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古代的词人优秀的不在少数 , 但我最喜欢的依然是苏轼 。 这不光取决于他的文采 , 他的人品 , 便连他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吸引着与他相处的人 , 他就像一道善意的旋涡 , 让人不知不觉间沦陷 。 高官厚禄就在眼前 , 他却只因一封家书就踏上归乡之途 , 因为平时殷殷教导的母亲溘然长逝 , 他义无反顾的离开在有些人看到并不明智 , 我却觉得这正是他重情的体现 。 苏轼的朋友有很多 , 都是知心的那种 。 他就像开在天涯海角的一棵凋零的树 , 即便再凄惨 , 但希望的叶子还是会洒满人间 。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 闻者“十有九悲” , 却更显豁达// //

乌台诗案的发生让他始料不及 , 当无情的刑具一件件落在他的身上 。 没有痛苦 , 没有伤心 , 只有深深地失望 。 他知道凭他自己 , 什么也改变不了 。 所以 , 从那一刻开始 , 对于朝廷 , 他是麻木的 。 但对于百姓 , 他却是依旧心怀体恤 。 可曾想过 , 那道黑暗深处的消瘦身影 , 他的肩膀扛住了多少不平之事 。 但没办法 , 那一滴华夏历史最美的眼泪 , 不是他的泪腺能够磨干的 。 所以 , 他只有淡然处世 , 不然 , 他真的会疯掉 。

赤壁之下 , 他看着自己满头白发 , 叹息时不我待 。 密州出猎时 , 他刚刚两鬓斑白 , 等待朝廷的原谅 , 其实 , 他不需要任何人原谅 。 但为了上战场 , 为了百姓 , 他虽死无怨 。 他可能讨厌这个国家的当政者 , 但他爱这个国家 。 这也是他屡屡遭受排挤与迫害后 , 还能微笑客观的原因 。 那一年 , 他在烟雨朦胧处 , 蓦然回首 , 原来此生无风无雨无晴 。 但记忆最深处的刻骨铭心却让他难忘 。 有一天 , 他被贬到黄州 , 感怀下 , 写了一首词 。 从此以后 , 导致很多羁旅异地的人 , 都被感动着 。 同时也是苏轼真正的代表作之一 , 完全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 闻者“十有九悲” , 却更显豁达//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 时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依旧是那道弯弯的月牙 , 安静的挂在枝叶疏落的梧桐树上 。 如今 , 便连月亮也沧桑了不少 , 逐渐残缺到极点 。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 , 漏壶中的水已然滴答滴答滴尽 , 夜已渐深 。 我怔怔出神 , 没有漏壶滴答的声音显得夜晚是那么安静 , 而我是那么孤独 。 在这个时辰 , 也没有人像我一样满怀心事 , 孤单的好似游魂野鬼 , 他本属于万里无人处 , 天涯之畔孤雁般的身影 。 即便缥缈难寻 , 也不过是寂寞弥漫罢了 。

于黑暗中胆战心惊的孤雁 , 突然惊恐的飞上天空 , 而且边飞边回头 。 没有人理解它的心理活动 , 没人知道它心中无限的愤懑忧伤 。 它时常在凄清寒冷的树枝之间徘徊 , 彷徨 。 有趣的是 , 它却不愿意在任何一棵树上安家 。 这就导致 , 他只能孑然一身的落在沙洲之上 。 它沧桑的眸子向远处望去 , 有眷恋 , 有遗憾 , 尽管他不知何时会被冻死 。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 闻者“十有九悲” , 却更显豁达// //

这首词向来为名家所争论 , 但不管结果如何 , 都无法否认这首词的超远境界 。 上阙是夜深人静的惆怅图卷 , 下阕是借助大雁 , 抒发自己怅然的内心情感 。 上阙为下阕做铺垫 , 层层推动 , 表达了作者那表面乐观 , 心里的痛苦却不为人知 。 上阙第一句“缺月挂疏桐” , 弯弯月亮 , 轻挂树上 , 给人以美的享受 。 这个时辰 , 月在树梢 , 人在梦中 。 但作者却无法入眠 。 一个“缺”字 , 表面写的残缺 , 但实际上指的是作者的心 , 就像这月亮一样残碎不堪 , 千疮百孔 。 一个字 , 就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 作为开头第一句 , 就让读者明白了 , 这是一首悲伤的词 。 引起读者共鸣 , 并留下悬念 , 引起读者的品味兴趣 。 同时作者又转瞬想到 , 月亮就是因为残缺才更美 。 作者也正是因为经历太多才豁达 。

