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壹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四书 , 包含《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种书 。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 , 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 , 即二程先生把这两篇提出来 , 与《论语》《孟子》并列 , 合称四书 , 用以教弟子 。
朱熹继承这一做法 , 并用大量心血、精力为四书作注 。 自30岁便下功夫 , 六十七八岁改犹未了 , 前后40多年 。 直到临终前一天 , 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的注 。 他为四书所作的注 , 《大学》《中庸》称《章句》 , 《论语》《孟子》称《集注》 , 后人集编为《四书章句集注》 。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宋儒对四书的推崇和提倡 , 在儒学的发展中引起重大的变化 。 在此以前 , 从汉到唐 , 儒学的学习、传承都是以五经为主 , 而在宋儒特别是朱熹大力提倡之后 , 四书取代五经成为儒学传承的主要经典 。 至元代 , 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为主要范围 。 从五经为主到以四书为主 , 是儒学发展中一次大变革 , 标志着儒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
四书的四本书 ,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 , 孔子的弟子编纂的 , 记录了孔子同弟子们的对话和孔子日常言行 , 是反映孔子思想最重要的经典 。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共同所作 , 记述了孟子的思想 。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 四本书虽独立成篇 , 内容则有一定的联系 。 《大学》的作者 , 古籍中未见记载 。 朱熹认为 , 《大学》中第一章经的部分是曾子记述孔子的话 , 其他传的部分则是曾子弟子记述的曾子的意思 。 《中庸》的作者 , 《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作《中庸》” 。 子思 , 孔子嫡孙 , 受教于孔子弟子曾参 。 孟子又受教于子思的门人 。 所以有一种观点 , 认为四本书合在一起 , 反映了从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传承关系 。
贰
宋儒为什么选这四篇编为四书 , 取代五经作为传承儒学的基本经典?基本的理由是要接续儒学的道统 。
道统的问题最早是韩愈提出来的 。 韩愈说:“尧以是传之舜 , 舜以是传之禹 , 禹以是传之汤 ,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 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 ”认为儒学有一个从尧舜禹汤传到文武周公 , 再传到孔子孟子的道统 , 而孟子以后就中断了 。 宋儒继承这个说法 , 而且认为到程氏两兄弟发现《大学》《中庸》 , 才接续了中断的道统 。
朱熹给《语》《孟》《学》《庸》四本书的章句、集注写的序言 , 对此有所说明 。 从几篇序中可以看到 , 导致孟子以后不得其传主要有两大因素 。 儒学自身的学习传承中“俗儒记诵词章之习 , 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 , 经典研究流于单纯的记诵和繁琐的训诂、考据 , 而忽略和淹没了尧舜以至孔孟所传大道的主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 , 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异端之说日新月盛 , 以至于老佛之徒出 , 则弥近理而大乱真” 。 儒家修身成人之道衰微而佛道流行 , 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 此外 , 又有“其他权谋术数 , 一切以就功名之说 , 与夫百家众技之流 , 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 , 又纷然杂出乎其间” 。
那么 , 为什么选择《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书?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关于《论语》 , 朱熹说 , “圣人之言大中至正之极 , 万世之标准也 。 古之学者 , 其始即此以为学 , 其卒非离此而为道 。 穷理尽性 , 修身齐家 , 推而及人 , 内外一致 。 盖取诸此而无所不备 , 亦终吾生而已矣” 。 认为《论语》“为学者最先所必治 , 亦为学者最后之归宿” 。
输12
输入
关于《孟子》 , 韩愈说 , “孔子之道大而能博 , 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 , 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 。 其后离散 , 分处诸侯之国 , 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 , 源远而末益分 。 惟孟子师子思 , 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 。 自孔子没 , 独孟子之传得其宗 。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 , 必自孟子始” 。 程子说 , “孟子有功于圣门 , 不可胜言”“孟子大贤 , 亚圣之次也” 。 认为孟子是独得孔子《论语》的真传 , 所以 , 延续道统首先以《论语》《孟子》为本 。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关于《大学》 , 《大学》提出大学之道三纲领八条目 , 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 后人“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 , 独赖此篇之存” , 特别是《大学》提出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 可谓儒学思想最概括明白的说明 , 所以是“初学入德之门” 。
