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曾巩:飞花蒙日月 , 天地有清霜

曾同几位爱好文学的朋友聊天 , 谈及唐宋八大家时 , 三苏欧阳修地一路数来 , 至七便戛然而止 , 怎么也想不起还有一个是谁 。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 很多人对于文学的爱好仅局限于唐诗宋词 , 甚至元曲都背不上几首 , 更不要说文了 , 而这八大家是以古文为主 , 所以 , 能看过这八位文章之人怕是不多 , 那知名的七位也许还稍有涉猎 , 至于这被遗忘之人 , 恐怕是极少有人读过他的文章的 。

这位被遗忘之人就是曾巩 ,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对他的了解也是极少的 , 闭目细想 , 大概也只能背出他的《咏柳》一诗 , 至于看过他的什么文 , 也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 及至前两年 , 他唯一传世的一件书法《局事帖》 , 拍出了两亿多人民币的天价 , 才又引起我的注意 , 又将不知何时买的一本伪线装本的曾巩文选 , 从书柜的角落里翻了出来 , 认真地看了一番 , 方才对曾巩有了个大致地了解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可以说曾巩是八大家中存在感最差的 , 据说现在中学课本中其它七人都有诗文选入 , 而且如《师说》这些都要求背诵 , 却唯独这曾巩被遗漏 , 即使知道 , 也最多是在唐宋八大家中凑个名字而已 , 难怪很多人是不知这曾巩是何方神圣 。

就唐宋八大家来说 , 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欧阳修有“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柳宗元有“千山鸟飞绝”;韩愈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 就是那于诗不太闻名的苏辙和苏洵 , 借着苏东坡之势 , 用一个“三苏”便借风上船了 , 独有这曾巩 , 似乎啥都木有 , 难怪人们记不住你 。

记得有人对曾巩有个比喻 , 说他是一桌丰盛宴席中的米饭 , 这个我认为很是形象 , 中国有个成语叫“酒足饭饱” , 这其实是没道理的 , 酒喝足之人一般是不吃饭的 , 有那满桌“东坡肉”般地佳肴相佐 , 早已是吃了个肚圆 , 这时谁还会去吃那米饭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曾巩 , 字子固 , 江西省南丰县人 , 后居临川 , 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 进士出身 , 授太平州司法参军 , 以明习律令 , 量刑适当而闻名 。 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 。 62岁时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 , 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 两年后卒于南京 , 追谥为“文定” 。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 , 祖父和父亲皆为北宋名臣和学者 , 他天资聪慧 , 记忆力超群 , 幼时读诗书 , 脱口能吟诵 , 年十二即能为文 , 史称其“十二岁能文 , 语已惊人” , 曾巩家族在宋时也是名藻一时 , 号“十年十进士” , 兄弟族人皆文士名人 , 亦有“南丰七曾”之名 。

虽然曾巩家族了得 , 但他本人还是很悲催 , 他兄弟姐妹众多 , 有十余个之多 , 父亲后来又被罢官 , 家道随之中落 , 所以 , 曾巩很早就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任 , 为支撑这一家人而辛勤操劳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宋时要出人头地 , 这科举是必须参加的 , 曾巩18岁时入京赶考 , 结实王安石并成为挚友;20岁入太学 , 上书当时的文坛魁首欧阳修 , 献《时务策》一文并得其赏识 , 欧阳修言:“过吾门者百千人 , 独于得生为喜 。 ”而王安石则有诗赞曰:“曾子文章众无有 , 水之江汉星之斗” , 评价之高 , 世所罕见 。

但曾巩此生并不以文采出众 , 他擅长策论 , 而当时文坛是轻时文而重诗赋 , 于是这曾巩屡试不第 , 很是不爽 , 加上父亲去世 , 他不得不辍学回乡 , 一直到他37岁时 , 欧阳修主持会试 , 倡导“平淡典要”的文风 。 将诗赋降为辅题 , 重古文 , 考试以策论为主 , 曾巩方考中进士 。

