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越共阮文敛(Nguy?n V?n Lém) , 他下一秒遭处决的命运 , 为春节攻势掀起了序幕 。

1968年在近代史上说 , 是重要的一年 , 革命、学运、嬉皮与各种意识形态像野火燎原一般席卷整个世界 , 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 对美国来说 , 也是关键的一年 , 反战运动与伴随反战而来的文化创作在这一年遽升 , 甚至影响且改变了政治、选举与政党势力 。 变动的起点就是年初发生在越南的「春节攻势」(Tet offensive) 。

「春节攻势」与顺化战役 , 至今都是越南人不敢面对、畅谈的「黑历史」 , 是一场自己人攻击自己人 , 兄弟相残的屠杀 。 对美国乃至于世界来说 , 则是一场摊开的狼狈:1968年1月31日 , 农历春节前夕 , 北越罔顾休兵三日的协议 , 发动七万大军突击南越(越南共和国)、美国与联军所在点 , 共约一百多个城镇 , 意图摧毁他们的指挥系统 , 美国大使馆更是在一开始就被袭击 。 这场突击只是一场导火线 , 真正火拼的战场在顺化等地 , 战争扩大且持续了一两个月 , 死伤超过万人 , 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平民 , 甚至不少人是惨遭屠杀、处决 。

1952年生于河内的郑明河(Trinh T. Minh-ha)在自己的著作中回忆春节攻势后的越南生活:俗话说 , 敌人总在夜里攻击 , 这句话听在南北越民众耳里 , 再真切不过的了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一场突袭攻势 , 烧遍一百多个城镇 , 战争扩大且持续了一两个月 , 死伤超过万人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美国大使馆在一开便遭受攻击 , 虽然冲突规模不大 , 被当时美军形容仅是「微不足道的野战排行动」) , 却扭转了美国大众对越战的想像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夜晚炮火生稀疏一点 , 却更叫人害怕 , 因为在睡梦里 , 炮火可能趁着人脆弱无防的情况下席卷而来 。 」

就和大多数越裔美国人的移动路径一样 , 郑明河儿时被家人带着逃离 , 生活在西贡 , 又在战火不可收拾之际 , 移居到美国 。 尽管离开战场 , 终能躺在安稳的床上 , 却连着几个月无法入眠 , 直到有一天外头响起了枪声 , 她才有种「回家」的感觉 。

毕竟 , 大半个二十世纪都在战火里的越南 , 从国家到历史都千疮百孔 , 不同战役与敌人在这块土地上划下各种伤痕——美国最令我感到陌生的 , 是它广袤无垠的漫长夜晚 , 绵延不断的寂静笼罩大地 。 静默让我强烈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 一个住在异邦的陌生人 。 对当时的我来说 , 所谓正常的土地应该是战火蔓延 , 四分五裂的焦土 , 四周遭天天充斥着武器隆隆声 , 就算天黑也不肯稍歇 。 夜晚炮火生稀疏一点 , 却更叫人害怕 , 因为在睡梦里 , 炮火可能趁着人脆弱无防的情况下席卷而来 。

越战的起点 , 一般被画在1955年11月1日 , 从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防堵共产主义蔓延 , 在中南半岛设置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MAAG)开始算起 , 越战的发生 , 也正是基于对共产势力扩张的恐惧 。 根据一份1950年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的备忘录指出:就像一排多米诺骨牌一样 , 一旦有一个国家投入到共产主义阵营 , 下一个国家就会接踵而至 , 因此 , 保证第一个国家免于沦陷非常重要 。 而另一份在1952年提出的秘密备忘录也写明:「共产主义控制整个东南亚会危及美国在太平洋沿岸诸岛地位的稳定 , 并将危害美国在远东的根本安全利益 。 」

失去越南的影响非同小可 , 因为失去的是美国的利益 , 对美国来说 , 这当然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公理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一旦有一个国家投入到共产主义阵营 , 下一个国家就会接踵而至 , 就像一排多米诺骨牌一样 。 当时的美国总统无不对此理论深信无疑 。 图为詹森在1967年12月23日 , 平安夜前夕 , 前往当时美军在南越的金龙湾基地 , 慰问在那养伤的美国军人 。

况且 , 如果东南亚赤化 , 日本就可能遭到「俄国隐蔽式侵略」 。 将日本抓在掌心的美国 , 必须阻止这个国家走向独立的经济外交政策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他们得让日本恢复成「某种南向帝国」 , 让它依赖东南亚的米且纳入美国主宰的世界体系中 。 华府认为 , 如果共产主义在东南亚获得胜利 , 就很难阻止日本的逐步赤化... 。 因此 , 二战后 , 美国持续援助法国控制中南半岛 , 因为只要法国撤出东南亚 , 情况将不可收拾 , 那么 , 「美国就不得不谨慎考虑要占领该地区」 。

