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 , 华裔美籍历史学家 , 教授、学者 。 1918年6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 , 享年82岁 , 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万历十五年》是他影响最大的著作 , 他的“大历史观”为整个学术界所熟知 。 好的历史著作可以让人从中读出悲悯 , 不管多少人质疑批判他的观点 , 但是单从这一点我觉得他是一部好的历史著作 。 无论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万历皇帝 , 还是调和阴阳的申时行 , 玩转阴阳的张居正 , 在道德代替法律的明朝都各自有着各自的悲剧 , 让我们心生悲悯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万历十五年》以:“公元1587年 , 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 , 论干支则为丁亥 , 属猪”开篇 , 用七个篇章对七个人物做了重要论述 , 没有传奇 , 没有演绎 , 只是用冷峻的笔触 , 纪实的手法 , 为我们剖开了万历十五年那个横断面 , 大故事套小故事 , 栩栩如生的展现人物的冲突 , 发人深思 , 宛如作者坐在对面娓娓而谈 。

“非暴力不合作”的万历皇帝

从皇帝到臣僚都彼此心照 , 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 , 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 。 仅以礼仪而言 , 它体现了尊卑等级并维护了国家体制 。 所以皇帝作为最尊贵的人 , 必须遵循礼法 , 而礼仪作为皇帝权力的表现形式 , 是皇帝必须经常参加的活动 , 并且有一套体现权威的程序 。

儒家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孔孟 , 兴盛于汉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 中兴于“存天理 , 灭人欲”的朱熹 , 在北宋时面对正统地位的质疑 , 统治者不得不利用儒学来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 , 有别于辽国 。 所以儒学在朱熹的手里得到长足发展 , 到了明朝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思想 , 知识分子要想做官 , 必须读《四书》、《五经》 ,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利益集团 , 他们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代替法制成为维护国家体制工具 。

皇帝权力的合法性及权威来自于儒家的礼仪道德 , 所以皇帝要做礼仪道德的楷模 , 用圣德明智来显示皇帝的不同之处 , 通过繁琐的程序来彰显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君权神授的威严 , 而这些礼仪道德的解释及程序的设定都掌握在儒家知识分子的手里 , 他们明确的规定了那些事情皇帝必须做 , 那些事情皇帝不能做 , 只要按照他们设定了礼法做就是明君 , 要是破坏他们的设定 , 就是昏君 , 在礼法上你就不合格了 , 他们就有权力上谏 , 规劝、斥责皇帝了 , 皇帝要是恼羞成怒 , 把上谏人杀了 , 就成全了他忠诚耿直 , 直言进谏的美名 , 而他身后的文官集团就会给在史书上给你重重的记上一笔 。

皇帝的主要使命是敬天法祖 , 也就是敬重天道 , 效法祖宗 。 敬重天道就是要按照儒家的行为规范去做事情 , 违反就是推翻自己权力的合法性 , 因为你的权力来自于儒家的天道 。 所谓的法祖 , 就是效法明太祖朱元璋 , 朱元璋是一个工作狂 , 精力极其旺盛 , 据说每天工作16个小时 , 他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 , 规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种事项必须面奏皇帝 。 同时朱元璋还是一个宠溺子孙的人 , 他将国家方方面面的制度都规定好了 , 子孙照着做就行了 , 老朱同志犯了严重的唯心主义错误 , 时代在变 , 有些制度对以后根本不适用 , 舐犊情深太重 , 同时 , 老朱也高估了自己的子孙 ,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那样每天精力都很充沛的 , 他的子孙有的连每天的早朝都坚持不了 , 所以法祖成为明朝皇帝巨大压力 , 并不是不想 , 而是力有不逮啊 。