可千万不认为这是欧阳修刻意提携的结果 , 欧阳修这次对科举的改革 , 成就了中国科举上最牛的一届“龙虎榜”榜上有除曾巩外 , 还有三苏 , 加上主考官欧阳修本人 , 唐人的韩柳就不说了 , 八大家中聚齐了五位 , 另外还有大学者张载、程颢 , 以及后来宰相级别的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 , 直将人眼耀花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步入仕途后 , 他被任命为太平州的司法参军 , 也就是现在安徽当涂县司法局长 , 五年后调任京师任馆阁校勘 , 在此期间 , 他整理了大量史书和名人诗集 , 如《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 , 这对后世及中华文化的保存 , 有着极大地贡献 。

又五年后 , 他下派到地方任知州 , 坚定的支持王安石变法 ,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 , 勤于政事 , 关心民生疾苦 , 踏踏实实地为地方民众做了很多实事 。

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 , 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 。 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抵制兼并、兴修水利、减赋救灾、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 , 深受群众拥戴 , 可以说 , 曾巩是一位成效卓著 , 颇有政声的能臣干吏 , 也是一位在基层踏实为民的政治家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很少有人关注过曾巩的政绩 , 他在好几个地方任父母官 , 就政绩来说 , 可以说是诗人中除了王安石外最高的一位 , 不同的是他们一个在朝堂 , 一个在地方 , 曾巩是王安石新法坚定地践行者 , 他在基层的卓越表现 , 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亮点 。

曾巩的才能是全方位的 , 他无论是在教育、校藏、经学、史学、书法均有不凡地建树 , 但唯一可惜地是 , 在诗词方面却乏善可陈 , 以至于受到后世诟病 。 比如秦观就曾说道:“人才各有分限 , 杜子美诗冠古今 , 而无韵者殆不可读 , 曾子固以文名天下 , 而有韵者辄不工 , 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 ”

其意思是杜甫诗冠天下 , 但他的文章却不忍卒读 , 而曾巩的文章虽然名动天下 , 但写诗却不行 。 少游同学的话虽有点过分 , 却也表达了时人对曾巩的基本看法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然而 , 持不同看法也大有其人 , 比如《围城》作者 ,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就对曾巩的诗评价很高 , 他在《宋诗选注》中说:曾巩的诗“远比苏洵、苏澈好 , 七绝有王安石的风致 。 ” , 我觉得钱先生的话是很中肯的 。

问吾何处避炎蒸 , 十顷西湖照眼明 。

鱼戏一篙新浪满 , 鸟啼千步绿阴成 。

虹腰隐隐松桥出 , 鹢首峨峨画舫行 。

最喜晚凉风月好 , 紫荷香里听泉声 。

这首名为《西湖纳凉》是时任济南市长的曾巩在大明湖纳凉时所写 , 不仅平仄规矩 , 意境美妙 , 湖水中金鳞畅游 , 泛起层层新浪;长堤上绿柳荫深 , 百鸟婉转鸣唱 。 岸边虹桥卧波 , 青松翠柏掩映;水面画舫高耸 , 人穿绿浪过 , 凉风朗月照 , 荷香扑鼻 , 泉声盈耳 , 此情此景的描写 , 绝对不输任何宋之大家风采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乱条犹未变初黄 , 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 , 不知天地有清霜 。

这首《咏柳》可谓是曾巩诗的代表作了 , 自古咏柳者多多 , 意象也是多多 , 章台柳的无情;宫墙柳的无奈;灞桥柳的伤感;林下风的柳絮 , 贺诗狂的剪刀 , 那似乎已将柳写尽 , 而这曾巩却是立意新颖 , 写出了咏柳的别一番光景 。

