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原题:公安部大院 , 改题 。

作者:桂莹

来源:《北京晚报》


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

01导语:

东长安街14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大院 , 西半部是办公区 , 东半部公务员宿舍区 。

审判“四人帮”的法庭就设在这个大院里 。

这个庄严雄伟的大院 , “文革”期间被公安部部长谢富治把持 , “联动分子”曾六冲公安部大院 。

02

东长安街14号新建的公安部办公大楼被评为建国六十年优秀现代建筑 。

北平和平解放后 , 中央军委公安部成立于华北公安部原址——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28号(新门牌49号) 。 这是解放前北平法院的职员宿舍 , 一座院落很大的三进大四合院 , 还有一个小花园 , 原来是满清的一座驸马府 , 院子套院子可住百余人 。

时间线:

1958年以后这里是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办公室 , 使用至今 , 院子东部六十年代末盖了二栋公安部职工宿舍楼 。

1949年7月6日 , 经中央批准 , 在中央军委内设公安部 , 组织基础是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和中央社会部的部分机构 , 另外从军队和地方调进了一批骨干力量和青年知识分子 。

它的任务是统辖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工作 , 为建立新中国的公安系统及其工作做准备 。

03

1949年4月25日 , 中央军委决定 , 第十八、十九兵团调入第一野战军 , 向西北进军 。

5月14日 , 部队正在准备出动 , 毛泽东致电罗瑞卿:

“部队开动时 , 请来中央一叙 , 部队工作找人代理 。 ”

6月初 , 罗瑞卿向已经到职的继任政委李志民交代了工作 , 和杨德志等话别后 , 便与赴青岛休养的徐向前同乘火车到达北平 。

几天后 , 周恩来找罗瑞卿谈话 , 要他出任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安部长(在政府建立之前归军委建制) 。

罗提出 , 希望随四野南下 , 并认为由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出任公安部长更合适 。

周恩来对他说:“各人有各人的事 , 李克农有李克农的事 , 你就不要讲价钱了 。 ”

周恩来告诉他 , 中央已经决定 , “今晚毛主席还要接见你 , 你就不要再提上前线的事了 。 ”

04

当晚 , 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接见了罗瑞卿 。

毛泽东一见面就对罗长子(毛泽东给身材高大的四川人罗瑞卿起的昵称)说:

“听说你不愿意干公安部长 , 还要去打仗?现在要建立新的国家政权了 , 我们都不干 , 都去打仗 , 那行吗?"

罗瑞卿认识到让他当公安部长是形势的需要 , 便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

1949年7月6日 ,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 , 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公安部 , 统辖各地公安机关的工作 , 并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 。 军委公安部是为筹建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做准备而建立的 。

7月8日、7月9日 , 周恩来两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汇报会议 , 商讨情报、公安两部门的机构设置与领导人选等问题 。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 , 罗瑞卿在原中共中央社会部李克农部长的协助下 , 立即着手筹建公安部 。

首先以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的全体人员加上中共中央社会部的部分机构 , 作为组建公安部的基础 。

中央又任命原华北局社会部部长杨奇清为公安部副部长 , 协助罗瑞卿工作 。

05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 , 领导各解放区公安机关工作的是中共中央社会部 。

面临全国解放的新形势 , 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于1949年8月9日给各解放区中央局及分局的电报指出:“为了分工 , 以便更好地建设我们的保卫与情报工作 , 决定取消中央社会部 , 另成立情报、公安两部(中央政府成立时 , 为政府的情报、公安两部)”

同时 , 罗瑞卿代军委起草了给各野战军前委的电报:“军委公安部已开始工作 。 其组织形式拟定设置政治保卫、经济保卫、边防、武装、治安行政、人事等六局及一办公厅 , 惟干部无人 。 决定由一、二、三、四野战军 , 各抽调军级政治干部一人来担任局长 。

军委公安部成立时由罗瑞卿任部长、杨奇清任副部长 , 下属只有侦察、保卫、治安、情报四个处 。

不久 , 经中央军委批准 , 设置六局一厅 , 即:

