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牛宦官,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为大唐续命20年

(说历史的女人——第868期)历史上的宦官向来以祸乱后宫、专权误国而被人唾骂 , 比如秦朝、东汉、唐朝甚至明朝的灭亡 , 都跟宦官祸国不无关系 。 但也不是绝对的 , 即便是在宦官专权最严重的唐朝 , 也曾出现过一位很正面的宦官 。 当然这个“正面”是相对于唐朝政府或者朝廷来说的 。 这位宦官不但没有为祸朝纲 , 而且他甚至可以说是唐朝的“拯救者” 。 因为在唐朝末年 , 发生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军 , 曾经攻陷长安 , 差点使唐朝亡国 。 此时这个宦官站了出来 , 危难之时显身手 , 牵动当世两大枭雄灭掉黄巢义军 , 挽救了大唐江山 , 为大唐续命20年 , 堪称史上至少唐朝最牛宦官 。 那么此人是谁?他是如何牵动了两大枭雄的?这两大枭雄又是何方神圣?凭什么灭掉不可一世的大英雄黄巢?欲知详情 , 本期分解 。


唐朝最牛宦官,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为大唐续命20年

唐朝最牛宦官 , 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 , 为大唐续命20年// //

(一)投靠大宦官 , 成为监军

此宦官名杨复光(843—884) , 福建人 , 本姓乔 。 跟许多出身贫寒的宦官不同的是 , 他出生于权宦世家 。 此人自幼聪明好学 , 又喜舞枪弄棒 , 慷慨有义节 , 且胸有大志 。 如此有志之人 , 为何要当一名宦官 , 也颇令人费解 。 然三十六行 , 行行出状元 , 职业不分贵贱 , 任何一种职业都可以扬名立万 , 功成名就 , 杨复光不愧是宦官中的佼佼者 。

杨复光是在唐宣宗时期来到长安 , 到宫中当宦官的 , 当时才十几岁 。 他小小年纪就意识到 , 在复杂的后宫 , 没有一个坚固的后台是难成气候的 , 所以他聪明地投靠了当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价 。 当然杨玄价也是独居慧眼 , 一下就看中了这个聪明机灵的小鬼 , 就收留他做了义子 , 并让他改名为杨复光 。

杨玄阶也确实是个人物 , 他在唐宣宗时期就掌握了禁军 , 后来又拥立唐懿宗有功 , 更加权倾一时 , 他曾推荐巴结他的杨收当宰相 , 后来看其不顺眼又把他的宰相给罢免了 , 并贬官朝廷 。

杨复光对杨玄阶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他在干爹的提携之下很快地成长起来 , 也想有所作为 。 不过他的志向不在后宫 , 而把眼光投得更远 , 他选择的是战场 , 是军权 。 够霸气 , 够狠 。 于是他找机会向杨玄价提出要求 , 要到地方军队里任监军 。 因为唐朝自玄宗开始 , 军队里就实行了宦官监军制 , 所以杨复光这一想法不算太奢侈 。 杨玄阶见干儿子挺有抱负的 , 而且知道他读过兵书 , 练过武 , 就向唐懿宗提出此意 , 皇帝当然听他的了 , 于是就派杨复光担任小黄门 , 外派到地方部队任监军 。

杨复光在地方任监军 , 工作很积极 , 每战必参加 , 因他颇知兵法 , 指挥战斗毫不含糊 , 颇有战绩 , 显示了很牛的军事才能 。 这在唐朝的宦官监军里确实不多见 , 唐朝大多的监军宦官都不懂军事 , 基本都是为了监视主将的 , 一指挥战斗基本上必败 , 比如大名鼎鼎的大宦官鱼朝恩等 , 在当监军时就曾把唐朝的军队坑惨 。

(二)诱降起义军领袖王仙芝

杨复光作为一个监军 , 可谓有勇有谋 , 当然他不会像一般的将士那样直接掂刀给敌人打 , 他是做为指挥官而存在 。 他的勇是一种胆略 , 是为他的谋做基础的 。 做为一名军事统帅 , 没有胆略是不行的;然后是谋略 , 以智胜敌才是兵法之精髓 。 这两点杨复光都做到了 。 在战场上 , 杨复光有一绝活 , 就是非常善于劝降敌人的主将 , 对手再厉害 , 我把你劝降过来为我所用 , 这仗就好打了 。 在杨复光的征战生涯中 , 他劝降过不少敌方的将军 , 咱们先说王仙芝 。


