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周武王建朝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 , 除了亲属就是功臣 , 亲属封的离周王室近一点 , 功臣远一点 , 大功臣多封在北方 , 小功臣多在南方 。 比如鲁国距离西周第二都成洛邑较近 , 武王之弟周公旦便封于此 , 而最大功臣姜子牙则封于较远但紧挨着鲁国的齐国 。 今天我们要聊的晋国距离中央更近 , 正好处在都城镐京与陪都洛邑之间 , 自然其与武王关系不一般 , 有多不一般呢?晋国第一代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亲儿子、周朝第二代君主周成王的亲弟弟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西周初封

如此看来晋的地位真的是仅次于周王室的自留地 , 不过一开始这块封地并不叫晋 , 而叫唐 , 是后来唐叔虞传位给其子后改的国名 。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春秋五霸 , 而五这个数字也只是为了凑个整数罢了 , 至今最后那个名额给谁也是争论不休 , 宋、吴、越都有各自观点的说法 ,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们都还不够强大 。 春秋时期真正强大的就只有齐、晋、秦、楚四国 , 因此在《左传》和《史记》中的评价 , 都没有“春秋五霸”的说法 , 而是把以上四国评为春秋四强国 。 其中晋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春秋五霸

为什么晋国后来如此强大 , 它又是如何一分为三彻底灭亡的 , 我们就来捋一下这段历史脉络 。 唐叔虞的地位毋庸置疑 , 父亲是周武王姬发 , 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邑姜 。 可是关于唐叔虞获得晋国这块封地两个说法却都非常无厘头 , 一说是:其母产前梦见上天要求周武王把这块地封给肚子里这个孩子 , 然后武王顺应了”天意“;另一说:周成王几位后 , 晋国发生叛乱 , 当时的摄政王周公旦平复了叛乱 。 然后周成王一高兴跟弟弟唐叔虞开了个玩笑 , 摘下一片树叶说”这就是晋 , 送给你吧“ , 然后众臣当真了 , 成王打算反悔 , 结果大臣们说君子无戏言 , 史官已经都记下来了 , 就这么分封了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周成王

不管两个说法哪个是真的 , 甚至两个都是假的 , 从周武王子嗣的地位角度出发 , 封到晋国都是正常的 。 这一地位也像齐、鲁一样 , 由于封臣地位的重要性 , 封地面积也比周边小国大一些 。

晋国国君位传到晋穆侯的时候 , 太子没等登基 , 让晋穆侯的弟弟抢先自立了 。 太子出逃后纠集了大量兵马杀了回来(那时节 , 贵族单靠自身的一个身份便可得天下人相应) , 成功扳倒其叔叔自己登基是为晋文侯 。 晋文侯上台后一生做了两件事 , 正是这两件事让晋国从一个普通封国华丽变身为周王室的倚仗国 。

话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 , 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 , 周平王即位后 , 还有人拥立了另外一位君主周携王 , 二王并立的情况下正是晋文侯出兵杀死了周携王;二王并立的时候周平王所在的镐京已经被打的残破不堪 , 平王打算把都城迁到洛邑 , 结果王室又没钱搬家 , 路上经过那些诸侯国也怕被人”截了胡“ , 这次又是晋文侯出钱出力护送周王室东迁 。 这两次让晋国成为了周王室眼中的守护神 , 也让晋国成为了中部地区最有威信的诸侯大国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晋文侯

接下来的剧情有点饶舌 , 但是规律很容易把握 , 因为接下来的君主更换就像有惯性似的 , 你只需要记住我总结的一句话:”晋文侯一脉就像个不倒翁一样最后还是倒了“ 。 事情经过概括的说是这样的 , 晋文侯死后把位子传给儿子A , 当时晋国的国都在翼城 , 而最大的城市在曲沃(两地均在今天山西临汾) 。 国君A把他的叔叔封到曲沃 , 结果他叔叔这一脉就形成了曲沃势力 , 后来为了与文侯这一脉争夺统治权而连续造反 。 后面我们所有曲沃势力的传承人皆简称曲沃 。