第二句“漏断人初静” , 水壶没有水了 , 滴答之后 , 终于安静下来 。 作者的内心就像水壶的水一样 , 开始喧闹 , 后来沉静 。 一个“断”字 , 说明了他此时正在回忆往事而出身 。 而水壶的水断了 , 将他拉回现实 , 给人以心酸之感 。 他已经没有了回忆的资格 。 就像有些人 , 来的时候出其不意 , 走的时候 , 却又那么安静 。 这一句说明了作者对多年的沉淀的一种感悟 。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 闻者“十有九悲” , 却更显豁达// //

第三句“时见幽人独往来” , “时”字 , 看似是经常 , 其实在这里是反意 , 在这个时间 , 根本没人像作者一样流连 , 感伤 。 所以 , “时”字 , 有独一无二的意思 。 但这更衬托了作者的孤独 , 他再也找不到同道中人 。 再也没有“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同是闲人的乐趣了 。 作者觉得自己与这尘世格格不入 , 而自己在这午夜还未入眠 , 就像幽灵一样诡秘复杂 。 一家人的生计问题都落在了他的肩上 , 这一句顿时拉近了作者与我们的距离 。 作者也是人 , 不是神 , 他需要经济来源 , 苦无良策的他只能于万家灯火独自沉默 。

第四句“缥缈孤鸿影” , 读这一句 , 表面看起来很缥缈 , 意境悠远 。 实际上 , 容易让人忽略那缥缈背后的落寞 。 他把自己比喻成孤独的大雁 , 没人知道大雁为什么落了单 。 也没人知道作者为什么失眠 , 独自颓然 。 他就像孤零零的大雁一样 , 在天涯海角独自寂寥 , 那冰冷的影子让人心疼 。 这五个字 , 将全词升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 这不再是简单的感怀词 , 而是缥缈难以揣测的极佳之作 。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 闻者“十有九悲” , 却更显豁达// //

下阕这几句指的都是作者 , 但却借助大雁抒发自己的烦闷心情 。 第一句“惊起却回头” , 作者的内心也犹如惊弓之鸟 , 最是敏感 。 在这夜深人静 , 他的神经也变得极为脆弱 。 或许在很久之前 , 作者就在伪装这种脆弱 。 一个“惊”字 , 顿时将安静的夜晚卷起一阵巨响的惊悚感 。 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高远意境 。 第二句“有恨无人省” , 没有人知道大雁心中的苦闷 , 也无人知道作者心中的失望与抑郁 。 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知道 , 所以他也只能像大雁找个偏僻的地方一样 , 独自找个寂静的角落 , 默默孤独 。

最后两句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作为享誉千年的名句 , 这两句自有独到之处 。 首先先说双关 , 作者把自己比作大雁 , 不愿在茂密的树林中取暖 , 而是选择在寒冷的残枝 , 在孤独的沙洲自生自灭 。 表达了作者虽死不屈的意志 , 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排挤 , 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爱国情怀 。 茂密的森林就像那些迫害他的当政者 。 读起来 , 仿佛有一股锋锐的森寒剑气回荡 , 向我们扑面而来 , 而后直上九霄 , 刺破苍穹 。 “拣”字 , 体现大雁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默默生活 , 从容又寂寞 。 “栖”字 , 饱含流浪之感 。 作者借助的大雁的流落野外 , 暗指自己生活的窘迫 , 没有可栖之处 。 “寂寞沙洲冷”的“冷”字 , 当然不仅仅是野外的寒冷 , 更多的是作者内心的寒冷 。 但即便如此 , 作者也会用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 这也是作者知己众多的原因 , 听闻苏轼 , 十有九悲 , 但尽皆敬佩 。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闻者“十有九悲”,却更显豁达

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 闻者“十有九悲” , 却更显豁达// //

总之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于无人处独自伤情 , 感怀过往的心理活动 。 后来被改编成流行音乐 , 也就是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 , 让他红极一时 。 他用独特的嗓音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无怨无悔 。 但即便这样 , 相比此词的意境 , 恐怕周传雄只唱出皮毛而已 。 所以 , 说这首词惊艳 , 你们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