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被炖掉的鸭子,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今天晚上做了一道萝卜炆米鸭 , 没有放油和水 , 直接焖好了 , 味道鲜美而不肥腻 。


那只被炖掉的鸭子,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那只被炖掉的鸭子 , 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

煮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问题:为啥偏偏是这只鸭子被宰了呢?

我回想起以前从后院的鸡鸭圈里捉鸭子招待客人时 , 最雄气 , 叫声最清脆的大那只总是最先被逮住 。 因为它看起来最健康 , 最有活力 , 肉质最紧实 , 吃起来口感更好 。

作为一只鸭子 , 在没有被杀之前 , 它是美的 , 傲立群鸭的 , 值得被赞扬的 。

但作为这样一只太过惹人眼的鸭子 , 它第一个被宰又是可悲的 。

如果它曾经听过杜甫那句诗 , 稻粮沾汝在 , 作意莫先鸣 。 也许它能暂时躲过一劫 。


那只被炖掉的鸭子,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那只被炖掉的鸭子 , 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

这句话出自杜甫在草堂写的江头五咏(丁香 , 丽春、栀子、鸂鶒、花鸭)的最后一首《花鸭》 。

全诗如下:

《花鸭》

花鸭无泥滓 , 阶前每缓行 。

羽毛知独立 , 黑白太分明 。

不觉群心妒 , 休牵俗眼惊 。

稻粮沾汝在 , 作意莫先鸣 。

花鸭 , 颜色不纯 , 泥滓(zǐ) , 就是泥浆 。

这只花鸭身上没有沾上泥土 , 当别的鸭子都在奔跑追食物的时候 , 它却在台阶下缓缓悠悠的晃荡 。 它的羽毛只有黑白两色 , 在一群鸭子中显得十分的特别和独立 。 因为如此 , 它很容易惹得群鸭的嫉妒 , 也时常牵动出别人惊讶的眼神 。 所以 , 既然得到主人的供养 , 就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先发出太大的声音免得招来不幸的祸事 。


那只被炖掉的鸭子,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那只被炖掉的鸭子 , 杜甫说怪它叫得太大声// //

羽毛知独立 , 黑白太分明 。

此诗写于765年春天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 。

764年 , 杜甫的好友严武从长安述职回来 , 劝他来幕府做点事情 。 杜甫便从764年的夏天开始了节度使参谋的工作 。

经过大半年的草堂和幕府两地的奔波 , 杜甫深感疲惫 , 他说自己“垂老戎衣窄” , 在公务的催促和退隐的愿望之间挣扎许久 。 已经54岁的他 , 和幕府里的年轻同僚们总是不太合群 。 他说自己太过黑白分明 , 总是看见社会与当局政策的问题 , 本来不应该多言多语 , 可他总忍不住要直言相谏 , 所以他与幕府的人格格不入 , 还时常惹人在背后嘀嘀咕咕 。 于是他提醒自己既然受人供养 , 就该注意收敛 , 不要发出太过响亮的声音 。

关于这首诗 , 卢注说这是渔父独醒之意 。 独立 , 分明 , 是花鸭的颜色比较纯 , 黑白两色看似不纯 , 但细读会发现这反而是它惹人羡慕嫉妒的地方 。 而下面四句则是警戒:

杜甫自知总是直言不讳惹人妒忌 , 所以他借这首极具讽刺意味的《花鸭》来自我警醒:漂泊异地 , 受人供养 , 虽然能吃饱穿暖 , 但是要注意别太急切地第一个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意见 。

然而 , 这样的发声和鸣叫 , 却是杜甫爱国爱民的真心所在 。 他不怕被贬要力争保护房琯 , 不怕被嫉妒也要对严武直言纳谏 , 哪怕身衰力竭 , 他不会停止 。 这种坚韧和倔强 , 也是杜甫成为伟大的诗圣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