但初期 , 美国仅只是派遣军事顾问前往越南 , 或者透过中情局进行各项破坏 , 没有意愿出兵 。 直到甘迺迪出任总统 , 方转成实质的军事行动 。 因此 , 约自1965年起 , 新闻媒体上就不断看见充满丛林、稻田与直升机的战争画面 。 这个时候的美国人看着千里外的战争 , 相信着这个强大的国家与武力终究会获得胜利 。 然而1968年这场突击制造了高潮:即使在战场上是北越落败 , 但在战场外受挫的则是美国 , 政治和舆论自此扭转 。

包含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内的大多数学者 , 都认为这场新年攻势是越战的转折点 , 华府权力阶层开始担心这场战争是个过份昂贵的事业 , 且预示美国国内抗议浪潮、规模会节节升高 。 确实 , 如他们所料 , 国内的反战呼声高涨 , 致使当时美国总统詹森(Lyndon Johnson)宣布不再竞选总统 , 而宣布参选的尼克森也高呼要使越战「越南化」 , 保证将美国带出这战争的泥沼(虽然当选后他让战争升级) 。

这个「逆转」恐怕源于「媒体」 , 尤其是电视新闻——这时电视机普及 , 越战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电视上的战争」( first television war) , 或说是「客厅里的战争」( living room war) , 甚至是「客厅里的文化战争」 , 因为人们不断在电视前面谈着嬉皮、革命、喜剧演员或享乐主义 , 以及由此而生的讨论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越战情势的「逆转」恐怕源于「媒体」 。 春节攻势期间 , 来自国外的媒体们争相拍摄西贡街头尸横遍野的景像 。 媒体有如秃鹰般的渴望 , 也被美联社越裔美籍摄影师尼克.崴(Nick Ut)捕捉下来;尼克.崴在多年后更因为潘氏金福的逃难画面而声名大噪 。

曾在越战现场跑新闻的史学家卡诺(Stanley Karnow)曾写道:自越战开始以来 , 美国人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战争 , 也习惯一种熟悉且不断重复的影像模式 , 例如大批游击队员从直升机里跳出来、穿过丛林与稻田到遥远的村庄里去 , 有时候他们或掉进坑洞或误入陷阱 , 或是用火把来吓唬藏匿的大猩猩...;尽管许多画面描绘着双方的伤亡的苦痛情景 , 或是各种战斗的考验 , 但大致上传输出来的还是一种远程的、单调且重复的挣扎着的现实——但1968年1月31日傍晚 , 节目突然被改变 。

美国人从那时开始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战争 , 卡诺形容这场突袭像一大串鞭炮那样在南越四处引爆 , 虽然那场大使馆袭击被当年参与的美军形容只是规模上「微不足道的野战排行动」(piddling platoon action) , 却扭转了美国大众对越战的想像 。 春节攻势在其他地方造成的结果 , 让美国和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 攻击下的尸体残骸与惨不忍赌的景象则跟着晚间新闻的播放 , 在美国人家里的彩色电视机里呈现 , 而美国军方则只能跳脚骂北越狡猾 。

原本战争中的死亡画面过多 , 使人麻木 , 不论什么照片都不会引起太多注意 , 但也就是在「新春攻势」形成的紧张暴力情势下 , 一张前南越国家警察首长阮玉鸾(Nguyen Ngoc Loan )伸直手臂 , 举枪朝着一个双手遭反绑的「嫌犯」发射的照片 , 登上全世界报纸头版 , 影像也传送到每个家庭电视机里 , 人们仿佛都感受子弹穿过头颅的凶残 , 并激发出强烈的反感 。 《纽约时报》事后做出反省:对于毫无理由的野蛮行径 , 这些画面立刻造成一种嫌恶 , 且广泛认为此种蛮行貌似是场毫无必要性战争的象征 。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前南越国家警察首长阮玉鸾伸直手臂 , 举枪朝着一个双手遭反绑的「嫌犯」发射的照片 , 这个影像传送到每个家庭电视机里 , 人们仿佛都感受子弹穿过头颅的凶残 , 并激发出强烈的反感 。

在这之前 , 尽管有不少反战示威 , 甚至抗议自焚 , 可公众的情绪还是远离于此 。 大多数美国人只觉得总统詹森对这战争不够投入 , 他们的态度像是在说 , 「对我们来说 , 你的错误是涉入越南问题里 。 但我们都已经在哪里了 , 就让我们赢吧 , 要不就让我们离开 。 」