唐朝最牛宦官,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为大唐续命20年

唐朝最牛宦官 , 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 , 为大唐续命20年// //

王仙芝这人厉害 , 史书上讲到唐末农民起义时 , 都是说王仙芝、黄巢如何如何 , 因为王仙芝是首义 , 即第一个起兵反唐的 。

话说公元873年秋 , 唐懿宗病死 , 懿宗第五子李儇即位 , 是为唐僖宗 。 此君向来吃喝玩乐 , 不理政事 , 整天就斗斗鸡 , 打打马球 , 是个正牌的昏君 。 朝廷的腐朽不说 , 皇室和官僚地主还加紧对农民剥削 , 赋税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 , 导致农民纷纷破产 , 百姓怨声载道 , 唐将不唐 , 国将不国 。 于是就习惯性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 最早的就是王仙芝 , 他于874年初 , 在河南长垣起兵;接着 , 第二年黄巢也在山东起义 , 声势更加浩大 。

面对气势汹汹的起义军 , 唐僖宗只得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 , 率军镇压义军 。

877年 , 王仙芝率众攻蕲、黄二州 , 被杨复光等率军击败 。 杨复光见农民军一时难以平定 , 便想了个办法 , 就是招降王仙芝 , 把你的主帅一搞定 , 义军自溃 。 于是他派判官吴彦宏潜入农民军内部 , 策划招降王仙芝 。 期初王仙芝确实动心了 , 大家起义不就是想混得好一点嘛 , 朝廷能招安 , 有这美事当然要把握机会了 。 也许王仙芝也没有黄巢想称帝的野心 , 所以他有意接受投降 。

于是王仙芝于当年十一月 , 派大将尚君长等人去杨复光处商谈投降事宜 。 但是尚君长等人还没有到达杨复光的大营 , 就被招讨使宋威派兵劫持了 。 宋威为了向朝廷抢报战功 , 就宣称是他在战争中俘获了尚君长 。 他这一抢功 , 把杨复光的招降计划给砸了 。 老杨十分生气 , 上奏唐僖宗揭露真相 , 说尚君长等人是自愿投降的 , 并不是他宋威在作战中俘虏的 。 双方都有道理 , 懦弱的唐僖宗竟左右为难 , 难以定论 。

结果狡猾的宋威为防止露馅 , 干脆杀了尚君长等人 。 这样杨复光精心设计的劝降计划流产 。 王仙芝听闻尚君长被唐军杀害后 , 十分气愤 , 立马断绝了被朝廷收编的念头 , 组织起义军猛攻江陵 。

杨复光因为这事对宋威切齿痛恨 , 他不断向唐僖宗进言 , 排挤宋威 。 不久 , 宋威被起义军打败 , 唐僖宗趁机免除了他的招讨使职务 , 其军权交由杨复光接任 。 杨复光任招讨使后 , 立即发兵进攻王仙芝 , 农民军受到重创 。

(三)关键时刻 , 杨复光劝降周岌成功

878年二月 , 王仙芝领导的一部农民军在湖北黄梅 , 遭到唐军的围攻 , 伤亡五万余人 , 王仙芝牺牲 。 之后 , 其部将尚让率余部北上 , 在安徽亳州与黄巢起义军会合 。 会合后的农民军挥师北上 , 遭到杨复光等的打击后 , 被迫南下 。 起义军转战南方各地 , 实力逐渐壮大后再度北上 , 一路势如破竹 , 大有夺取天下之势 。

880年十一月 , 黄巢攻下洛阳 , 然后剑指潼关;潼关很快又失 , 唐僖宗打完最后一场马球后弃城而逃 , 像当年的唐玄宗一样蹿向四川 。 十二月八日 , 起义军攻下长安 , 黄巢称帝 , 国号大齐 。 眼看唐朝就要亡国 。

危难之时 , 杨复光显出了他惊人的军事谋略 , 来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王朝 。

881年二月 , 黄巢令大将朱温攻邓州 , 杨复光兵败 , 逃到许州 , 准备投靠忠武军节度使周岌 。 周岌曾是杨复光的部下 , 曾任忠武军节度使 , 农民军攻下长安后 , 周岌就投降了黄巢 。 但周岌并非真心投降黄巢 。 杨复光也看出了周岌的心思 , 准备劝周岌二次反水 。

