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 , 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

王莽挂了 , 刘秀出来了 。

这个刘秀 , 运气是好到爆 。 在昆阳之战中以一万七的兵力消灭了王莽的四十二万主力 。 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概念?但是这个人 , 不光是运气好 , 还非常了不得 。 他年轻的时候入过太学 , 早期为人极其低调 , 只在家专心务农 , 不像他哥哥刘演好侠义 , 交豪强 。 咱们和王莽比较下 , 这不是一样嘛 。 后期他都把自己塑造成精神领袖 , 儒家的政教合一就从他这里开始 。 当然从儒学角度上来说未必称得上大儒 。 但是在解决士大夫和皇权的从属关系上 , 他干得那就是一个字 , 漂亮 。

西汉既无外敌 , 又没有农民起义 , 国家强大 , 怎么忽然就灭亡了呢?士大夫阶层得不到尊重 , 需要政改 。 这一点 , 更始帝没看到 , 赤眉军没看到 , 但是刘秀看到了 。 所以他在称帝后 , 虽然还在不断平定天下 , 却非常急切的重建太学 , 把那些避战山林的大儒都找了回来 。 有朋友说:“人心思汉” 。 但是人心并不向着刘秀 , 而是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 。 但是更始帝杀了他哥 , 他装作没事人 , 照旧回去老老实实上班 , 交了兵权 , 只字不提昆阳大捷 , 还借机会娶了阴丽华 。 这么能忍 , 像不像王莽奏君杀子?

他发现了西汉灭亡的问题 , 汉武帝以后的西汉皇帝对儒家纯粹就是一个 “用”字 。 皇权与士大夫阶层之间的联系不过是功名利禄罢了 。 刘秀不一样 , 他自己入过太学 , 当了皇帝后 , 重建太学 , 设立费氏易与左氏春秋博士的时候 , 自己全程参与经学研究 。 注意 ,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了 。 而且他把这个方法传了下去 , 后来的东汉诸帝都是以极大地热情参与儒家经学研讨 。 他们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经生 , 一个士大夫领袖的形象 。 你士大夫阶层总不能反对自己的领袖吧?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 , 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

这是一个方面 。 我们现在是上帝视角 , 所以看得比较清楚 。 当全国统一了 , 各个地方都安定了 , 朝政也安稳了 , 皇帝就连太学都不去了 。 而汉明帝甚至有废掉太学的打算 , 因为刘秀死前修好了灵台 , 辟雍(教贵族少年学问的地方) , 直接就取代了太学的功用 。 后来被劝谏了没废 , 但是皇权对儒学的态度是发生了变化的 。

刘秀在死之前还做了件事 , 宣图谶于天下 , 使谶纬学达到顶峰 。 谶纬学当时称为内学 , 区别于经学 。 通过谶纬的神示 , 加上自身的权势 , 以及作为经学导师的身份 , 确定了自己是士大夫阶层的绝对权威 , 天下的绝对领袖 。 刘秀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政教合一 , 士大夫阶层无法反对自己阶层领袖的皇权 。

另一方面 , 刘秀也很厉害 。 他发现自秦商鞅后 , 都是军功论天下 , 所以朝堂之上 , 总归是一股霸气 , 而儒生相对柔弱 。 但是那些有军功的人治国不行 , 所以平定全国之后 , 东汉政权开始全面的退功臣 。 得 , 给你功名利禄 , 你回家玩儿去吧 。 但是打下来那么多地方 , 又绝对不能走原来的老路封王 。 封王削藩是皇帝最头疼的事情 。 那就轮到第二手了---进文吏 。

文吏从哪儿来?儒生 , 士大夫阶层 。 通过把士大夫阶层的儒生派往全国各个岗位 , 然后让他们加班加班再加班 , 不断进行考核 , 谁还有心思高谈阔论 , 聊皇权禅让?所以东汉也是酷吏制度 , 刻薄的主要是自己和当官的儒生 。 刘秀对自己要求非常高 , 跟焦裕禄差不多 。 下面做官的管得也非常严 , 进行细分考核 。 终东汉一朝 , 儒生们大多只能说是文官 , 并不像西汉时期 , 汉武帝虽然不鸟你 , 但是可以和你坐而论道 , 需要你的时候你可以参加国家大事决策 。 东汉的儒生 , 做好手上的事情就不容易了 , 士大夫阶层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国家大事决策的参与权力 , 执行就好 。

东汉就靠这两手维持了将近200年 。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 , 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

然后曹丕篡汉 , 司马炎篡魏 , 还是士大夫阶层觉醒了 。

从儒学儒家角度来说 , 东汉除了完结了今古文之争 , 是没有什么长进的 。 但是儒教一统天下 , 进入颠峰 。

接着就进入魏晋南北朝 。

俗话说 , 物极必反 。 儒教鼎盛 , 接下来就是谶纬学被禁;儒学大昌 , 接下来就是经学败落 。

经学败落

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 , 有谁知道发生了多少次禅让?汉禅魏魏禅晋晋禅宋宋禅齐齐禅梁梁禅陈周禅隋 , 这和君权神授和君为臣纲早已经南辕北辙 。 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经学败落了吗?已经没人信了!其实这个态势在东汉末年已经开始形成 , 陈玄 , 这个一统经学古今文之争的大儒 , 在谈到这种现象的时候这么说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注意这句话 , 是出自《道德经》!连陈玄都开始用老子的话来怀疑批判儒教的礼治 , 就不要说下面这些把儒学纯粹作为官学来求出仕的年轻人了 。