曲沃先是勾结朝贡一个大臣杀害了国君A , 准备迎接曲沃进城 , 结果晋国百姓出头拥立了A之子B , 杀死了这个大臣;十五年后 , 曲沃亲自派人潜入翼城谋杀了B , 结果晋国的邻居们如荀国等一起出头把曲沃击败 , 拥立了B之子C;C在位仅仅七年后去世 , 曲沃趁机又来攻打 , 结果这次干脆周王平出头 , 派遣当时强大的虢国来讨伐曲沃 , 拥立了C之子D;八年后屡败屡战不甘心的曲沃再次攻打翼城 , 并绑架了D , 结果这次又是晋国百姓出头拥立了D之子E;四年后曲沃假装和好把E骗到自己地盘上杀死 , 当时的周朝君主周桓王又派虢国来讨伐曲沃 , E的弟弟F登基 。 看到这里我都替曲沃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感到哭笑不得 , 由于曲沃的实力远远大于晋国国都翼城 , 却每次都有”神仙姐姐“下凡相救 。 同时也感觉晋文侯这一脉真的很像个”不倒翁“几年挨一次揍 , 每次的国君都得死 , 却依然能做到一脉相承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曲沃与翼城位置

可是 , 最后这次”不倒翁“就没这么幸运了 。 二十八年后曲沃再次攻打翼城 , 并将其灭亡 , 成功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 。 这次之所以没人来救 , 一方面曲沃已经足够强大 , 无论是晋国内部还是那些邻居小国 , 都已无力抗衡 。 另外曲沃夺权后将全国之宝物尽数搜刮 , 全数给当时的周王朝君主周釐王送了过去 , 于是周釐王承认了曲沃的武公为晋国正统国君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曲沃武公的儿子即位后是为晋献公 , 晋献公生怕”曲沃“这种悲剧重演在自己家身上 , 于是把晋国境内的其他原晋侯支系杀了干净 。 接下来的晋国剧情就更加”狗血“了 。 原因在于一个女人——骊姬 , 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定位跟商末的妲己很像 , 只是没有那些神话色彩罢了 。 晋献公对骊姬十分宠信 , 打算撇开自己那三个儿子 , 立骊姬所生的儿子为国君 。 于是晋献公把长子、次子重耳、三子都远远的分封了出去 。 骊姬感觉这三个公子对自己的儿子将来还是个威胁 , 欲杀之而后快 。 于是她向晋献公谗言说长子想谋反 , 这个长子冤枉的居然自杀了 。 正好次子重耳和三子兄弟二人打算来都城替长兄求情 , 结果听说长兄已经自杀后赶紧跑回了各自的封地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剧中骊姬

这么一来 , 晋献公开始对他俩也有猜忌了 , 又没你俩什么事儿 , 你们跑什么呀?于是派兵讨伐次子重耳 , 重耳赶紧逃出封地 , 自此四处流亡 。 晋献公又让军队去讨伐三子 , 三子派兵守城居然真的守住了 。 第二年晋献公又派兵攻打三子封地 , 这次没守住的三子只好也过上流亡生活 , 逃到了梁国 。

晋献公死后 , 果然骊姬的儿子成功上位 , 但是朝中有两位大臣看不下去 , 杀了这个新国君并写信请重耳请他回国继位 , 结果重耳不愿意回来 。 同样逃亡在外的三子听说了 , 赶紧写信给朝中这两位大臣 , 说重耳不愿意回去我愿意 , 只要你们拥立我 , 日后定当厚报;又给齐国写信 , 知道齐国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铲除奸佞、匡扶正义 , 把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统统讲了一遍;最后给秦国写信 , 他知道秦国喜欢窥视他国领土 , 于是许诺如果自己成功登基 , 答应将晋国的河西之地划给秦国 。 就这样三子在齐、秦两大国派兵护送下 , 城内两大臣高接远迎下登上了晋国国君宝座 , 是为晋惠公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结果晋惠公上台后当初的许诺一样没有兑现 。 先是分封那两个拥立他的大臣 , 又觉得这种能杀国君的大臣很危险 , 便下令把他俩处死 。 当初许诺给秦国的河西之地这回儿也不给了 , 这种耍赖皮的行径令秦穆公很是不爽 , 但那时节的秦国实力还一般般 , 也不能把晋国怎么样 。

经过处死大臣之后晋惠公得罪了国内贵族 , 诓骗秦国又得罪了秦国 , 接下来当周天子派钦差造访晋国的时候 , 傲慢无礼的晋惠公又得罪了周王室 。 可能是天怒人怨吧 , 晋惠公上台四年后国内大旱 , 晋国向秦国购买粮食 , 当时秦国的运粮船顺着黄河是源源不断的给晋国供粮 。 也不知怎么那么巧 , 转过年来秦国又闹饥荒 , 秦穆公向晋国买粮食 , 晋惠公不仅不卖 , 还趁此机会出兵攻打秦国 。 这下秦穆公彻底怒了 , 派兵还击后晋军大败 , 晋惠公被秦国俘虏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秦穆公