明朝这个国家机器的运行 , 是道德礼法在维持 , 而皇帝只需要参与各种礼仪确定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 , 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仁义礼智信的典范 , 皇帝只是一个象征的牌位 , 供全国臣民学习瞻仰 , 这样就把皇帝限制在道德礼法的笼子里 , 没有一点自由 , 但是皇帝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 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 , 没有办法完全践行儒家的那套仁义礼智信 , 想挣脱这个笼子 , 但是以失败告终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万历皇帝也曾有经天纬地之才 , 安邦定国之志 , 刚登基的一切行为都符合一个明君的标准 , 励精图治 , 宽厚待人 , 但是后面慢慢发现自己的努力几乎是白费 , 因为既得利益的文官集团只把他当一个象征性的牌位供起来 , 但是要处理国家事务 , 就不需要他了 , 自有他们的道德体系去评判 。 虽然名义上是全力最大的人 , 但是其实一切事务都有处理的规则及结果 , 只是借他的口说出来而已 , 没有一件事情他能够自有做主的 , 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 , 自己死后和谁合葬 , 自己立谁为太子都不能决定 , 他灰心了 , 失望了 , 他被道德体系束缚着手脚 , 面对可恶的文官集团 , 面对他们指责 , 批判 , 即使再生气也不能杀了他们 , 如果杀了他们不仅成全了他们的美名 , 也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昏君 , 被他们口诛笔伐 , 事情不能由我做主 , 你们我们惹不起 , 我只有躲了 , 所以万历皇帝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做法与官僚集团对抗 , 你们不是需要我吗 , 不是要利用我吗 , 不是不听我的吗 , 不是事情我都做不了主吗 , 那你们干去 , 我也不配合你们 , 我“躲到小楼成一统 , 管他春夏与秋冬” 。

玩转阴阳的张居正

张居正 , 明朝政治家 , 改革家 , 提出“一条鞭法” , 推行新政 , 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 内阁首辅 。 他是一个玩转阴阳的人 , 阳的一面成就了不朽的功胸 , 阴的一面使后期墙倒众人推 , 遗祸子孙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张居正的跌宕人生 , 可以印证万历皇帝的心路历程 , 起初皇帝年幼 , 面对陌生的环境 , 陌生的群臣万历皇帝能依靠谁 , 能信任谁 , 环顾四周只有自己的老师张居正和自己的玩伴冯保了 。 所以大小事务都有赖张先生 , 对其言听计从 , 就是太后对他也是礼让三分 , 这时候的张居正可谓是风光无限 , 在万历皇帝的眼中 , 张居正是他的依靠 , 是辅佐他的功臣 。

所谓的阳是表现在人前的东西 , 所谓的阴是内心的欲望 , 不便对人言 , 却决定着一个人判断的关健 。 张居正在万历面前面对群臣的问题和建议都给予辅助处理 , 提出“一条鞭法”意图改革赋税 , 充实国库 , 励精图治不负皇帝厚爱 。 但是他最终是一个官僚体系的代表人物 , 利用皇帝的信任他培植自己的势力 , 党同伐异 , 奢靡享乐 。

渐渐的万历皇帝认清了自己的地位和处境 , 自己信任的老师不是和自己一伙的 , 而是自己对立面官僚集团的领袖 。 但是面对强大的官僚体系 , 万历也很无奈 , 最终张居正“操劳国事” , 积劳成疾 , 溘然长逝 。

墙倒众人推 , 你张居正都死了 , 我们还怕你啥啊 , 所以以前被他打压的政敌做了疯狂的反扑 , 但是反扑再疯狂也要经过万历皇帝的手 , 所以弹劾张居正的奏章纷至沓来 , 这样不断揭开开了张居正阴的一面的面纱 , 清廉自守的张先生在全国各地都有别苑 , 而且妻妾成群 , 生活奢靡 , 这时候万历皇帝不淡定了 , 遂下令抄家 , 并削尽其宫秩 , 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 , 以罪状示天下 , 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 对张居正死后的惩罚 , 很难说不是万历皇帝借机的发泄 。

张居正是一个枭雄 , 做事圆滑变通 , 不拘一格 , 深深的官僚体系的阴阳 , 并且充分的运用 , 党同伐异 , 树敌太多 , 最终不得善终 。

调和阴阳的申时行

申时行位极人臣 , 担任首辅的时候已经52岁 , 已经未老先衰 , 但是岁月的洗礼 , 时事的磨练使的深谙阴阳 , 他知道阴阳的变化和无常 , 他虽然提倡诚意 , 但是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脱节 , 有着深刻的认识 , 有张居正的前车之鉴 , 所以他没有激进的去改变这种现状 , 而是尽力的调和皇帝和大臣之间 , 官僚体系之间的阴阳 , 使得因道德体系代替法制造就的各方冲突能够缓解 , 和平相处 。 他这种“和事老”的做法得到文官的尊重 , 但是也被人指责首鼠两端 , 做事缺乏左顾右盼 , 缺乏决定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易经》被我们奉为盛典 , 其中太极八卦 , 阴阳两极包容万象 , 能够调和阴阳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 , 申时行俨然是这样的人 。 在他的调和写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 特别是经过张居正的事情后的万历皇帝 , 更是对官僚集团失去的应有的信任 , 他用高超的智慧抚慰皇帝的心灵 , 取得皇帝的信任 , 使得皇帝和官僚集团有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 , 好多事情都得以推动 。

