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抗寒第一道防线——火墙

明清两代定都北京 , 所以御寒也成了一大问题 。 但是我国古代的建筑师们堪称绝对的能工巧匠 , 他们在建筑上施展“魔法” , 利用墙壁为紫禁城“供暖” , 抵御数九寒天 。 紫禁城内的建筑 , 通常以院落为单位 , 每个院落都有单独的围墙 , 这一道道的围墙 , 除了能分隔空间外 , 还能防火御寒 。

此外 , 故宫内的大部分宫殿都坐北朝南 , 这种设计本身就有利于依靠太阳取暖 。 而最令人惊叹的设计是 , 皇宫内的墙壁其实都是砌成空心的“夹墙” , 俗称“火墙” 。 墙下挖有火道 , 添火的炭口设于宫殿外的廊檐下 。 炭口里烧上木炭 , 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整个大殿 , 散热面积大 , 热量均匀 , 没有烟灰污染 , 多用于生活起居的宫殿 。 为使热力扩散通畅 , 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 , 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 , 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床下面 , 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温暖如春 。

其实火墙在中国早已诞生 。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

故宫早就用上了地采暖——暖阁和火炕

紫禁城内的宫殿大多设有火炕 , 炕下有火道 , 与如今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 。

另外 , 清朝的皇宫中还设有暖阁 , 其实就是根据火炕原理改造成的地下火道 。 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就曾回忆道:“宫殿建筑都是悬空的 , 像现在的楼房有地下室一样 。 冬天用铁制的辘轳车 , 烧好了的炭 , 推进地下室取暖 , 人在屋子里像在暖炕上一样 。 ”火炕内设有炉膛 , 并与殿内火道连通 , 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在此点燃火炭 , 殿内循环的火道就会产生热流 , 烘热地面 , 殿内温度随之逐渐上升 , 以达御寒目的 。

由于火炕、排烟道均在室外 , 既可避免烧烟火污染室内空气 , 又能防止煤气中毒 , 既安全、卫生 , 又经济、实用 。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

帝后妃嫔们的取暖利器——炭炉和手炉

冬季紫禁城的宫殿内还会陈设炭炉用来取暖 , 称作熏笼 。 熏笼的制作十分精美 , 分为盆和笼两部分 。 大的熏笼重达数百斤 , 通高1米多 , 或3足 , 或4足 , 有的是青铜镏金的 , 有的是掐丝珐琅的 , 十分华美 。

到清朝时手炉已经是工艺品 , 轻便小巧 , 可以随身装到袖子里 。 《红楼梦》里就曾提到 , 林黛玉拿手炉调笑薛宝钗 。 薛宝钗刚劝贾宝玉别喝冷酒 , 林黛玉就嗔怪丫头特意给她送手炉来 , 指东打西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 , 哪里就冷死了我?”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

木炭分配数量彰显地位尊卑

皇宫内无论是炭炉还是手炉脚炉 , 里面承载的木炭都是最优质的“红罗炭” 。 这种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 , 以及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两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 。

成炭以后 , 运送到西安门外存贮 , 按尺寸锯裁 , 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内 , 再送进宫里使用 , 所以名为“红罗炭” 。

在如今的西皇城根大街 , 有一条名为红罗厂的胡同 , 其名由来 , 就是因为明清时此处有供应红罗炭的衙门而得名 , 这里其实是皇家木炭的包装厂兼库房 。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古代皇宫是如何取暖的?发现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

皇宫“供暖领导小组”——营造司

明清两代的皇宫 , 冬季大多都是烧炭取暖 。 为此 , 宫里专门设置了负责冬季“供暖”事务的机构 , 如惜薪司 , 就是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