政治保卫局(一局)、经济保卫局(二局)、治安行政局(三局)、边防保卫局(四局)、武装保卫局(五局)、人事局(六局)、办公厅 。

各局级单位的领导人主要是从军队抽调的军级干部担任 , 有徐子荣、雷荣天、卓雄、邓少东、蔡顺礼等同志 , 公安部的局相当部队的军级规格 。

06

军委公安部成立后 , 罗瑞卿部长的办公室设在东堂子胡同隔壁无量大人胡同一座独院小楼 。 彼此距离很近 , 来往送文件都还方便 。

华北公安部原来只有两辆车 , 一部是从国民党手中接收的小汽车 , 一部是从军队带过来的吉普车 。

罗部长的车 , 是李克农部长送的的一辆灰色别克车 。

由于机构逐步扩大、人员增多 , 北京市军管会又增拨了一座办公楼 , 在天安门广场西南 , 前门城下 , 是原来的北平市银行行会 。

这是一座三层小楼 , 是北京银行家聚会的俱乐部 , 房间有大有小 , 却不适应机关办公之用 。

但有一个小礼堂 , 可容纳三百人 , 原是聚会、跳舞的地方 , 柚木地板 , 非常光滑 , 还有一个小舞台 , 1949年11月公安部成立大会 , 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

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 , 华北、山东各省公安会议 , 第一次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 , 也是在这里开的 。

由于地方小 , 只能容纳公安部首脑机关:即部长、副部长和办公厅在此办公 , 造成公安部各机构分散在几处 , 很不方便 。

07

下面是1949年11月军委公安部成立大会后 , 罗瑞卿部长与局处长合影的照片 。


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

1950年4月 , 北京市军管会收回了东长安街四号英国驻外使馆的一座兵营 , 准备拨给公安部办公使用 。

所谓英国兵营 , 是英法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 , 向清朝政府强迫征用的 。 兵营北面临长安街、南面接近东交民巷、东面比邻的英国驻华使馆、西面是当时的公安街 。

好大的一个园子 , 用围墙围着 , 面向长安街的围墙上 , 还留有作战用的枪洞 。 英国人从不许别人进入 , 也没有人敢到墙外走动 , 更不用说向里张望 , 是显得很神秘的一块地方 。

英国兵营园子里面的树木甚多 , 有几座小楼 , 有游泳池 , 运动场 , 还有几个英国人在骑马游玩 。

兵营东面与英国使馆一墙之隔 , 墙很矮 , 有小门可通 。

园子虽大 , 房屋较少 , 都是使馆低级职员和工人宿舍 。

08

作为公安部办公处 , 其优点是位置好 , 面临长安街马路 , 马路对面是南池子 , 抬头可见天安门城楼 。

其不利是没有一座像样的办公楼 。

但是院子很大 , 空地不少 , 可以盖新楼 。

公安部同意接收这座英国兵营 , 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办公 , 选了一座绿色木建小屋 , 作罗瑞卿部长的办公室 , 小屋前面是一片草地 , 1951年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时 , 毛主席就在这里接见了与会的同志 。

以后在园内先后建造了一座大礼堂(即现在的公安部大礼堂) , 一座三屋办公楼(即现在三局、十三局的办公楼) , 在南边又盖了一座四层办公大楼(即现在的南大楼) 。

公安部除预审局和监狱在秦城、公安学院设在复兴门外 , 基本上都在一个院子里办公 , 方便多了 。

但是英国驻华使馆距公安部办公楼仅隔一座矮墙 , 彼此可以看到对方 , 工间操打羽毛球 , 一使劲就打到英国使馆那边去了 。 1958年 , 北京市政府另辟使馆区后 , 英国驻华临时代办处才迁走到建国门外日坛使馆区 。

随后 , 公安部办公区逐渐向东扩展到御河桥(今天的正义路西侧) , 形成了现在的办公区域 。 这个区域应该说是北京市的黄金地段 , 是中心之中的中心 。

09


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公安部大院最终定址在东长安街及其背后的故事// //

50年代初 , 国家财政十分困难 , 在国家计划、财政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 , 首先在“英国兵营”内 , 为职工修盖了二层楼食堂 , 一栋红楼宿舍和三层办公楼;