怀璧其罪 , 好多人都盯着他的位子 , 官僚集团内部的攻讦再次开始 , 申时行被不断的攻击 , 最后辞职回家 , 申时行使皇帝重新燃起的诚意破灭了 , 短暂的蜜月期结束了 , 皇帝和大臣的抗争一直延续着 。

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

海瑞总是被我们的清官 , 他的故事被我们不断演绎 , 甚至被神化 , 老百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 , 总是祈求海瑞的出现 , 真正的了解海瑞以及的他处世方法的时候 , 假如海瑞真成了你的父母官 , 你也会脊背发凉的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海瑞是我们的道德模范 , 是儒家学说的忠实信徒 , 他没有阴只有阳 , 自我约束 , 克己复礼 , 使得他不被官僚体系所接受 , 在其他官僚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怪胎” 。 他把自己练就成为礼仪象征 , 道德模范 , 就是皇帝对他也很头疼 。 所有人只能将他供奉起来给他一个等级高的闲差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他咋肯踏实待着 , 所以他对官僚集团提出了威胁 , 再不给我事做 , 我就辞职回家 , 官僚集团不得不给安排实权职务 。

为什么海瑞对官僚集团的威胁有用呢 , 这就是伦理道德的力量 ,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中 , 海瑞无疑是理想的践行着 , 但是现实中官僚在伦理道德之下还有不可告人私欲 , 但是海瑞没有 , 他的高度其他人无法企及 , 是一个异类 , 为了维护自己伦理道德的正确性 , 不能说海瑞做的不对 , 搬起秤砣砸自己的脚 , 咬着牙把他供奉起来 , 当海瑞去世的时候 , 上至皇帝 , 下至官僚集团都松了一口气 。

孤独将领戚继光

明朝重文轻武 ,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 , 充分吸取自己的造反经验 , 害怕武将做大 , 危害国家 , 所以他死之前将名将通过血洗杀戮 , 几乎殆尽 。 同时把兵权分立 , 使得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极低 , 反应能力和机动能力极弱 , 所以明朝武将的地位极低 , 所有大权都掌握在文官的手中 , 所以武官要想做事不得不依附于文官 , 仰仗文官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以一个人姓命名的军队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支 , 一支是岳家军 , 一支就是戚继光的戚家军 。 戚继光可以称之为一个儒将 , 熟读四书五经 , 治兵有方 , 可以说是万历年间的一股清流 。 为纪念他抗倭的英雄事迹 , 我们把他尊称为民族英雄 。

但是他的成功完全仰仗于张居正的支持 , 他也是一个深懂阴阳的人 , 他为张居正献美女 , 献金银 , 只为自己能够一展宏图 。 但是大环境如此 , 将他调到北方抗击游牧民族的时候 , 他也不得不调自己的戚家军前来 。 在伦理道德代替法律推动国家机器的时候 , 军队是不备重视的 , 儒家的知识分子都是治世之能臣 , 乱世之饭桶 。

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

李贽在狱中剃刀自刎 , 被称为牺牲自我 , 其著作屡被禁止 , 他左突右冲的寻找自我 , 但是没有开拓出一条新路 。 他是儒家信徒 , 1587年他按照儒家的伦理原则完成了对家庭的一切义务 , 便出家了 , 突破本我寻找自我追求超我 , 在寺庙为僧的时候 , 不能彻底的脱离世俗 , 常常去做官的朋友那里化缘 , 寻求接济 。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明朝——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感// //

李贽的学说一半唯心 , 一半唯物 , 但是他动了伦理道德 , 这是明朝治国的根本 , 他在狱中剃刀自刎就是意料当中的事情了 。

站在匡中想把匡提起来那是不可能的 , 在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维持国家体制的前提下 , 无论是九五至尊万历皇帝 , 还是一代枭雄张居正 , 亦或调和阴阳的申时行 , 还是伦理道德模范海瑞 , 甚至是戚继光 , 妄图颠覆伦理道德的李贽 , 都无法突破 , 都造成了人生的悲剧 ,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 为明朝的灭亡 , 日后的落后埋下的深深的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