当年在晋惠公父王晋献公的时候 , 曾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穆姬许配给了秦穆公 , 穆姬为人又非常贤淑 , 秦穆公很是宠爱 , 这也是”结秦晋之好“的由来 。 通过穆姬为自家兄弟求情 , 秦穆公把晋惠公释放回国 , 但条件是把晋国太子留下做人质 。

七年后 , 晋惠公病重 , 听说消息的晋国太子生怕被人抢了国君之位 , 便悄悄逃出秦国回国去了 。 人质的溜走让秦穆公大怒 , 对晋国这些年做的这些不靠谱的事再也忍无可忍 , 于是决定找到当年流亡在外的重耳 , 扶植他做晋国国君 。 晋太子回国后不就晋惠公去世 , 太子即位是为晋怀公 。 第二年秦国派兵护送重耳回国 , 晋怀公出逃后被杀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重耳即为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

其实晋国之后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 自晋文公上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 这些都是从来没有的 , 真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还不如一个小小郑国 。 而其称霸多出于连年不断的无数征伐战争 , 晋国可以说是以晋文公为分割线 , 前面混乱 , 后面更乱 。

关于晋文公是如何让晋国强大起来的 , 这一点并找不到多少史料进行佐证 。 也就是说晋文公的政绩多是修明政务、对百姓布施恩惠、赏赐有功之臣等等之类的言论 。 像齐桓公称霸时管仲的那些明确且至今为人所学、所用的强国之策在晋国是看不到的 。 唯一确凿的使晋国地位明显提升的只有两件事 , 一是晋文公效仿其祖宗晋文侯的做法 , 救周王于危难、护送王驾回都城;第二件事便是保护宋国 。

关于保护宋国值得一说 , 因为期间发生的几件事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 晋文公登基四年后 , 楚成王带着他的附庸国一起攻打宋国 , 宋向晋求援 , 晋国为了出兵攻楚国及其同盟国曹、卫 , 特意将全国军队设置成为三个军 , 每个军再各配置一正一副二将军 , 这就是所谓的六卿 。 晋国出兵的根本目的在于吞并曹、卫 , 压倒楚国 , 于是晋文公借口救援宋国先对曹、卫两国开刀 , 并在事前与“春秋老大哥”齐国结盟示好 。 结果卫国投降、曹国被吞 , 随即解了宋国之困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有了相当影响力的晋国开始攻打春秋大国楚国 , 当初晋文公重耳四处流亡的时候 , 楚国对他不错 , 他命军队在首次与楚国交锋时 , 先退三舍之地(一舍为三十华里 , 三舍就是九十里地)以示报恩 , 这也是退避三舍成语的由来 。 但是这个“退”只是一种诚意的表现 , 并不代表就不打了 , 当时如果楚国也退后也许就没事了 , 可楚国仗着还有蔡、郑、陈等盟国组成的联军信心百倍 , 最终联军大败 , 晋国地位达到高峰 。 当时根据齐桓公开的先例 , 谁有能力称霸的标志为组织会盟 , 就是召见各诸侯国一起开个会 , 召你你不去算是不服 , 很有可能挨揍 。

于是晋文公也效仿齐桓公在今天的河南原阳召集诸侯大会 , 向早就投降的卫国很定要去 , 被救的宋国也主动来参加 , 就连之前楚国的盟友蔡、郑两国也来示好 , 最关键的此时已经开始衰落的齐国及其“兄弟”鲁国的齐昭公、鲁僖公也来赴宴了 。 这一次大会标志着齐国将霸主之位转交给了晋国 , 从此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霸主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晋文公