881年五月 , 周岌设宴 , 派人邀请杨复光赴宴 。 杨复光的左右侍从都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鸿门宴 , 怕有凶险 , 劝他别去 。 但扬复光胸有成竹 , 他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劝降机会 , 不能轻易放过 。 于是他亲自赴宴 。 在宴会上 , 杨复光对周岌晓之以理 , 动之以情 , 他说 , “你从一个小百姓一跃成为一名国家大员 , 这都是当今圣上的恩赐啊 , 为何要舍弃天子而向贼人称臣?”周岌被杨复光的苦劝所征服 , 伤心地说:“我并不是存心要投降黄巢 , 实在是迫于无奈 。 今日把您请来 , 就是为商讨此事 。 ”杨复光当即高举酒杯庆祝周岌的回归 。 周岌的复叛 , 给了起义军沉重的打击 。


唐朝最牛宦官,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为大唐续命20年

唐朝最牛宦官 , 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 , 为大唐续命20年// //

(四)杨复光劝降一代枭雄朱温

杨复光真是个劝降高手 , 当时还有个将领叫秦宗权 , 他本来也已投降了农民军 , 此时据守蔡州城 , 杨复光声称只要秦宗权再次归附朝廷 , 便上奏升其为奉国军防御使一职 。 于是秦宗权被杨复光说服 , 再次回归唐朝 。

但是杨复光最大的劝降本事还没有使出来 , 他有更大的目标 。 前面说过 , 这个大宦官是牵动了两大枭雄 , 灭掉黄巢的 。 现在咱们就先说这第一个枭雄 。 这个就是朱温 。 朱温是黄巢麾下最得力干将 , 也无疑是一位枭雄 , 因为后来的后梁就是他建立的 , 此是后话不提 。 那么杨复光是如何“牵动”他的呢?做为黄巢起义军的最猛战将之一 , 如何被牵来为唐朝效力呢?当然是招降 , 这是杨复光赖以成功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

杨复光率兵攻邓州时 , 驻守邓州的就是朱温 。 农民军在朱温的率领下 , 奋勇抵抗 。 无奈力量悬殊 , 最后失败 , 被迫撤出邓州 , 向长安撤退 。 杨复光乘胜向北挺进 。 这时出现了一起突发事件 , 再次证明了杨复光的实干精神 , 并非浪得虚名 。

当杨复光行军至蓝桥时 , 忽然军中报告说他的母亲病危!不要瞎扯淡忠孝难以两全的鬼话 , 做为一个儿子 , 杨复光这时明白他应该怎么做 。 他被迫停止进攻起义军 , 返回邓州 。 仗有的是打 , 而母亲就这一个 。 这里插个小插曲 。 鲁迅先生在年轻时 , 也是血气方刚 , 恨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切 。 当时有人建议鲁迅去暗杀满清的赃官 , 被鲁迅拒绝 , 他说 , 我要是死了 , 谁来养活我的母亲?

书归正传 。 当杨复光匆匆地赶回家门时 , 他看到的却是母亲的尸体!当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没有尽孝 , 但他已尽力 。 按礼节 , 即便是没有这样的礼节 , 他也想在家守孝!然国难当头 , 如果此时再满足自己的孝心的话 , 就是虚伪 , 就是对国家的不忠了 。 于是杨复光果断决定不为老母守孝 , 他草草安葬母亲之后 , 便又匆匆回到军中 。

不久 , 僖宗皇帝下诏加封他为天下兵马都监 , 监督全国诸路大军 , 入关同黄巢起义军展开决战 。 当时王重荣为东西招讨使 , 杨复光率兵与他会合 , 向长安进发 。

882年春 , 杨复光同王重荣准备向农民军发动攻击 。 此时 , 黄巢令大将朱温攻同州 , 同州刺史米诚兵败而逃 , 朱温占据同州 , 自任同州刺史;之后朱温再进攻河中 , 却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打败 , 起义军退保同州 。 同州的位置很重要 , 是长安的门户 。 只要朱温固守同州 , 唐军便很难有更大的作为;而一旦同州失守 , 长安东北门户就敞开无阻 , 唐军夺回长安便指日可持 。 同州成了一个焦点 。

882年夏 , 王重荣、杨复光进攻同州 , 被朱温打败 。 朱温想乘胜进攻河中 , 他数次向黄巢送信要求增援 , 但大将孟楷以抽不出兵马为由 , 将朱温的求援信扣压下来 , 这祥使朱温的情绪很受打击 。 杨复光又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 关键时刻 , 杨复光又拿出他的绝活 , 劝降 。 他派人潜入同州城 , 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收买了朱温部将胡真、谢瞳 , 让二人极力劝朱温投降 。 朱温经过审时度势 , 终于下决心投降唐朝 。 于是他杀了黄巢的监军使严实 , 率领全同州军民投降唐军 。 唐朝政府授朱温同州节度使 , 不久又授为右金吾大将军 , 皇帝认为朱温是个人才 , 又赐其名为朱全忠 。

