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来源:新周刊

作者:蒋沪生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高空航拍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 , 著名的“鳌太”线被白雪勾勒得格外明显 。 /图虫

这条分界线 , 不只是地图上绵延千里的山河 , 更是贯穿中国历史书写的草蛇灰线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饺子还是汤圆?

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

米饭还是面食?

大澡堂子还是独立浴室?

逢年过节或是大学开学的时候 , 这些南北差异的话题总能在社交媒体上激发极大的讨论热情 。

对于踏入北国的南方同学来说 , 澡堂里的第一次坦诚相见 , 让他们想起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夕阳里没羞没臊的奔跑 。 而南下打拼的北方汉子则表示 , 深夜里和美洲大蠊的亲密接触 , 是初恋也给不了的心跳与慌张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秦岭淮河划分中国南北 。 /WIKI

人们津津乐道于在异乡地理大发现的背后是不言自明的“南北意识” 。

尽管通过饮食、风俗习惯和动植物描绘出的地域画像往往因夹杂刻板印象而显得粗糙失真 , 但也能看出至少在“北方是什么?”“南方是什么?”

在这两个问题上 , 中国人已有了基本共识 。 不过另一边 , 划分南北的标准却似乎并不明朗 。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 , 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 却也拦不住一千个网友心中早已画出了一千幅中国地图 。

有据理力争的“秦岭长江分界论” , 饱含辛酸的“暖气分界论” , 其中广东人的“韶关分界论”和东北人的“山海关分界论”更是势同水火 。

秦岭淮河一线是发明还是发现?拨开笼罩其上的云雾 , 这条分界线不只是地图上绵延千里的山河 , 更是贯穿中国历史书写的草蛇灰线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俯瞰秦岭 。 /图虫创意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100年前 , 才有南北分界线

秦淮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被发现和记载 ,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其中《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 生于淮北则为枳”一语最为人所熟知 。

成书于战国的《尚书·禹贡》作为中国最早的地理综合性地理文献也注意到了秦淮一线的重要 。 尽管战国时由于周天子式微 , 天下已然四分五裂 , 但秦岭和淮河仍在大一统政治蓝图——九州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按照设想 , 九州中有六个州应是通过秦淮一线来划分的 。 此外 , 《尚书·禹贡》还记录了分界线两侧的自然、人文差异 。 如竹、桔、柚多生于南侧 , 北侧虽然也有少部分水稻种植 , 但还是以旱粮为主 。

作为华夏文明生长的靠山 , 西段秦岭的地位自然无人撼动 , 但是东段的淮河却陷入和长江的拉锯战 。 自唐朝中期以来 , “江南”意象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逐渐昭彰更是凸显了中国人对于长江的认同正慢慢超过淮河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2017年5月18日 , 江苏省淮安市 , 古淮河穿城而过 。 /图虫创意

秦岭淮河一线被扶正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其实是很晚近的事情 。

2009年 , 时值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一百周年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协同地理学会发动全中国的地理学家评选出三十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 , 其中名列第一的正是“秦岭淮河一线” 。

1908年 , 一百年前 , 恰好又是中国地理学会的第一任会长在著作中第一次把秦岭淮河确定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 。 这位地理学家 , 叫张相文 。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的地理学卷中介绍的著名地理学家共25位 , 其中张相文名列第三 。 在他之前的杨守敬为传统的舆地学家 , 代表作为《水经注疏》 , 邹代钧则是地图学家 , 专攻地图绘制与印刷 。 在张相文之后 , 就是翁文灏、竺可桢等留学欧美的现代地理学家 , 张相文正是上承传统 , 下启新学的关键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张相文(1867-1933) , 字蔚西 , 江苏淮安人 。

如果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运动旨在让中国的历史跳出了王朝更替的循环 , 从时间上建构出一个新的现代民族国家 , 那么近现代地理学的兴起 , 则重新发现了中国 , 在空间上重塑国族认同 。

在这一背景下 , 张相文先后编写了《初等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 , 首创“教科书”这一概念 , 刊印数量一度高达两百万册 , 打破了当时的历史记录 。