他将柳树比作小人无状 , 遇上东风就得志便猖狂 , 连那柳絮也嚣张到连日月都要遮蔽的程度 , 接下来话锋一转警告说 , 别忘了天地有正气 , 待霜气降临之时 , 那时再看你们这些小人 , 早已是身填沟壑 , 梦葬他乡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从这首诗来看 , 曾巩写诗还是很好的 , 他不是不能 , 而是不为 , 他可能是没在这上面下功夫 , 以至于没有为我们留下几首妇孺皆知、张口能诵的诗句 。

更诡异的是 , 生在大宋这样一个人人填词的时代 , 曾巩此生只填有一首《赏南枝·暮冬天气闭》 , 是其它都轶失了还是他不耻为 , 我想 , 应该是后者 , 因为在曾巩这样的正人君子来看 , 词是小道 , 是“诗余” , 他可能不愿在这上面多费精力 , 但无论怎么说 , 作为一代文豪这也有点不可思议 。 似乎可以说 ,

曾巩的成就在他的文 , 但细想一下 , 他又没有一篇如《岳阳楼记》或《醉翁亭记》那样高颜值的文章面世 , 而唐宋八大家说的就是古文 , 按说这应该正是他的长项 , 应该是精品多多才是 , 但遗憾的是 , 当前而今眼目下 , 我估计没几人看过他老人家的文章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曾巩的文风在历代书评中 , 都会有这样的字眼 , 即“质朴、淡雅、中平、冲和、少文” 。 归纳起来其实就一个字 , “素” , 不仅他的议论文还是叙述文素 , 即使是如游记《墨池记》 , 描写书圣王羲之这样能煽情的好题材 , 也被他写得来正气满满 , 最终转到以教育人们学习王羲之勤奋好学的路子上来了 , 直让人读得兴趣索然 。

所以 , 当你看多了曾巩的文章后 , 就能理解为何有人在他的名头上 , 加上一个“教育家”的头衔 , 他就象一个和蔼可亲的老者 , 通过身边的物和事 , 委婉而含蓄地对你进行浸润 , 让你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中 , 理解和接受正统地儒家思想 , 所以 , 在他文风“素”之上 , 又冠以一个词 , 那便是“正” 。

一个“素”一个“正” , 二者体现了曾巩文章之特色 , 他用辞绝少色彩 , 不堆砌辞藻 , 不用典故 , 杜绝生僻词句 , 平铺直叙 , 渐次深入 , 中正平和 , 不温不火 , 如空山远眺般地平淡爽气 , 在阵阵松涛中感受风激崖耸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其实曾巩之文在宋时即受推崇 , 明清之时尤甚 , 他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 , 他远学韩愈又师承欧阳修 , 主张“文以明道” 。 宋代以降 , 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 , 他也因此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

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大家中独服膺曾巩 。 他曾说过:“予读曾氏书 , 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 , 何世之知公浅也”;而南宋著名史学家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 , 连王安石的文章都排斥在外 , 唯独钟曾巩 。

但可惜的是 , 这仅局限于业内人士 , 而对于一般人来说 , 曾巩之文过正过素 , 亦使得他的文章在普及性上欠缺了许多关注的元素 , 以至于今天几无人读其作品 , 从而也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之人 。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

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对曾巩的文章有个评价 , 说他的文章是“如波泽春涨” , 虽然我不是太喜欢李敖 , 但对他的这个评价却是相当地认可 。

这便是曾巩之文 , 他没有韩文“崇山大海”般的磅礴气势 , 没有柳文“幽岩怪壑”般的冷峻深刻 , 没有欧文“秋山平远”般的意味悠远 , 也没有苏轼的“长江大河”般的豁达洒脱 , 更没有王安石的“断岸千尺”般的引人入胜 , 他就是一个平直淡素 , 层层循序而来 。

他的文 , 就是如春水入泽一般 , 或细流涓涓 , 或汹涌澎湃 , 一但进入了它的怀抱 , 便平和了许多 , 你只会借着堤岸和湖边的草丛 , 感觉水在慢慢地上涨 , 在不知不觉中 , 将四周没入……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