朱温的投降 , 对于黄巢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 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大逆转 。 黄巢开始显出劣势 。 尽管如此 , 占领长安的农民军仍有强大的力量 , 仍有不小的胜算 。 也就是说 , 黄巢和唐朝双方鹿死谁手 , 仍充满悬念 。 战争长期拖下去 , 对千疮百孔的唐王朝可不是好事 , 杨复光看到了这一切 , 他要速战速决!这时 , 老谋深算的杨复光使出了杀手锏 。

(五)借兵李克用 , 大败黄巢 , 拯救大唐

杨复光最后的杀手锏就是牵动第二位枭雄 , 来决战黄巢 。 他真是精通兵法 , 不但会利用计谋瓦解对方 , 比如招降对方的将士等 , 还会借力使力、借刀杀人 。 当唐军胜算不够大时 , 他想到了借刀 。 向谁借?向沙陀人借 。 杨复光瞄准了一代枭雄李克用 。 前面说过 , 朱温就是一个枭雄 , 他后来称帝建了后梁 , 但后来能跟朱温争夺天下的就是李克用 。 他是沙陀人 , 英勇善战 , 人送绰号“飞虎子” 。 朱温废唐建梁后 , 李克用继续利用唐朝年号 , 跟朱温争雄 。 后来李克用不幸病死 , 但其子李存勖继承父志 , 最终把后梁给灭了 , 建立了后唐 。 所以李克用和朱温都是标准的枭雄 。

李克用生性彪悍 , 当时虽受唐朝册封 , 但他并不太受朝廷约束 , 有一定的自由度 , 加上他跟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有矛盾 , 所以当时国家有难 , 他手握重兵 , 镇守雁门关 , 只是坐山观虎 。 朝廷虽然多次下诏让他来勤王 , 他都置之不理 。 此时杨复光想到了他 , 他要把这位枭雄给牵过来 。 他跟王重荣合计:我的先辈跟李克用的先辈很有交情 , 我想能劝他过来杀敌 。

王重荣觉得此计甚妙 , 大力支持 。 杨复光的计谋也颇得唐朝众将的拥护 , 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 , 以朝廷的名义令李克用入关平叛 。


唐朝最牛宦官,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为大唐续命20年

唐朝最牛宦官 , 危难之时牵动两大枭雄灭掉黄巢 , 为大唐续命20年// //

?

李克用被杨复光等人说服 , 于是率军入关 。 883年初 , 李克用率四万大军到达同州 , 会同杨复光、王重荣等 , 在粱田陂与农民军激战 , 破敌数万人 , 农民军被迫向华州撤退 。 四月八日 , 李克用攻进长安 , 黄巢再败 , 不得不撤出长安 , 转战河南 。 李克用率军追击 , 在河南封丘再次击败黄巢 , 黄巢脱身而逃 。 李克用再追三百里 , 直追到冤句黄巢老家 。 最后在884年七月 , 黄巢兵败自杀 。 唐朝终于死里逃生 。

杨复光胆略惊人 , 他招降的朱温 , 借兵的李克用都是一代枭雄 , 尽管黄巢也是个大英雄 , 但好汉难敌四手 , 朱温反戈一击 , 李克用再来一刀 , 黄巢如何受得了?失败是当然的了 。 可以说 , 要不是杨复光 , 唐朝就被黄巢灭掉了 。 杨复光无疑是挽救了大唐江山 , 至少是为唐朝续命20多年 。

长安收复后 , 僖宗回到了长安城 , 下诏进封杨复光为开府仪同三司 , 并封弘农郡公 , 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 。 然而不幸的是 , 同年六月 , 杨复光突然得病 , 在河中去世 。 当时朝中军中官员 , 闻听此讯 , 皆痛哭流涕 , “杨复光御下有恩 , 军中闻其死 , 皆恸哭” 。 僖宗为了缅怀他的功绩 , 赠观军容使 , 谥号忠肃 。

杨复光死时才41岁 , 可谓英年早逝 。 若他不是早逝 , 唐朝或许不会那么快就亡国吧 , 即便如此他也为唐朝续命23年 。 但此后唐朝没有抓住机会 , 利用这23年重整河山 , 回复元气 , 也没有话说 。 至于后来朱温灭唐 , 当然也不是杨复光的责任了 。 总之 , 杨复光做为一名宦官 , 他已经做到了最好 。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