太学荒废

另外一点 , 太学荒废了 。 原来到处还有讲学的地方 , 现在大家都抄起家伙出去造反 , 谁还听你讲仁义道德?太学荒废不但是现象 , 也是原因 。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这是儒学本身的两点原因 。 第三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 源于汉明帝的一个梦 。 这老兄靠着刘秀传下来的方法把儒生和国家治理的好好的 , 却发了个梦癫 , 梦见有个金人往西边飞去了……

这就是“永平求法” 。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 , 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

佛教西来

做了梦就要问原因 , 下头的人就说听说西方有神仙 , 派些个人去看看?这一看就把佛教请回来了 , 因为拖经书的是白马 , 就建了白马寺 。 佛教是个讲道理的宗教 。 汉明帝是个讲道理的皇帝 。 就办成了中国几千年来最大的宗教入侵事件 。 可能说入侵过分了点 , 但是从文化层面来说 , 确实如此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佛教发展可以用迅猛来讲 。 甚至被南梁 , 定为国教 。 佛教进入之后进行了为了迎合中土 , 引入儒学 , 进行了大幅改良 。 然后修道的人一看这么好混 , 咱们也成立个教吧 , 把多神论统一起来 。 道教成型也是在这个时候 , 同样参考了儒学 。 而且士大夫阶层为了反击佛教 , 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了道教的创立 , 构建了完整的道家神仙系统 。 佛道大发展时期 , 他们的哲学思维又都融合了儒教 , 也互相渗透借鉴 , 迅速抢占了市场 。

儒教什么态度呢?邪魔外道!拒绝融合 , 所以儒教就衰落了 。 注意 , 这里指内学 。 而作为官学的儒学 , 还是青少年必修课程 , 你总不能一开始认字就学佛经 , 道经吧 , 又不是唐三藏 。 普通人还是要学儒家学问的 , 去当官混饭吃 。 但这里的普通人可都不普通 , 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 , 决定了基本上能当官的都是大门大户 。

没有传承

第四个儒学衰退的原因 , 没有儒学大家 , 就是没有思想家 。 所以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上的发展乏善可陈 。

同时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白痴皇帝 , 小孩子皇帝最多的一个状况 。 为什么?因为士大夫阶层的门阀政治不需要有为的皇帝 , 他们基本上把握了朝政 。 司马家族的高平陵之变 , 把曹魏家族和洛阳名士杀了大半 。 门阀政客不需要强权 , 独裁 , 集中 , 统一的皇权 。

刚才讲了几点 。 儒教的败落 , 佛教 , 道教的兴起 。 但是儒学还是很普遍的 , 虽然在这些年代中没有真正哲思上的飞跃 , 还是有一个分支的 。 那就是傅粉何郎 , 竹林七贤他们远离权利中心 , 研究老子学问结合儒家神学的---玄学 。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 , 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

玄学这个东西嘛 , 不大好讲 。 其实是当时士大夫阶层中一部分人或者不愿出来当官 , 比如陶渊明之类的 , 当然了 , 陶渊明是诗人 。 或者是有些人在权利中心周围游走 , 何晏 , 嵇康 , 阮籍 , 都是儒生出生 , 却又受到老庄思想影响严重 。 不过因为老庄的哲学思辨强于世俗儒学 , 所以说在精神上还算有一点点进步 。 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名教和自然之争 , 名教就是董仲舒他们搞的那一套 , 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 , 君君臣臣的 , 名非常重要;自然就是一切顺其自然 , 给你啥名就啥名 , 别纠结 。 最终自然胜出 。 但这个学派一直在儒学中苟延残喘 , 毕竟不能做官学 , 除了清谈客 , 谁对他真的感兴趣?不过呢比谶纬学长命 , 应该是一直到宋朝的理学才真正取代玄学 。

魏晋南北朝就这样了 。 顺便把隋唐讲了吧 。 因为这两个朝代虽然强盛 , 但是儒学没有大的发展 , 就一笔带过了 。

隋朝好像有个叫王通的 , 提出恢复先秦儒学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时代发展了 , 谁还信?

唐朝的儒学已经排到老二了 。 第一是道教 。 因为李渊姓李 。 当时门阀政治还是非常强大 , 最大的还是王家 , 谢家 。 你一个乡下来的小李子 , 是坐了天下 , 但是想找个豪门通婚 , 人家都不理你 。 没办法 , 首先靠上陇西门阀 , 然后再就靠上老子 。 老子也姓李啊……道教不第一 , 难道让你姓孔的第一?难道让你乔达摩希达多第一?但是!科举还是考儒学!因为是官学 , 你要做官 , 还得考这些本事 。 不过中间也增加过道学考试 。 唐朝就一个韩愈 , 写了个道统论 。

儒教除了谶纬学在武则天时期为了乱杀人沉渣泛起过一阵 , 可以说在历史上基本退出了舞台 。 就是说你基本上感觉不到它作为一个宗教的属性了 ,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朋友说儒家不是儒教啊 , 是官学 。

但是历史嘛 , 一直会在那里的 。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白话儒家简史(四):礼崩乐坏 , 此消彼长——儒教的隐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