

就是这来之不易的三年书 , 奠定了李秀成一生的事业基础 。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太平天国起事后 , 在乡间无以为生的李秀成和族人毅然投了军 。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在军中 , 识文断字使得作战勇猛的他如虎添翼 , 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成为一名谋勇兼资的高级将领 。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尤其天京事变后 , 宿将调零 , 天王洪秀全重组军事领导层 , 李秀成被封为忠王 , 同被封为英王的陈玉成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共同着负起天国的实际最高军事指挥权 , 数挽天国于狂澜即倒 , 重创清廷 。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1864年 , 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被湘军曾国荃部攻陷 , 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贵福 , 干王洪仁玕分头突围 , 不幸被山民出卖 , 遭清军捕获 。

曾国荃对这位让他吃够苦头的强硬对手恨之入骨 , 乃至手刃其肉 , 曾国荃的残暴恣虐非但没使李秀成屈服 , 反而更坚定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 。

曾国荃之兄曾国藩从安庆赶往南京 , 连夜亲自提审李秀成 。

曾国蕃完全是另一种提审的方式 , 他知道对付李秀成这样一位智勇过人 , 统兵百万 , 位极天国人臣的人物 , 光靠暴力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 带来的不是合作 , 而是彻底的抵制和反抗 。

而现在天京虽被攻陷 , 但天国余部尚存 , 且实力雄厚 , 光江西就有二十余万 , 幼天王和正忠军师〈干王洪仁玕 , 实际就是天国宰相)在逃 , 后事殊难逆料 , 曾国藩现在极需要的是取得陈玉成这个关键重要人物的合作 。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 自古知兵非好战 。

曾国藩这次的提审讯问倒更像一次从未谋面的知已之间的会见 , 只不过彼此的身份处境不同 。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虽从未谋面 , 但交手多年 , 彼此闻名已久 , 抛开政治立场 , 双方对彼此的才干都心存钦佩 , 尤其是曾国藩 , 对李秀成这个年及四旬 , 连败清军 , 威扬四海但状如秀女的天国魁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权绾四省的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的儒雅尊重和礼遇也和曾国荃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 使得李秀成逐渐解除了心理防范 , 对曾国藩颇生好感 。

双方的谈话就在这相对友好 , 相对宽松的气氛中展开进行 , 无疑效果也是令曾国藩满意的 。

在取得曾国藩的一不杀其老母妻儿 , 二放其归乡计往不咎 , 三不株连其部下的承诺后 , 李秀成正式向曾国藩请降 。

而就在会晤行将结束时发生的一幕却让曾国藩改变了初衷 , 动了杀机 。

提审完李秀成后 , 被俘的松王陈德风也被带了进来 , 可就在刀斧手密布的环境下 , 陈德风却不惧刀斧 , 不顾呵斥 , 完全以原天国朝仪大礼参拜原忠王李秀成!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读史钩沉;为什么智勇过人的李秀成归降后曾国藩还一定要杀他?// //

这一幕深深刺激震撼了曾国藩 , 放其归乡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现实 , 如此的威信哪怕手无寸兵 , 振臂一呼 , 旧部云集 , 不又成燎原之势?放其归乡无异于放虎归山 , 纵龙入海 , 不行!如此人物万万留不得 , 非杀不不可!曾国藩暗暗下定了决心 。

接下来从李秀成供词中透露的两件事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心 。

一是对朝野瞩目 , 天下关心 , 财货如海 , 金银如山的天京圣库的交待 。 而在曾氏兄弟向朝廷的报告中 , 此圣库根本不存在 , 而实际上已被攻破天京的曾国荃吉字营瓜分劫掠一空 , 还有就是保卫天京之战的最高统帅李秀成交待的实际兵力配备与曾氏兄弟上报朝廷的实际数字严重不符 , 水分很大 , 如李秀成被押入北京受审 , 仅此两项曾氏兄弟就难自圆其说 , 哪怕功勋盖世 , 也难逃私吞战果 , 虚报战功的欺君大罪!此是其一 。

其二 , 李秀成虽只读过三年私塾 , 而且身负重伤 , 生死难测 , 牢中条件恶劣 , 但却能以精人的毅力完整通顺地将天国从起事到败亡这段历史中的所有重大事件以及其功过 , 是非 , 教训用文字表述出来 , 且记忆精准 , 见识超群 , 才情过人 , 所有这些都愈发让曾国藩觉得此人的可怕和危险 。 而且在供词中李秀成反客为主 , 对曾国藩进行了赤裸裸地蛊惑煽动 , 愿为曾国藩招降散落长江沿线的数十万余部拥曾为主 , 驱逐满夷 , 共同光复汉家山河 。 这要传出去 , 那就不是欺君 , 而是谋逆!是株连九族的谋逆!

这是功名富贵全赖清廷所赐的曾国藩所万万不能接受的 。

凡此种种 , 曾国藩终于下定决心不将陈玉成押送入京 , 而在南京凌迟处死 , 年仅4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