第二次又修建了南大楼、北大楼两个办公楼和大礼堂 , 建大礼堂的初衷是准备请毛主席及中央其他领导来看戏用的 , 所以楼下前排坐位宽大 , 通道较宽 , 行走方便 。

在解决公安部基建、后勤的实际问题时 , 得到了北京市副市长、市委政法书记冯基平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 。

冯基平是徐子荣在北平地下工作时的战友 , 被捕后在草篮子监狱的难友 。 他经常来看望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 , 二人亲密无间 。

公安部需请北京市政府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 徐子荣副部长就毫不客气地提出 , 冯基平副市长都会欣然接受 , 热情帮助解决 。

10

冯基平副市长得知 , 北京市政府决定驻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 , 统统迁往东郊使馆区的信息后 , 马上来公安部告诉了徐子荣副部长 。

他们二位的共同想法是将英国兵营东侧相连的“英国代办处”占地划归公安部 , 徐子荣副部长请冯基平副市长报请彭真、刘仁同志批准 , 为公安部扩大了办公区 。

彭真市长是罗瑞卿部长多年的老朋友 。

1954年为迎接建国五周年游行队伍疏散的需要 , 北京市市长彭真计划扩建天安门广场 , 其中计划将南池子大街往南延长到前门大街 , 这样将占掉半个公安部大院 。

在没有报请中央批准前 , 彭真市长在北京饭店理发巧遇罗瑞卿部长 , 就与罗瑞卿商量 , 罗瑞卿说我有意见 。

后来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十大建筑 , 南池子大街延长到前门大街的方案就不再提了 。 而北池子大街延长到前门大街 , 就是现在的人民大会堂西路 。

冯基平副市长有一次来部里向徐子荣副部长介绍北京市的城市建设规划时说 , 南池子大街将要通过公安部大院与前门贯通;将东郊发电厂产生的煤气和热力输送到长安街一线重要单位;

还要修建地铁 , 一为改善交通 , 二为防空疏散群众 。 徐子荣副部长请冯基平副市长切记莫忘届时给公安部大院顺便接通煤气和热力 , 要在距公安部相近处留个地铁进出口 。

果然 , 公安部是同北京饭店、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等单位首批使用管道煤气和热力的 。

11

上世纪50年代初 , 公安部同许多中央国家机关一样 , 聘请苏联专家帮助工作 。 公安部请的顾问 , 对外保密 , 须自己解决他们的宿舍问题 。

解决这个问题 , 同样离不开北京市政府的帮助 。 徐子荣副部长还是请冯基平副市长帮助解决 。

一天上午 , 冯基平副市长陪同徐子荣副部长来到恭王府后花园(现旅游景点恭王府)实地察看 , 只见院里一栋栋青砖瓦房错落有序 , 亭台楼阁、画廊假山、珍贵林木、水池等布局十分精致 。

若大的院子 , 房子很多 , 空无一人 , 枯萎的杂草半腰深 。 冯基平副市长说 , 解放前 , 这里住着一个外国神父 , 现已回国去了 。

这处大院子 , 同公安部编译处一墙之隔 , 如将两处打通连为一体 , 作专家宿舍再理想不过 。 这个大院子划拨给了公安部 , 解决了专家来后宿舍这个大难题 , 这就是什刹海煤厂胡同公安部大院的来历 。

公安部大院里有条“中轴路” , 是不足二百米长的马路 , 是公安部大院里最直最长的一条道路了 。 起点是北大门 , 终点是南大楼 , 北大门正对着南大楼前的国旗旗杆 , 绝对具有公安部中轴线的意味 。

这条路的两边除了大小礼堂、三局楼、刑侦局楼以外还有一些办公楼 。

12

马路的西侧

马路的西侧 , 三局楼与刑侦局楼之间原为一片草坪 , 后因办公用房紧张 , 便盖起一座刀把形的简易三层楼 , 因地皮紧张 , “刀把子”正好把三局楼的北门(正门)封堵住 , 这也是“贫农楼”不走正门走后门的原因之一 。