后来虽然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和孙子晋灵公都继承了这个霸主地位 , 但是过程艰难、事件混乱 , 可以说是在摇摇欲坠中保住的这一地位 。 虽然事件很混乱 , 但是理清历史脉络一直是我文章的核心价值 , 因此我们先将接下来的晋国历史进程总结交代一下 。 就是自晋国称霸之后 , 两个不依不饶、坚决不服、反复攻打的国家一直是这段历史的主线 , 那边是晋国与西边邻居秦国的战争 , 以及与南边邻居楚国的战争 。 而这一系列战争又有一个很清晰的特征 , 就是晋、秦的N次对战秦国几乎没赢过 , 而晋、楚的对战分成了三个阶段 , 先是晋国屡战屡胜、然后晋楚互有胜负、最后晋国屡战屡败 。 这样也就为春秋霸主接力棒后来交到楚国手里奠定了基础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脉络讲清了 , 接下来对史实进行一番极简的叙述用以佐证这一段脉络 。 晋文公刚死 , 秦国就开始出兵攻打晋国的附庸(晋、郑王室同为姬姓 , 也就是说两国是沾亲带故的诸侯国) 。 刚刚即位的晋襄公穿着孝服就奔赴战场了 , 结果大败秦国 , 晋襄公成为了公认的霸主 。 从此晋国又开始了它的吞并小国之路 , 当晋带着两个小弟陈和郑要出并攻打许国的时候 , 本来就不服气 , 从来不参与晋国会盟的楚国忍不了了 , 主动出兵去攻打晋国的附庸 , 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报当年楚宋战争之仇 。 结果虽然轻松拿下了蔡、陈二国 , 但在攻打郑国的时候被赶来的晋军击败 。 后来不甘心的秦国连续两次主动出击晋国 , 但都失败了 。 晋襄公决定主动出兵秦国 , 并拿下了秦国的新城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之前说过援助宋国的那一战影响深远 , 一方面保护了宋国 , 致使后来晋国不行的时候宋国站出来主持了一次“公道”;另一方面得罪了楚国 , 致使晋、楚成为晋国称霸期间最主要的对手 , 可以说楚国后来对晋是摧枯拉朽般的不依不饶;还有一方面就是当年晋文公设立的那六卿 , 在随后连年征战之中 , 六卿的权利和威望越来越大 , 成为了最终撕裂晋国的力量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晋国六卿

话说当初晋文公身边有五位贤士辅佐 , 死后留给了晋襄公 , 晋襄公继位五六年后 , 这几位贤臣也相继开始去世 。 五贤士中官职最大的是赵衰 , 名字虽然衰 , 但其地位就相当于晋国的“总理” , 负责这日常晋国所有政务的管理权 。 他的儿子赵盾在军中一步步升迁为六卿之一 , 最后坐到了军队最高统帅的地步 , 而当赵衰去世后 , 赵盾又继承了晋国政府一把手的位子 , 从此晋国的军政大权全都落入赵盾之手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赵盾

晋襄公仅仅在位七年 , 也就是赵盾掌权后的第二年晋襄公便去世了 , 其子晋灵公即位 。 而当时的晋灵公还是个小孩 , 致使赵盾的权势俨然成为了晋国国君的程度 。 在后来晋国又一次击败秦国之后 , 按照霸主开大会的传统 , 晋国再次召集诸侯会盟 , 当齐、鲁、宋等八国的国君来到会场赴约的时候发现 , 主持会议不是晋灵公 , 而是全权代表赵盾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后来晋国又连续两次对秦胜利 , 而且又遇到了周王室即将倾危的事件 , 那时候摇摇欲坠的周王室就是如此 , 三天两头的要扑街 。 这次匡扶周王室的还是晋国 , 只不过不再是晋公 , 而是赵盾 。 从那时开始 , 由于赵盾的地位合法性问题 , 齐、鲁二国便不再参加赵盾每年组织的会盟了 , 当然像宋、陈、郑、卫这样的诸侯国还是不得不照例参会 。 虽然没有明显得征兆 , 但齐国的不承认 , 导致了晋国不再是雄霸天下 , 而只是控制中原了 。

后来赵盾的一个兄弟干脆杀害了晋灵公 , 扶植了晋灵公的叔叔晋成公上位 , 晋成公的名字很好记——黑臀 。 他在位期间晋国打赢秦国一次、打赢楚国一次 , 但从他之后晋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

楚国著名的楚庄王出兵包围了晋国最亲近的附庸郑国 , 当晋国派兵来救的时候 , 郑国已经为了求生存投降了楚国 , 并与楚国合并一处击败了晋军 。 两年后晋国再次派兵想夺回郑国 , 结果又被楚国击败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被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

与此同时晋国在对秦国的历次战争中依然不断的取得胜利 , 其在诸侯国中依然还处于最强地位 。 后来当齐国讨伐鲁国的时候 , 鲁国跑来向晋国求援 , 这对于晋国来说可是个染指东方的大好机会 , 于是晋国联合鲁、卫 , 三国联军攻打齐国 。 齐国此时早已不是桓公时期的齐国了 , 在今天的济南被联军击败 。 鲁国的国君在胜利后出于礼数 , 亲自跑去见晋景公 , 结果晋景公小看了鲁国 , 对其傲慢无礼 , 于是鲁、晋盟约撕裂 , 鲁国把晋国的小弟郑国打趴下了 。 (没错 , 每次只要有人对晋国复仇 , 都会先把怒火撒到郑国头上 。 )