输12
《中庸》首句 , “天命之谓性 , 率性之谓道 , 修道之谓教” , 论天、性、道、教的关系 , 提出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性与道合一 , 天道和人道合一思想的基础 , 与孟子人性思想尽心知性知天的思想有内在联系 。 朱子曾说《中庸》是“《七篇》(《孟子》)之所自出” 。 “……其曰‘天命率性’ , 则道心之谓也;其曰‘择善固执’ , 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 , 则执中之谓也 。 ……历选前圣之书 , 所以提絜纲维 , 开示蕴奥 , 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 。 “至其(孟子)没而遂失其传焉 。 ……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 , 故程夫子兄弟者出 , 得有所考 , 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其所据 , 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 。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程颐说 , 《中庸》“其书始言一理 , 中散为万物 , 末复合为一理” 。 《中庸》开篇说“天命之谓性 , 率性之谓道 , 修道之谓教” 。 阐述天、性、道、教的关系 。 由此而提出“道不可须臾离”“君子慎其独”等君子修身立德之道 。 中段散为万事 , 末章回到君子修身之道 。 从为己慎独开始 , 层层深入 , 至于圣德化人、无声无臭、同于天道的境界 。 中心亦是说君子修身 , 为己慎独 。
从具体内容看 , 《大学》《中庸》强调“道不远人”“道不可须臾离”“君子之道费而隐”;要“切问近思”“极高明而道中庸” , 从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学习修养 , 反对脱离实际问题作玄虚高远的空论 。 《中庸》兼谈未发之中和时中 , 重点在时中 。 通篇反复申言中庸之难行 , 强调对中庸应“择乎中庸 , 得一善 , 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 , “依乎中庸 ,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 批评“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 , 批评“素隐行怪”“半途而废” 。 说“道不远人”“辟如行远必自迩 , 辟如登高必自卑”“君子素其位而行” , 等等 。
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
《大学》《中庸》还提出“诚意”“慎独”的思想 。 朱熹说 , 诚意慎独是诚身之本 , “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 。 而《中庸》提出“诚者 , 天之道;诚之者 , 人之道” , 以及“诚之者 ,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的诚之道 。 朱熹注 , “所谓诚者 , 实此篇(《中庸》)之枢纽也” 。
所以 , 《大学》《中庸》二篇 , 契合于当时纠正儒学自身发展中不越乎语言文字之间 , 大道之要不彰的弊病 , 和抵制佛道虚无寂灭之道的要求 。 四书的提倡传承 , 彰显了儒学的根本精神 , 很好地解决了当时儒学发展中的这两个基本问题 。 正因为如此 , 四书才成为以下数百年儒学传承的基本经典 。
叁
从《语》《孟》《学》《庸》四书内容看 , 宋儒之所以重视四书 , 以四书教弟子 , 大体如此 。 朱熹又谈为学的次序 , 说“圣人作经以昭后世 , 欲求道以入德者 , 舍此为无所用心矣 。 然去圣既远 , 讲诵失传 , 自其象数名物训诂凡例之间 , 老师宿儒 , 尚有不能知者 。 况于新学小生 , 骤而读之 , 是亦安能遽有以得其大旨要归也哉 。 古河南程夫子之教人 , 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言 , 然后及于六经 。 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 , 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 “读书 , 且从易晓易解处去读 。 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 道理粲然 , 人只是不去看 。 若理会得此四书 , 何书不可读 , 何理不可究 , 何事不可处” 。
对于四书则说:“学问须以《大学》为先 , 次《论语》 , 次《孟子》 , 次《中庸》 。 《中庸》工夫密 , 规模大 。 ”并说 , “《中庸》虽《七篇》之所自出 , 然读者不先于《孟子》而遽及之 , 则亦非所以为入道之渐也 。 ”
他还特别指出 , 应先《孟子》而后《中庸》 。 可见朱子“确有指导学者入门力求易简之一趋向” 。 这也是理解宋儒所以以四书代五经的精神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
(作者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盗墓贼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
- 张衡的地动仪,真能预测地震吗?它为何被移出了教科书?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永泰公主死因之谜:17岁的她毫无政绩,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规格?
- 看了这个逻辑关系图,才更清晰为何不让你随便外出了
- 双黄连口服液带货能力为何这么强?!
- 沉没108年,泰坦尼克号为何不打捞?专家:咱不敢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