在这座太阳一晒就热、西北风一吹就透的简易楼里办公的却是公安部管“钱”的单位——装备财务局 。 这里的警官虽管理着成千上万的资金 ,

但自己却在这座条件相对较差的楼里办公 , 这也反映出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

马路的东侧

马路东侧 , 与“年轻人”刑侦局楼对应的位置 , 是“老资格”的四号楼 。 这里曾是公安部的宿舍楼 , 直到1998年机构改革中禁毒局成立后 , 这里才经翻修 , 成为禁毒局的办公楼 。

与四号楼相毗邻的是依地形而建的又一座飞鸟形的五层办公楼 。 “鸟”的头部迎向南大楼 , 在展开的两翼里办公的有边防局、出入境管理局、科技局、技术行动局 。

而夹在这两座楼之间的一座小白楼 , 则是专门降伏火魔的消防局办公楼 。

有趣的是 , 这个专门与火神周旋的警种 , 偏偏安排在与火神最近的地方办公 。 它的东头 , 是公安部大食堂的操作间;而东侧的南窗 , 紧挨着公安部的锅炉房和豆腐房!

整天不是炊烟缭绕 , 就是热水沸腾 。 消防局指挥着全国各路消防大军 , 又是威武的消防车 , 又是直插云霄的云梯 , 谁会想到这个“司令部”却简朴得令人感叹 。

13

公安部大院经过60年的经营 , 已经大大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 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区 。

东长安街14号公安部家属院 , 西起公安部办公区 , 东至正义路西侧 , 北起东长安街 , 南至北京空军大院 。

由于公安部大院独特的地理位置 , 甭管是咱北京人还是外来的游客 , 相信很多人都从跟前儿路过过 。 它庄严的大门位于国家博物馆北门东侧 , 出了门就是东长安街 。

说老实话 , 能在北京市中心占有这么大地界儿的大院可不多 。

而院内更是有清代的大殿和亭台楼阁、苏式的洋住宅楼和办公大楼等各式风格的建筑 , 四周被银杏、丁香、枣树、核桃树、柿子树等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包裹着 , 犹如一座皇家园林 , 且深不可测 。

到天安门纳凉放风筝

作为一名正统的八五后 , 自打出生我就一直住在部里几乎没挪过窝 , 以前一直觉得对于我们这群在部里长大的孩子来说 , 那简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14

每天一睁眼 。 窗户外边儿就是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金瓦还有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历史博物馆;出了大北门就是东长安街 , 左边是天安门 , 右边是北京饭店、贵宾楼;站在自家阳台上对面就是市政府大院 。

现在想想这是什么地界儿啊?!

用当年发小的话来说 , “咱也是住过零环的人”!

唉 ,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 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

因为挨着天安门住了20多年 , 所以打小最不稀罕去的地方就是它了 。

小时候去天安门广场没现在查得这么严 。 那时候一到周末爸妈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到广场放风筝去 ,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 往地上铺张小凉席 , 数着天上的点点繁星 , 小风一吹 , 那叫一美!

在大院看广场的礼花

说到这儿有一事儿不得不提 , 就是每逢国庆等重大庆典 , 总少不了万众瞩目的天安门广场烟火晚会 。

15

说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 但其实在广场周边与天安门的礼花齐相呼应的放炮“据点儿”有好几个 , 这其中就有我们公安部大礼堂前广场的一个燃放点儿 。

记得每到十月一日的下午 , 整个公安部停止会客 , 院里进驻很多军人 。

因为燃放点离住宅楼很近 , 礼花弹从炮筒发射出去引发的震动不亚于7级地震的动静 , 所以国庆将至时 , 每家的玻璃窗上都会被贴上防震条 。

这天傍晚 , 家家户户的小孩儿仨一群俩一伙儿地聚集在大礼堂前广场的燃放区外围 , 看着那些身上捂得严严实实的武警礼炮燃放专队的大兵们 , 眼睛里透着兴奋与紧张:

兴奋自然是因为可以亲眼目睹一枚枚礼花弹是怎么从小钢炮里发射出去;紧张则是怕万一小钢炮走了火儿打偏了崩着自己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

