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最后集体遣散

太监是帝王专制制度下宫廷内的特殊群体 , 他们都必须经过阉割净身 。 在宫廷内 , 他们的身份又叫宦官 , 而民间俗称他们为阉人 。 太监制度在中国自周秦开始 , 一直沿至清朝 , 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颗毒瘤 , 与皇帝的专制独裁相伴相随 。 一点不夸张地讲 , 每一朝代的盛衰兴败 , 几乎都与太监这一“特殊群体” 有关联 。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最后集体遣散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 , 最后集体遣散// //

在帝王独裁统治的时代 , 谁接近皇帝 , 谁就可能获取最高的权势 。 太监和帝后朝夕相处 , 是几乎零距离接近皇帝的人 , 所以历史上宦官篡权的现象不断发生 。 清朝鉴于明代宦官擅权的教训 , 虽曾立下铁匾 , 严禁宦官干预政事 , 但末期仍然产生了像李莲英、小德张那样显赫一时的宦官 。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最后集体遣散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 , 最后集体遣散// //

随着封建帝制的结束 , 宦官制度理应完结了 , 但因为宜统小朝廷的存在 , 残忍丑恶的太监制度又延续了十多年 。 在民国政府关于优待皇室的条件中 , 曾明确规定以后官内不许再招阉人 , 但原在宫中服役的太监等执事人员 , 可照常留用 。 据民国二年(1912 年)七月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造报的表册记载 , 三旗共有太监一千五百一十七名, , 每月共支钱粮银为三千九百四十九两四钱 。 太监每人每月开支的钱粮银有二十四两、十二两、十一两、十两、八两、六两、五两、四两半、四两、三两五钱、三两、二两五钱、二两等十三个等级 。 总管或首领太监的月银相当于最低等太监的十多倍 , 可见总管太监和一般太监差别相当大 。 一般太监的生活 是很苦的 , 他们一年到头吃 苦受累挨打受气 , 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偷偷逃跑 , 又加疾病紧伤不断死亡 , 所以到1922年官中太监只有一千 一百三十七名了 。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最后集体遣散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 , 最后集体遣散// //

国亡家必败 , 权失威必衰 。 当时溥仪朝廷内部十分混乱 , 什么祖制家法已是徒县虚文 , 从上到下 , 官员贪污舞弊 , 太监、苏拉赌博、盗窃成风 , 例如912年乾清门大监王林明等四人在吉祥门值班房同护等开场聚赌案;1924年在逃的太监徐长有在西苑招集军人开宝聚赌案 , 等等 。 盗宝窃物更是严重 , 特别是在1923年 , 盗宝案件不断发生 , 像寿皇殿丢失金钟和挂灯案;重华官遗失金海碗、金香炉案;养心殿太监王小三盗窃夜明珠案 , 等等 。 溥仪不仅感到太监偷盗的可恶 , 而且感到这些被他任意打骂凌辱的奴役 , 对自己有人身的威胁 , 主张将官中所有太监 , 无论老小 , 全部驱逐 。 瑾、瑜两太妃不同意 , 认为太监制度一废 , 更无法保持皇室的尊严 。 但溥仪仍坚持非驱逐太监不可 , 所以在1923年7月16日断然下令 , 除留一百七十五名在太妃等处侍侯以外 , 其余所有太监一概遣散 。 当即命令内务府大臣绍英派军士将太监押出皇宫 , 当时大雨泥泞 , 被逐太监聚集神武门外 , 其情其状十分凄惨狼狈 。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最后集体遣散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 , 最后集体遣散// //

太监被遣散后 , 被分别安置在各庙暂住 , 每天到雁翅楼步军统领署新兵教练所领取食物糊口 。 内务府规定 , 每个太监补发两个月的月例口分银和恩赏一个月的钱粮 , 以便资助回原籍 , 让他们各谋生路 。 在中国历经两干多年的太监制度就这样随着封建制度推翻而宣告瓦解 。 大清皇官最后一大批太监 , 在溥仪那个名存实亡、奄奄一息的政权下 , 不得不遭遣解散 。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最后集体遣散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批太监下场如何?在宫中盗窃成风 , 最后集体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