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最近热播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在豆瓣评分8.6分 , 可以说是近几年难得的一部好剧 , 据网友评价说看这部剧 , 每一秒都不舍得快进 , 因为每一帧的画面都有丰富的细节 , 都能够让我们听到遥远的声音从历史深处传来 , 据该剧导演曹盾说:“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去还原大唐真实的一天”!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 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风俗习惯、肢体语言都高度还原了大唐的一天!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长安十二时辰

尤其是《长安十二时辰》第四集的一个情节令人震惊 , 姚汝能与徐宾通过比对长安户籍资料迅速锁定了一个嫌疑人“龙波” , 剧中详细描述了户籍资料的对比情况 , 甚至还能详细追踪到个人住址 , 这波操作让很多网友大呼惊叹:“难道以前的户籍制度就这么完善了吗?难道大唐就有户口簿?”!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唐朝户籍制度

唐朝的户籍制度不仅可以登记个人信息 , 甚至可以追踪到个人住址 , 还可以登记个人商贸信息 , 朝廷还能随时调用个人信息 , 这听起来感觉跟进入现代社会没啥区别啊?难道唐朝的户籍制度真的这么先进吗?且听李夫子慢慢道来!

户籍制度的起源

中国的户籍制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早 , 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 那个时期可以说是户籍制度的萌芽 , 大禹为了治水而进行过人口登记 , 《史记》载:“禹平水土 , 定九州 , 计民数 。 ”可见在那个蛮荒时期就已经有了第一次的人口登记 , 当然还没有形成体系 , 只不过是下意识的为了更好的治理洪水而做的一次人口普查!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大禹为更好治水做人口登记

而具有实际意义的户籍制度起源是在“商朝” , 那个时候商朝人口众多 , 对外征战时就要募兵 , 所以商朝就有了“登人”的制度 , 所谓“登人”据“殷墟甲骨卜辞”说明就是下达征集兵员的命令 , 而每次“登人”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 , 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非常多的 , 所以都是以户籍为基础进行记载的 , 这可以算作户籍的雏形!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殷墟甲骨卜辞

到了商周交界时期 , 出现了一个制度“籍田制” , 也就是征派民众共同耕作公田 , 那作为耕作公田的报酬 , 你们每个家庭都可以获得一个私田去养活一家老小 , 也是因为公田是借助民众的力量来耕种 , 所以为称为“籍田制”!

那为了更好的实行这个制度 , 周人推出了所谓的“乡隧制度” , 这可以说是一次最早期的户籍普查及管理了 ,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五家为比 , 使之相保;五比为闾 , 使之相授;四闾为族 , 使之相葬;五族为党 , 使之相救;五党为州 , 使之相賙;五賙为乡 , 使之相宾!”以五为基数进行登记和管理!

中国历史能找到的最早关于户籍制度的文献 , 大多记载于周礼之中 , 也就是说真正实现户籍制度管理的可能存在于周朝 , 从西周开始 , 在秋官司寇之下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司民” , 专门负责人口普查和户籍管理 , 并定期要像周王汇报 。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周礼

《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 。 自生齿以上 , 皆书于版 。 辨其中国 , 与其都鄙 , 及其郊野 , 异其男女 , 岁登下其死生 。 及三年 , 大比 , 以万民之数诏司寇 。 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 , 献其数于王 , 王拜受之 , 登于天府 。 内史、司会、冢宰贰之 , 以赞王治 。 ”

也就是说司民要登记记载民众人数 , 以城里、城边、郊野区分住所、并记录人的性别和生死年份 , 每三年有一次全国大统计 , 然后由司寇呈现给周王 , 周王接受 , 并有内史、司会等官员在场见证 , 以代表共同辅佐大王治理天下的意思 。

户籍制度的发展

户籍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战争 , 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各国战乱频繁 , 人口波动非常的大 , 为此齐国宰相“管仲”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在进行人口登记的时候还要登记他们的素质 , 比如每个人能提供多少口粮?有多少人是有技术的?不务正业的人又有多少?寡妇和病人又有多少?都要详细的记录下来!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管仲雕像

而秦国在管仲提出的概念下 , 第一次将人口登记和人口管理功能结合起来 , 据记载在公元前375年 , 秦国就实行“为户籍相伍” , 虽然较为简单 , 但这是官方第一次明确的用户籍编制来管理人口的制度 , 秦孝公六年 , 商鞅变法 , 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 也就是“五家为保、十保相连” , 并且把人口分为13个类别分别进行登记 , 《商君书》中记载 , 将“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列为强国必须掌握的资料 , 虽然后面商鞅被杀之后 , 有些变法搁置了 , 但是户籍制度却是成功的 。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商鞅变法

比如秦王抓捕商鞅时 , 商鞅逃亡外地要住旅馆 , 结果旅馆老板并不接纳 , 原因就是没有凭证的人不能入住旅馆 , 否则就要被连坐!由此可见秦国的户籍管理制度的严密性了!

而到了西汉时期 , 基本上户籍制度是延续了秦朝的制度 , 但是又加了一项 , 就是相貌 , 相貌特征同样登记在册 , 并进行身份核查 , 这样看来我们现代的户口本信息反而还简略了一些呢 , 当然了我们现在都是用身份证走天下了!

户籍制度的完善

户籍制度到了唐朝就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并纳入法律之中 , 第一次明确了城镇和乡村的区别 , 从户籍上分出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 , 不仅仅是这样 , 唐朝还把户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 , 编户就是编入户籍的意思 , 说明你得到了大唐的认可 , 是大唐的合法公民 , 而非编户主要就是贱民、方外人士、士兵等特殊人群!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大唐盛景

可以说户籍是征税的最重要依据 , 因此唐代尤为重视户籍的编制、管理和检查 , 有唐一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改革都与户籍制度息息相关 。

唐朝的户口簿有三种形式:手实、计帐、户籍;简而言之 , 唐朝的户籍编制分三步 , 第一步是有里正调查辖区各人口状况 , 经过县团貌(核实年龄相貌特点)之后 , 编成手实;第二步有里正负责依据手实编成计帐;第三步由县官根据手实、计帐最终编制成户籍!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户籍比对抓凶手!是导演虚构?还是真实历史?// //

唐朝户籍手实

唐朝的户籍制度明确的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 与社会阶层挂上钩了 , 而且唐朝的户籍本一式三份 , 县里留一份 , 剩下两份都是要上交备案的 , 所以理论上说中央的户口簿上可以看到全国任何一个人的信息!

因此《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可以随意调去户籍信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而且在如此严密的户籍制度之下 , 想找个人真的不费什么功夫 , 而从这个细节我们也能看出导演对唐朝历史琢磨的细致程度了!

户籍制度的延续

户籍制度在宋朝开始就逐渐趋于复杂化 , 直至明朝洪武年间 , 朝廷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 , 编制鱼鳞图册 , 从这开始地籍与户籍就相对独立了 , 而在万历年间 ,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分离 , 从这开始地籍便成了统治者征税的主要依据了 , 而户籍就退而其次了 , 而到了清朝时 , 彻底废除了人丁编审 , 从此户籍管理制度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

户籍制度的功不可没

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和战乱时统治者征兵息息相关 , 户籍制度的完善和延续则与和平时统治者征收赋税密不可分 , 所以说户籍制度对封建王朝来说是统治一个国家最有力的工具 , 它对人口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建设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