在这种期待与不安的交相辉映中 , 终于盼来了夜幕的降临!随着大兵口中那一声声嘹亮的“放!” , 我们这些孩子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与激动 , 一个个在安全区内四散开来 , 伸手去抓那些从高高的夜空中散落下来的彩条、彩片 。

16

而更让我们期待的是在天安门广场燃放点打出的一种礼花弹 , 那里面五颜六色的绸质小降落伞 , 每次都顺着微风飘落到我们这里 , 大家欢呼着追赶着它们 , 接到的孩子仿佛如获至宝一般 , 回家前大家跳着脚地比谁捡到的降落伞最多 。

其实拿回家不外乎换来家长们的一顿数落 , 然后直接扔进垃圾箱 。

放完礼炮回家 , 我们仍兴奋得不得了 , 一会儿在客厅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天安门广场上的晚会歌舞声 , 一会儿到走廊上打开窗户对着灯火辉煌的天安门广场听着高音喇叭里传来的“现场直播” , 忙里忙外 , 不亦乐乎 。

到北京饭店蹭空调

还有毗邻公安部的王府井 , 因为离得实在太近了 , 小时候吃完晚饭没事儿就被我妈她们拽到王府井逛街 。

尤其是夏天的晚上 , 为了蹭北京饭店里的免费空调 , 每次都要特意绕个弯儿 , 穿过长安街的地下通道来到北京饭店的一层西门 , 在大厅里一路向东 , 出饭店东门这才来到王府井大街 。

17

那会儿北京的商场可不像现在似的比比皆是 , 要说最有名最常去的还要数王府井 , 所以也正因如此 , 老去我就审美疲劳了 , 这也造就了我长大后不喜欢逛街这一有悖于女生常态的特征 。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我倒还经常光顾一些高档场所 , 比如隔三差五地周末跟着大人们去北京饭店和贵宾楼的宴会厅跳个舞什么的 , 有时候爸妈也会带着我去国贸逛逛 , 长大之后他们可能也察觉出我开始变得有物欲了 , 所以再没带我去过 。

细琢磨琢磨 , 大人们也真是够现实的 。 唉!

能到公安部看电影很拉风

说起“公安部”这仨字 , 可能很多人都会把它和“正义”、“使命”、“威严”等词汇挂上钩 。

其实 , 在它肃穆的外表下 , 我们部里隔三差五举行的那些娱乐活动可是远近驰名 。 这其中最闻名遐迩的 , 恐怕要数公安部大礼堂放映的电影了 。

18

要说这座红色的大礼堂究竟是哪年建成的 , 恐怕会早到连我妈这辈的公安部“一代”都说不上来 , 但正是这座年迈的礼堂 , 承载了公安部几代人的欢乐 。

打我小时候记事起 , 每个礼拜最盼望的一天 , 就是大礼堂放电影的那一天 。

每到这天下午 , 大人们都会早早地下班 , 带上孩子 , 攥着电影票 , 踏上那条通往大礼堂的路 。

听我妈说 , 她们那代人小时候最盼望的 , 就是从1972年起每年召开全国公安会议 , 因为一到那时候 , 部里的大礼堂就会放映一些“内部参考片” , 比如《007》、《山本五十六》什么的 。

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在电影院里看场《007》那是种什么滋味儿 , 想必此处不用赘言 。 我爸的话说 , 那时候能手里攥着几张公安部大礼堂的电影票 , 在公安部正门口等人一起进去看电影 , 绝对是一件非常拉风的事情 。

在公安部大门口差点被拐

但也正是在公安部的正门口 , 曾经发生过一起“悬案” 。 我三岁那年 , 有天晚上姥姥牵着我去长安街遛弯 , 从一辆大卡车上下来了两名男子 , 打着跟我姥姥问路的幌子 , 趁着她撒开我的手给他们指路的工夫 , 其中一个把我抱上他们的卡车 , 准备开溜 。

19

过了会儿我姥姥突然发现我不见了 , 一扭头看见我竟然坐在大卡车的副驾上 , 当时就急了 , 一个箭步冲上卡车就把我给抱了下来 , 结局就是在她老人家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声中 , 两名男子立马开车跑了 。

