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发生泾原兵变 , 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严重的一次的叛乱 , 虽然没有推翻唐朝李氏家族的统治 , 但让这个昔日无比辉煌的盛世王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败、分裂和动荡之中 。 安史之乱后不久 , 唐朝又发生了泾原兵变 , 其规模虽不如安史之乱大 , 但产生的影响力却一点不比安史之乱小 , 差点让唐王朝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 但战神李晟的出现 , 成功粉碎了泾原叛乱 , 支撑起了唐朝即将倾覆的大厦 , 否则唐朝可能会提前150年灭亡 。

为什么说泾原兵变虽然规模不大 , 却差点要了唐朝李氏王朝的命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

首先 ,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军阀割据现象非常 , 冲突频繁 , 很多藩镇节度使已经与中央政府形成势不两立之势 , 唐朝李氏王朝随时随地都有灭亡的危险 。

这些藩镇乱象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

一是他们逐渐形成子承父业的潜规则 , 很多藩镇节度使一旦年老去世 , 他的儿子就会向中央政府要求子承父业 , 承袭父亲的节度使职务 , 把藩镇变成自家的独立王国 。 即使中央不批准 , 他们也会自行承袭父职 , 成为名副其实的“藩二代” 。

唐德宗建中二年 , 也就是公元781年 ,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 , 他的儿子就立马要继承父亲的职务 , 并向唐德宗写报告要求自己名正言顺就任新的成德节度使 。 还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死后 , 他的侄子田悦也跳出来继承伯父的职务 , 要成为新的魏博节度使 。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 , 其它的节度使都蠢蠢欲动 , 也做这样的打算和准备 。 一时之间 , 这些雄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就成了唐朝皇帝最头痛的地方 。

这种现象就春秋战国时期 , 周天子刚开始实行分封制 , 确实对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但到后来 , 当周王朝无法控制这些分封的诸侯之后 , 天下就开始大乱 , 各路诸侯争霸天下的刀兵祸乱就愈演愈烈 , 最终把周王朝陷入万劫不复的地位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发生泾原兵变 , 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

神策军影视照

二是这些藩镇节度使之间往往会形成联合 , 共同对抗中央政府 。 本来一二个不听话的藩镇节度使已经很让唐朝皇帝头痛万般 , 如果这些藩镇的节度使相互联合起来 , 势力大增 , 这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了 。

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死后 , 其侄子田悦就任新节度使 , 当时的唐代宗几乎没有过问 , 没有过问就等于默许了 。 之后 , 又有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 , 其子李惟岳照葫芦画瓢 , 也要继承父亲的职务 。 当他的要求被新上任的皇帝唐德宗拒绝之后 , 这个人就很快和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道节度使梁崇义商量好 , 一起举兵造反 。 要把这个不听话的新皇帝赶下台 。

三是藩镇节度使虽说受中央政府管辖 , 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形成独立王国 。 行政上不受中央管理 , 财政税赋方面也独立运营 , 不向中央政府上缴 。 军队规模上 , 这些节度使个个野心膨胀 , 发展自己的武装 , 力求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大展拳脚 。

四是唐王朝在削蕃政策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 他们奉行“以藩制藩”的政策 。 因为中央没有可以控制的军队 , 所以只能借助其它的藩镇去镇压不听话的藩镇 。 这样一来 , 当不听话的藩镇被镇压之后 , 新的更大的藩镇就形成了 , 对唐王朝更大的威胁随之而来 。

比如说 , 当李惟岳等四个节度使发起叛乱之后 , 唐德宗命令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平叛 。 这两个人很快把这次叛乱很平息了 ,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 在这次平叛中立下战功的朱滔、王武俊两人觉得德宗皇帝对他们的赏赐恩惠不公 , 于是又找借口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重新叛乱 , 并且各自称王 , 明目张胆和中央政府对抗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发生泾原兵变 , 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

唐德宗画像

德宗皇帝再次任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先去平乱 , 但这个李希烈此刻却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 不但不去平叛 , 反倒和这群剿灭的对象勾结起来 , 开始向唐王朝中央政府宣战 , 而且他自己也找了理由把自己封为建兴王 。

唐王朝这种“以藩制藩”的政策不但没有达到平叛的预期 , 而且加剧了天下割据势力的做强做大 。

尽管各地藩镇节度使都蠢蠢欲动 , 而且已经有几个藩镇发生了叛乱 , 好在这些藩镇都离长安较远 , 即使内战硝烟弥漫 , 但也烧不到唐王朝的家门口 , 天下大势可以说还在唐朝皇帝的控制之中 。

最主要的是 , 北方地区及首都长安周边还非常稳定 , 这对唐王朝来说还有很大的战略腾跃空间 , 只要关中不乱 , 再难的事情总会很容易处理 , 得关中者得天下 。