伴随着张相文的教科书 , 领土、主权、人种、资源的概念开始进入了青年学生的心中 , 一个原本模糊的依靠权力距离丈量的天下 , 也逐渐被一个经纬网上更为清晰的中国所取代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秦岭山脉上空 。 /图虫创意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秦淮线不是线

张相文在1908年出版的《地文学》一书中提出了我国近代第一个自然区划方案 , 他按照当时流行的观念把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为本部、满洲、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 同时在本部又以长城、秦淮线和南岭为界分为三个自然带 。

根据张相文在《地文学》一书的序言中所说 , 是为了“备举其要 , 以为实地应用之资” 。 在2009年的百年地理大发现评选中 , 地理学家们也认为秦淮新的意义在于“对认识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 。

由此可见 , 秦淮线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确立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 , 强调地理学的综合性且偏重对于自然的改造 。 然而 , 百年来 , 随着中国自然气候的变化以及经济生产的调整 , 对于南北分界线的争议不仅没有止息 , 反而愈加激烈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秦岭生态保护区 。 /新京报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刘胤汉教授主张将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南坡的800米等高线处 。 因为在海拔800米等高线的位置 , 亚热带就已经结束了 , 像橘子、竹子这些亚热带的指示性植物已经没有踪影 。 南方的势力范围到这里就结束了 。

而已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教授却把秦岭看作是出现在暖温带的一个山系 , 按照这种视角 , 分界线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北坡700米等高线处 。 因为从北部往下俯视 , 整个关中盆地都是暖温带 , 但是随着山地的上升 , 气温降低 , 在700米等高线处就已经是山地气候了 。

以黄秉维院士为代表的“强迫症”派则坚持南北分界线还是应该画在秦岭的主脊线上 , 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山两侧垂直自然带的齐齐整整 , 方便进行南北比较 。

连地位稳固的秦岭都没法儿消停 , 本来就有备胎历史的淮河更是差点要被从分界线组合里开除出去了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2017年10月25日 , 江苏淮安 , 淮河上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 。 /图虫创意

2008年 , 地处淮河最东端的淮安市兴建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引来一片骂声 , 民调显示97%的网友反对这一做法 , 其中不乏“扯淡”“劳民伤财”这样的评论 。

同样位于分界线上的河南信阳、安徽蚌埠的乡亲们也坐不住了 , 纷纷对淮安这种独吃独占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 。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非议 , 是因为淮河早已失去了往日与长江黄河分庭抗礼的神采 。 宋朝时 , 为抵抗金兵南下 , 宋人掘开黄河南岸 。 金兵没有停下脚步 , 反而开了个不好的头 。

此后黄河夺淮几乎成了历朝历代抗敌的保留节目 , 黄河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淮河下游沉积淤塞 , 河道逐渐消失 , 形成微山湖、洪泽湖等淡水湖泊与沼泽地 。

今天淮河入海 , 靠得都是人工修建的灌溉渠 , 严格来说 , 曾经的淮河已经消失在金戈铁马里了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淮河邢郢渡口 。 /Sinopitt

其实围绕在秦淮一线上的争议是由于人们大都一厢情愿地把分界线简化为一条边界清晰的线条 。

广义上的秦岭是包含了上百座山岭的连绵群山 , 而不是一座棱角分明的孤峰 , 河网密布的淮河下游也早就辨识不出一个主干道了 , 自然就更无法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么一条线能同时承载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零度等温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等比龙妈还要多的头衔了 。

2010年 , 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带领的团队依靠GIS(地理信息系统)首次完成了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完成测量 , 从图中可以看到 , 所谓的“分界线”其实是最窄处都有26.42公里 , 最宽处则达到195.41公里的“分界带” 。

当然这一研究并没有推翻秦淮线的存在 , 反而是进一步证实了众多自然地理的变化临界点确实汇聚于秦岭淮河的周边地区 。 虽然也有摇摆和偏移 , 但大致均未超出这一范围 。 这样看来 , 与其将秦岭——淮河视为泾渭分明的界线 , 不如说是南北文化接触的缓冲地带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站在秦岭主脊线上向南眺望 。 /图虫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南北意识的形成与滥用

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并非是只此一家的特产 。

在意大利、美国都存在明显的南北意识 , 而且和中国古代长期对于南方“蛮夷之地”的评价非常类似 。

无论是“民风淳朴”德克萨斯 , 还是“正经生意”西西里岛 , 南方总是以粗鲁、不开化的乡巴佬形象出现 。 这种南北意识往往只存在于纬度跨度大、南北差异明显的国家 。