不过现在回味我小时候的照片 , 小时候的我皮肤白净长得像个洋娃娃似的 , 可能激起了坏人的歹心 , 但居然敢在公安部大门口拐公安部大院的孩子 , 这也真够称奇 。

爱哭的青梅竹马小“男友”

再说说我的那帮发小 。 说起来也挺神的 , 我们这帮孩子从父母那辈儿起 , 他们就是发小的关系了 , 几十年后这种关系又延续到了我们身上 , 所以大家从小就特亲 。

因为公安部实在太大了 , 而且院里的房子什么样的都有 , 从楼房到平房 , 甚至到当年清朝八王爷住的大殿 , 里面都住着我发小 。

尤其是住在大殿里的耿丽 , 因为她们家房顶足有五六米高 , 房子也大 , 而且属于冬暖夏凉的神奇住房 , 所以夏天特热的时候 , 一帮人就跑到她们家去纳凉 , 呆得无聊了就去她家四合院里的石榴树底下挖虫子 。

20

小时候还经常玩过家家娶媳妇的游戏 , 但敢跟我玩儿的只有我青梅竹马的对门儿邻居王浩 。

这小子从我记事儿起就一直追我 , 其他男生谁敢跟我玩儿 , 他就上蹿下跳地闹 , 不管用就使出杀手锏——哭!哭得昏天黑地 。

那时候少不更事 , 也不知道何谓纯洁 , 反正就稀里糊涂答应他的“求婚”了 , 然后一帮人就窜到我们家给我披上块脏兮兮的白布当成所谓的婚纱 , 再然后就开始拜堂什么的 , 婚礼可谓是“中西合璧 , 规模空前” 。

现在回忆起来真是纯洁地好笑 。 不过高中后因为不在一个学校了 , 所以也不知道这小子现在游荡到哪儿去了 , 据说去美国留学了 , 也不知道日后再见面还能不能认出他 。

大院外有条“香榭丽舍大道”

在院儿里属于我们的据点儿非常多 , 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家楼下的小花园 , 里面种了两棵好高好高的银杏树 , 一公一母 , 每年秋天的时候母银杏就开始结好多好多的白果 。

值此金秋佳季 , 我们这群孩子就开始在铺着厚厚的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的土地上摸爬滚打 , 直到滚得全身都散发着被压烂的白果的臭味才肯罢休回家 。

21

转眼就到了上学的日子 , 我们这群人都被分到了东交民巷小学 。

我们班的生源可谓非常平均 , 公安部子弟和旁边高级人民法院的子弟几乎各占一半 , 所以班里一半的同学都是从小一个院里长大的 , 幼儿园也是一起上的 , 现在上学了又分到了一个班 , 每天过得这叫一滋润 。

夏天一来经常是全班的孩子都跑到我们院的游泳池游泳 。 泳池是露天的 , 有一个50×25米的标池 , 旁边还有个供小孩们玩耍的“蘑菇池” 。

听我妈说这个水泥砌成的游泳池在五几年她出生那会儿就有了 , 可以说我们两代人都是在这里学会的游泳 。 每到夏天 , 就连外院的孩子也想方设法跟着我们蹭进来玩儿 , 跟下饺子似的 , 场面极其壮观 。

大院东门外的那条林荫大道 , 其实它的大名叫正义路 , 但我喜欢管它叫香榭丽舍 。

在马路中间那条贯通南北的街心花园里 , 种着各种花木 , 春天到来时丁香与迎春花竞相争艳 , 香飘满街;路边高大的树木更像是给马路搭起的凉棚 , 分外凉爽 。 每当坐在花园两侧的长椅上 , 心情总是出奇的平静 , 平静到连没考好的试卷不敢拿回家让老妈签字这种棘手的事情 , 在这里都能想出完美的对策 。

2007年9月 , 为了公安部新办公楼的扩建工程 , 院里所有的住户都搬到了几处新建的宿舍大院 , 我们这些昔日的小伙伴从此分道扬镳 , 我也由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城土著变成了崇文区的人 。

但每当开车从东长安街上驶过 , 看如此宏伟的公安部 , 我就想 , 也许这么做还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