但事情的发展 , 总会让人无法预料 , 当你在想象着享受幸福降临时的美妙场景时 , 灾难总会不期而遇来到跟前 。 对于四面八方都漏雨的唐王朝大厦也是如此 。

公元783年 , 唐德宗命令李勉、哥舒曜前去镇压李希烈 。 本想着能一次性歼灭李希烈领导的叛军 , 但没想到李希烈这个人挺能打仗 , 朝廷派去的这两员大将跟他打了几仗都没有打过他 , 吃了败仗 。 于是唐德宗又重新调整了带兵将帅 , 并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5000士兵前去援征 。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 , 首都长安爆发了兵变 , 这就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泾原兵变 , 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 , 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次兵变 , 如果当时处置不当 , 唐王朝大厦就有立刻倾覆危险 。

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番 。

首先 , 这次兵变发生在首都长安 , 处于唐王朝的心藏地带 , 如果兵变成功 , 唐朝灭亡也就是瞬间的事情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发生泾原兵变 , 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

李晟作战影视照

当增援前线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5000人度过长安时 , 长安城的京兆尹王翃按照皇帝的交代要慰问犒赏一下自己的军队 , 可这个王翃表现的有点小气 , 他给将士们吃的是一些过期食物和残羹冷炙 , 这下把这些将士们的心给伤了 , 觉得朝廷不拿他们这些上前线送死的人当人看 , 结果就起兵反了 。

德宗皇帝一看泾原兵反了 , 先是派人带着大量好吃好喝去慰问 , 结果这些人已经不在乎这些物质引诱了 , 铁了心要反叛 。 德宗皇帝一看这事弄不成 , 兵变越演越烈 , 自己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 立刻带着家眷学着祖爷爷唐玄宗一样 , 向长安城外逃跑 , 来到离长安不远的乾县躲避兵灾 。

当时赋闲在家的太尉朱泚并没有跑掉 , 泾原兵觉得这个人职务高 , 威望也不低 , 年龄又大 , 于是就把朱泚请出来一起造反 。

朱泚早有此意 , 加上他的弟弟朱滔此刻已经反叛自立为王 , 所以朱泚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给这帮泾原兵站台 , 自封为大秦皇帝 , 并给他的弟弟朱滔写信“三秦之地 , 指日克平 , 大河之北 , 委卿除珍 , 当与卿会于洛阳” , 意思要和弟弟共享天下 。

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 , 朱泚不忘消灭唐玄宗的子子孙孙 。 他立刻派兵去乾县围攻唐德宗 , 准备一举拿下 , 然后杀之 。 这样自己这个大秦帝王也就当得踏踏实实了 。

如果一切按照朱泚的计划顺利进行 , 大秦帝国的大旗可能就替代唐王朝的大旗 , 在长安城上迎风飘扬 。

但这个时候 , 粉碎朱泚大秦皇帝梦想的人却好不征兆的站在的朱泚的面前 , 准备亲手撕碎朱泚的大秦帝国旗帜 。

就在朱泚猛攻乾县时 , 决定大唐命运的这个出来了 , 此人就是李晟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发生泾原兵变 , 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

唐德宗影视照

为什么说他成为决定大唐命运的人呢?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 李晟的所作所为是他成为唐王朝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人才 。

首先 , 他在泾原兵变后 , 立刻从河北率领神策军赶了回来勤王 , 稳定了唐王朝的统治 。

李晟当时是神策军节度使 , 神策军既不是地方军阀的部队 , 也不是李晟自己的部队 , 而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 , 重点打造的一支中央嫡系部队 , 是专门服务于唐王朝统治的一支武装力量 , 虽然人数不多 , 但装备精良 , 且政治素质合格 。

李晟作为这支部队的缔造者 , 在泾原兵变后勤王及时 , 且在泾原兵变时面对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和朱泚企图阴谋作乱的局面 , 李晟沉稳应对 , 斗智斗勇 , 勇敢的粉碎了这两个人的勾结 。 把关中地区的军队逐渐统一起来 , 并听从唐德宗的调遣 , 是关中各方势力重新回归到唐王朝的立场中来 。

李晟在统一了关中各派军事势力之后 , 就向盘踞在长安城里的朱泚叛军发起攻击 , 只用了三天时间 , 就把这次因为泾原兵变而给唐王朝造成极大损害的叛军一举歼灭 , 收复了长安 , 把已经逃亡汉中的德宗皇帝迎回长安 。

最终 , 短命的大秦帝王朱泚逃亡去了塞外 ,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灰溜溜的躲回到河套一带去了 , 关中及周边地区重新回到唐王朝的统治之中 。

另外 , 在此后的岁月里 , 李晟先后做了凤翔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元帅 , 率领神策军在西北抗击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的侵扰 , 为稳固唐王朝统治立下了不少战功 。

李晟一手打造了忠于朝廷的神策军 ,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 , 是这支不到5000人的神策军最终发展到15万人的规模 。 这支部队除了保护首都地区防卫安全之外 , 还经常被派往全国各地 , 去执行剿灭叛乱藩镇的任务 , 有效的震慑了一些蠢蠢欲动的藩镇军阀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发生泾原兵变 , 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

神策军影视照

纵观李晟一生 , 他始终效忠于唐王朝 , 无论是代宗时期 , 还是德宗时期 , 或者是后来的唐僖宗时期 , 李晟虽官居高位 , 却从来没有产生过背叛唐王朝的想法 , 在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为官生涯里 , 履行了一个忠臣应该履行的的责任 。 后人评价他是和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中兴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