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伐吴之战,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东汉末年 , 群雄纷争 , 一代皇叔刘备从“织席贩履”的草根 , 成长为坐拥荆州、益州、汉中之地的汉中王 , 其中除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外 , 也有不少意外成分 。 而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一生幸运 , 刘备也是如此 。 就在刘备击败曹操 , 声望达到顶峰以后 , 刘备的好兄弟 , 关羽在襄樊之战惨败 , 荆州丢失 , 自己也被东吴所杀 。 这对刘备集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 也导致刘备一统天下的宏愿受阻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荆州之失 , 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 由于东吴做事太绝 , 刘备基本没有和东吴重归于好的可能 。 于是 , 在刘备称帝后 , 第一件大事 , 就是东征 。 然而 , 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 , 不可一世的刘备 , 竟然被东吴的少年都督陆逊大败 。 刘备集团进一步被削弱 , 成为了魏蜀吴三国中最弱的国家 , 三国鼎立正式成型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关于夷陵之战 , 历来争议颇多 , 有许多网上的兵家指点江山 , 认为刘备军事实力太弱 , 这一点和曹丕相同 。 据《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初 , 帝闻备兵东下 , 与权交战 , 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 谓髃臣曰:‘备不晓兵 , 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 , 此兵忌也 。 ’” 。 不过 , 曹丕并不是擅长打仗之人 , 其见解未必高于刘备 , 不能因此而否认刘备的军事才能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还有一些观点 , 则直接认为刘备就不应该发动夷陵之战 , 这一点就连诗圣杜甫也是这一观点 , 其在《八阵图》中写道:“江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明白无误的记载了他对刘备伐吴的不屑 。 不过 , 刘备伐吴到底应不应该 , 刘备是不是决策失误 , 这个问题还真是不能妄下结论 。 仔细分析历史上的3个记载 , 可知端倪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首先 , 看一看刘备伐吴是不是乾纲独断 。 这一点最有名的就是赵云劝谏 , 许多人也因此诟病 。 《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记载:“孙权袭荆州 , 先主大怒 , 欲讨权 。 云谏曰:‘国贼是曹操 , 非孙权也 , 且先灭魏 , 则吴自服……不应置魏 , 先与吴战;兵势一交 , 不得卒解 。 ’”赵云虽然很早就追随刘备 , 但为人刚直 , 因此在刘备伐吴这一问题上直接否定刘备的方向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从这个记录来看 , 确实赵云曾劝谏刘备伐吴 。 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 对于伐吴还是伐魏 , 在蜀汉的朝堂上是有争论的 , 也就是说 , 具体如何定国策 , 刘备并没有乾纲独断 , 而是给予了手下讨论的空间 。 不过 , 历史明确记载有反对刘备伐吴的只有赵云和秦宓 , 这虽然不能说没有别人反对伐吴 , 但显然赞同伐吴成了主流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而且 , 刘备伐吴 , 并不是头脑发热仓促决定的 , 而是酝酿和准备了两年之久 。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记载:“备闻曹公薨 , 遣掾韩冉奉书吊 , 并致赙赠之礼 。 文帝恶其因丧求好 , 敕荆州刺史斩冉 , 绝使命 。 ”从这个记载来看 , 刘备是在关羽死后两年才发动伐吴之战 。 因此 , 有些人认为刘备是因为意气用事 , 为了替关羽报仇而东征显然也是不靠谱的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这个记载同时还揭露了另一件事情 , 那就是刘备其实在伐吴前有意稳住曹魏 , 以便自己不两面受敌 。 借吊唁之机会 , 在外交上斡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 早在赤壁之战前 , 东吴的鲁肃就借吊唁刘表之际 , 同刘备、刘琦传达结盟的意向 。 刘备固然不会同汉贼曹魏结盟 , 但和平相处成了此时最好的选择 。 可惜 , 曹丕不及曹操神武 , 拒绝了刘备的橄榄枝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记载 , 就是刘备在安排好内政之后 , 才开始御驾亲征 。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章武元年夏四月 , 大赦 , 改年 。 以诸葛亮为丞相 , 许靖为司徒 。 置百官 , 立宗庙 , 祫祭高皇帝以下 。 五月 , 立皇后吴氏 , 子禅为皇太子 。 ”显然 , 刘备已经为成都安排了合理的班底 , 甚至于立下了继承人 。 这显然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
发动伐吴之战 , 错误真的全在刘备身上?答案在这三个记载中// //
关羽死后 , 刘备并没有第一时间东征 , 而是在内部做东征的准备 。 由此可见 , 刘备集团东征 , 绝非刘备一人的决策 。 历史上 , 诸葛亮并不曾发表意见 , 但作为荆州派系的代表 , 他也不大可能会反对 。 而且 , 荆州作为《隆中对》的重要一环 , 是不可或缺的 , 这一点 , 君臣二人应该是有足够的默契 。 至于最后失败 , 则存在了许多偶然因素 , 不能完全将责任归于刘备 。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但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团结就是力量:张辽、李典、乐进逍遥津之战
- 真定之战:朱允炆擅自调离老将致全盘皆输
- 《三国志14》“汉中之战”剧本介绍 刘皇叔晋位汉中王
- 苏德合谋发动二战?怎么不提英法美绥靖纳粹?
- 《三国志14》汉中之战剧本介绍 三国鼎立局势均衡
- 当年发动起义的那6个国民党省政府主席,后来结局如何?
- 多项超强技术加身,海马1.6TGDI发动机凭什么获得“中国心”殊荣?
- 《三国志14》官渡之战剧本介绍 天命所归曹操大败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