根据1967年底的一份民调 , 约有44%的美国人赞成从越南撤军 , 但有55%之多希望有更强烈的作法 , 像是使用核武之类的 , 但在春节攻势后 , 有53 %的民众要求加强武力 , 就算跟苏联和中国为敌也在所不惜 , 只有24%希望伤痕平息 。 但有趣的是 , 越来越多反省声音出现了 , 约有65%美国人相信:「我们在越南遇到的麻烦 , 起于我们的军队被要求去打一场我们不可能会赢的仗 。 」对于打胜仗的把握 , 也从51掉到32 。

詹森的民调本来就不高 , 或许因为政治经济政策 , 也或许因为越战 , 但在他上任初期 , 还有八成民众支持他 , 到1967年 , 已下降到四成 。 春节攻势更是给他一个重击 , 让他从48%的支持率掉到36% , 但更戏剧性的是 , 认同他对越战处理方法的民众从40%掉落到26% 。 国民对他的信任度崩跌 ,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该有的公信力更是荡然无存 。 更重要的是 , 詹森已经被中产菁英与意见领袖抛弃 , 舆论也背向他 。 对詹森政府来说 , 气氛很沉重 。 华尔街日报当时提出警告:「如果美国人还没有做好准备 , 那他们现在应该准备接受这件事:在越南的付出可能是个厄运 。 」

美国最受信任的采访人员、 CBS晚间新闻主播克朗凯(Walter Cronkite)从西贡返美后 , 拒绝了胜利的预测 , 反而明确指出乐观是个错误 , 「比以前更确定的是 , 在越南的流血经验将会在僵局中结束 。 」而克朗凯也不过就是反应美国观众的意见而已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CBS名主播克朗凯在1968年前往西贡采访春节攻势之后的情势 , 回来后却拒绝了美国胜利的可能 。 克朗凯态度的转变 , 对詹森而言无疑是个打击 。 图为1973年 , 克朗凯再次动身前往河内 。

詹森对克朗凯的转向很是讶异 , 他认为 , 如果失去了克朗凯的支持 , 美国中产阶级也就不会站在他那边 。 当时已经有四万多名美军死在战场上 , 二十五万人受伤 。 不管詹森在哪里露面 , 都有示威活动等着他—— 你今天又杀死了多少孩子?

反战声浪在这年中急遽升高 , 并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爆发 。 上千名反战群聚集芝加哥对越战发动示威抗议 , 有一群人甚至找了一头猪来 , 宣布推选猪当总统 , 一边学猪叫 , 一边高呼「胡志明」 。 最后以军警镇压而起的暴力冲突收场——当然 , 这个血腥画面也在全世界的电视前里出现 , 「全世界都在看」这样的口号成为经典 。 民众的耐力被打碎 , 要求立刻撤出越南战场 , 而菁英仍希望可以尊严地和平落幕(peace with honor) 。 芝加哥这场暴力冲突 , 是日后越战结果的预示 。

无论如何 , 春节攻势都是一个卷动1968年美国各种变化与风暴的起点 , 而1968这年 , 也被视为造成美国社会严重分歧的开始 , 而政治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在芝加哥的那场示威 , 最后以军警镇压而起的暴力冲突收场——当然 , 这个血腥画面也在全世界的电视前里出现 。

但对置身于战火中的越南人 , 一切都很明确 。 春节攻势后 , 战争再也不只是发生在乡村、山间、丛林等偏远之地 , 而是进入了南越城市 , 郑明河回想那时候的南越 , 城市全天宵禁 , 总是断电 , 人们只能靠白饭跟水维生 , 没有半点可换食物的钱财 , 睡眠严重不足 。 郑家因为在国家警察总部隔壁 , 时常遭到袭击 , 只好躲进厕所挤在沙袋里面 , 如果那时没有声响一片肃静 , 就代表战斗逼近 , 只要一爆发 , 心跳声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 她说 , 战争时期她们全身上下像是只剩一只耳朵 , 而她们的听力也变得十分敏锐 , 可以听到炮火、警报、爆裂或是受伤者的哭嚎声 。 这只耳朵需要时间适应和平的声音与幽静 。

随着保守的尼克森当选、五角大厦文件公布 , 反战如旋风一样席卷整个国家 , 这场战争终于在美国撤军、1975年西贡陷落而停止 。 但是 , 越南的战火并没有就此平息 , 还延续了很多年 。 而至今 , 美军还在亚洲乃至于全世界维持他们想要的「和平」 。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

春节攻势后 , 战争再也不只是发生在乡村、山间、丛林等偏远之地 , 而是进入了南越城市 。

作者公众号:鳄霸


「越战」1968,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越战」1968 , 春节攻势五十年:扭转历史的越战记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