当时由于交通的不发达 , 很多离的很远的诸侯国就像“天外来客”一般神秘 , 直到晋景公16年的时候 , 晋国才和远在江南的吴国有了往来 。 而且两国一见如故 , 发现他们之间的真的有一个共同语言 , 那边是讨伐楚国 。 晋、吴的联盟可以说让楚国瑟瑟发抖 , 并且使得依然开始衰落的晋国“回光返照” 。 公元前557年 , 楚国在今天的平顶山大败 , 后来晋、吴又多次联合攻楚 , 使得楚国的不依不饶自此停止 , 不再敢主动出兵晋国 。 这里还要顺便提一句的是 , 在此期间 , 晋对秦的战争又连续取得N次胜利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晋、吴联合伐楚

但是此时的东方大国齐国已经发来大队人马 , 占领晋国朝歌城、报了当年晋国伐齐之仇 。 被打趴的晋国幸好当年救过宋国 , 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 。 由于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当年周武王分封的前朝商朝的王室后裔 , 所以虽然国力弱小 , 但其地位崇高 。 此时面对齐国的强攻 , 宋国出面组织会盟 , 把齐、晋、楚、秦当时最强的这四位召集到宋 , 说反正你齐国也报了仇了 , 就别再打了;你们晋、楚二国以后也不要再打了 , 你们打来打去无非就是打各自的小弟而已 , 这样 , 你们让各自的小弟认对方为大哥 , 这事不就解决了么;你秦又一直打不过晋 , 又何必还要如此不依不饶呢?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结果宋国的这一调节方案居然成功了 , 让当时的中原各国从公元前546年开始连续五年再无战事 。 形成了晋国的附庸国每年朝见楚国的国君、楚国的附庸国也一样要朝见晋国国君、齐、秦二国谁也不朝见的稳定格局 。 但这一会盟协议的达成 , 并不是什么大家给宋国面子之类的 , 而是各国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做出的决定 。 比如齐国早已不像之前那般强大 , 真的没必要继续对晋出兵;楚国迫于晋、吴联盟的压力 , 本来就盼着不要再打了;秦国表示这些年来无论晋国如何衰落 , 还是真心打不过呀;而最后的晋国之所以明明对秦、楚有优势 , 但依然同意这一方案的原因在于——内部出乱子了 。

在连年征战的过程中 , 六卿在晋国的权势不断扩大 , 到晋历公的时候看不下去了 , 打算把六卿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 。 但是当他先期抓了六卿中的两位时 , 由于实在找不到杀他们的理由又把他们放了 , 结果被释放的这两位干脆回头杀了晋历公 。 从此晋国成了六卿争夺各自地盘的场所 , 晋公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六卿势力范围

有一年得力盟友吴国来使觐见 , 结果见的居然是六卿当中最强的三位赵文子、魏献子、韩宣子 , 在席间这三卿的言论俨然是可以替晋公决定一切晋国事务的 , 所有吴国使臣回国后对吴王断言:“以后晋国的争权必将落入赵魏韩三家之手” 。

果然 , 后来在六卿角逐的过程中 , 知伯、赵、魏、韩四家瓜分了战败的另外两卿的土地 , 那两卿皆逃往齐国避难 。 晋国国君对这四位的表现很是生气 , 但自己又没能力与之对抗 , 于是写信给齐、鲁求二国出兵讨伐这四大家族 。 结果消息被四卿得知 , 先下手为强起并攻打晋公 , 晋公也打算到齐国去避难 , 结果路上就病死了 。 从此晋国大小事务皆出于知伯之手 , 赵魏韩三家密谋杀死知伯 , 瓜分了知伯的所有封地 。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都知道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散碎知识点 , 但晋国清晰脉络在这里// //

赵、魏、韩势力范围

就这样三家成为晋国的共同领导者 , 后期发展三家不必朝拜晋公 , 而晋公需要挨家朝拜三卿的程度 。 直到周王室册封赵魏韩为从三卿升格为三国 , 赵、魏、韩正是跻身诸侯国之列 。 此时晋公仅仅是住在一个被三家安排的小小城池当中名存实亡的国君而已 , 而且就这小小的城池由于三家谁也不愿意从自己的土地上拿出来给晋公用 , 导致末代的晋公住所迁来迁去、流离失所 , 最后韩家的韩姬杀死了最后一代晋国国君晋静公 , 自此晋国彻底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