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三顾茅庐,访隐士高人,隐士匿而不见,太公转身下令:杀!
姜子牙三顾茅庐 , 访隐士高人 , 隐士匿而不见 , 太公转身下令:杀!
提到“三顾茅庐” , 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是三国时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助的典故 。 然而 , “三顾茅庐”并非刘备首创 , 早在周朝的时候 , 神机军师姜子牙就已经用过了 , 只不过两个“三顾茅庐”的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 。
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 , 还是封建主义社会 , 中国都不乏隐士高人的存在 。
姜子牙三顾茅庐 , 访隐士高人 , 隐士匿而不见 , 太公转身下令:杀!// //
史料《微子》中记载:“天下有道则见 , 无道则隐”!看似简单的两句话 , 实则透漏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 政治清明 , 就可以积极入仕 , 治国平天下;
政治黑暗 , 如果还入仕的话 , 就有可能面临两种危局:一则是同流合污、为虎作伥 , 这样势必会被天下人唾弃 , 人人得而诛之;二则是坚持原则 , 仗义执言 , 这样就会得罪小人 , 遗祸身家 。
因此 , 当政治昏庸的时候 , 最好的选择就是急流勇退 , 独善其身 。 要么是小隐隐于野 , 淡薄所谓的荣华富贵;要么是大隐隐于朝 , 藏智示愚 , 和其光同其尘 , 自保其身 , 同时不随波逐流 , 随时伺机待发 。
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 , 历朝历代出现了很多的隐士高人 。
姜子牙三顾茅庐 , 访隐士高人 , 隐士匿而不见 , 太公转身下令:杀!// //
商朝末年 , 周朝初期的狂矞 , 就是一位隐士 , 姜子牙三顾茅庐拜访的对象就是他 。
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记载 , “太公望曰:狂矞 , 议不臣天子 , 不友诸侯 , 吾恐其乱法易教也 , 故以为首诛!”
这里的狂矞是一位齐国东海之滨的隐士 , 才高八斗 , 学富五车 。 因他曾发表过“不臣天子 , 不友诸侯”的言论 , 成为了不慕权贵的代表人物 , 很受当时人们的追捧 。
武王伐纣大战结束之后 , 姜太公就被封到了齐地 , 姜太公这个人十分重视人才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因此 , 当他听说在自己的封国之内 , 竟然有如此一位高人 , 就像请他吃出山辅助自己治国安民 。
可是 , 狂矞似乎有点高傲过了头 , 姜子牙先后备厚礼 , 前往拜望三次 , 狂矞居然都避而不见 , 态度十分明显:就是不合作 , 看不起你 。
姜太公也很干脆 , 转身就下令:“杀” 。
姜子牙要斩杀隐士狂矞的消息 , 惊动了远在鲁国的周公 , 周公素知狂矞是齐国的名士 , 就劝阻姜子牙三思而行 , 不然就会落得一个“杀贤”的恶名 。
姜子牙对周公说:“狂矞是有才 , 但恃才傲物 , 沽名钓誉 , 既然满腹经纶不能用来治国安邦 , 又有何用?杀了他没有什么可惜!”
姜子牙三顾茅庐 , 访隐士高人 , 隐士匿而不见 , 太公转身下令:杀!// //
姜太公留给后人的形象一直都是英明神武、平易近民 , 但他杀了狂矞却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 但是仔细想想 , 不难发现在姜子牙的身上 , 同样具备统治阶级的通病“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只不过被粉饰雕琢的历史所掩盖了而已 。
不过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狂矞这位隐士死的一点也不冤 , 在半奴隶半封建时期 , 人权是大于法治的 。 作为大周王朝的开国元勋 , 齐国的一国之君 , 放下面子 , 先后三次请你出山 , 这对于草民出生的狂矞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 。
狂矞却选择匿而不见 , 自己作死 , 可悲可叹 。 所以古人们常说:“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 人在屋檐下 , 要学会低头 , 否则就有可能自取其辱 , 面临杀身之祸 。
姜子牙三顾茅庐 , 访隐士高人 , 隐士匿而不见 , 太公转身下令:杀!// //
由此 ,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 如果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 , 诸葛亮选择匿而不见的话 ,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西游记中,元始天尊和地仙之祖镇元子,究竟是什么关系
- 陈寅恪很赞美漂亮女子的语录,更打击了现代很多人,发人深省!
-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可谓时势造英雄,光照中华
- 忽必烈:胖子的烦恼,你不懂
- 浪子燕青:《水浒传》中素质最全面的一位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