当然有了南北差异并不宣告南北意识的同时产生 , 在中国“东西意识”要先于“南北意识”出现 。

既有天险又有丰富水资源的秦岭山区 , 曾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两个大一统王朝 。 公元前221年 , 秦岭北麓的秦国向东扫灭六国 。 公元前202年 , 秦岭南麓的汉中王刘邦自西向东击败楚霸王项羽 , 建立汉朝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 位居长安的中央王朝都将函谷关作为与关外诸侯的东西分界 , 而秦岭则是它们依傍的重要战略资源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 , 秦岭深处的小镇 。 /图虫

汉后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战乱 , 大量人口开始南迁 , 进行南部大开发 。

及至唐朝中后期 , 随着江南地区从“江南瘴疠地 , 逐客无消息”变成“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江南经济追上甚至超过中原地区后 , 才形成了轮廓逐渐清晰的南北意识 。

换言之 , 南北意识的出现是建立在南方被北方看见的基础上 , 在南方崛起之前 , 它始终是游离在中原正统之外的混沌与无名 。

早期的南北意识 , 其实是东南与西北的对立 , 今天富庶的岭南地区 , 地理意义上绝对的南方地区在近现代之前 , 只是中国人眼里流放重刑犯的不毛地而已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北京 。 /wong zihoo/unsplash

如今由秦岭淮河划分的南北早就失去了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意义 , 交通运输和物质生活的丰盛也早就瓦解了南船北马、南米北面的传统 。 然而在人口流动频繁、文化融通的今天 , 南北方作为一对刻板的对立意象 , 仍然如幽灵般作用于文艺作品创作之中 。

2017年 , 曾有网友@调皮的王登科对中国民谣歌曲进行爬虫分析 , 结果显示在歌词提到的城市中 , 北京作为北方城市的代表实力碾压南方城市 , 成为被民谣歌手提到最多的地方 。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 , 好像整个北方就一个北京一样 。 而南方城市更多是以“南方”组合的方式被提到 , 不管是昆明还是上海 , 武汉还是成都 , 反正总是很潮湿 , 总是很柔软 , 总是有很多琐碎事加上一个念念不忘的南方姑娘 。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秦岭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世上最远的距离 , 是你在秦岭以北 , 我在淮河以南 | 神州风物// //

武汉 。 /wong zihoo/unsplash

文艺创作确实离不开地方性与本土化 , 但这种抹去文化细节的南北意识只能沦为空洞的陈词滥调 。

诚然 , 秦岭淮河大体上标识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 , 但如果细细看去 , 无论南方北方 ,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琐碎与宏大 , 也都有着它的坚硬与柔软 。

鲁迅在《南人与北人》一文中所说 , 南北可以相师 。 分界线不应再作为一种对立与区隔的表达 , 在今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 。

通过南北方的互相映照 , 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 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复杂与广袤 , 正如百年前的先人们所做的那样 。

参考文献:

曹婉如. (1983). 张相文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纪念张相文逝世五十周年. 地理学报, 38(3), 105-110.

龚胜生. (1994). 《禹贡》中的秦岭淮河地理界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93-97.

何思源. (2016). 地理书写与国家认同:清末地理教科书中的民族主义话语. 安徽史学(2), 63-78.

李小雨. (2017). 当下中国新民谣南北意识. 大众文艺(5).

单之蔷. (2009). 南北分界线上的迷雾.中国国家地理(10),34

张伟然, & 周鹏. (2005). 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 5-11.

孙文飚. (1995). 近代地理学教育先驱——张相文. 江苏地方志(4), 35-36.

许然. (1998). 邹代钧、张相文、竺可桢与我国的近代地理学. 地域研究与开发(s1), 126-129.

佚名. (2018). 秦岭淮河如何分割中国人的南北意识. 科学大观园(4).H

佚名. (2018). 确立南北分界线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榜首. 科学大观园(4).

于波. (2004). 从科学救国到佛学救世--我国近代地学先驱张相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 26(3), 84-94.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 , 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欢迎致电010-63076340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 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校对:赵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