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摘 要:曾业英在其发表于2017年第9期《史学月刊》上的《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一文中认为:长期以来 , 学术界形成的蔡锷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这一共识 , 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 , 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 经查 , 曾业英此文的诸多论述并不符合史实 , 其所谓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的结论不能成立 。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

蔡锷(1882-1916) , 字松坡 , 号击椎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业英在2017年第9期《史学月刊》上发表《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以下简称“曾文”)一文 , 认为:长期以来 , 学术界形成的蔡锷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这一共识 , 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 , 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 梁启超不过是在当时人们对“护国英雄”蔡锷的尊崇和景仰的社会大环境下 , 为给蔡的早期生平增添一个不大不小的亮点 , 并借此展现一下自己在自立军勤王起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 以博得更多的“点赞” , 而有意编造的一个“可爱者不可信 , 可信者不可爱”的美丽故事而已 。 然而 , 笔者经过认真查考后认为 , 曾文诸多论述并不符合史实 , 其所谓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的结论不能成立 。 为了对历史负责 , 对蔡锷负责 , 对广大读者负责 , 笔者不揣浅陋 , 特作此文 , 以与曾文作者商榷 , 并求教于方家 。

一、《蔡松坡遗事》并非“首开了这一说法的记录”

曾文认为:蔡锷逝世后 , 国内众多报刊虽然发表了各地一大批悼念文电、纪念会演说词 , 但却没有一人以任何形式言及他当年回国参加过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 。 “迄今所见 , 梁启超这篇纪念蔡锷逝世10周年的演说词 , 可以说是首开了这一说法的记录 。 ”(曾业英:《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 , 《史学月刊》 , 2017年第9期 , 第64-73页 。 以下引用此文 , 不另标注 。 )曾文所谓梁启超这篇演说词 , 就是其“1926年11月4日在北京清华学校蔡锷‘十年周忌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 即由梁启超弟子周传儒笔记 , 发表于1926年11月8日北京《晨报》的《蔡公松坡十年周忌纪念特刊》上的《蔡松坡遗事》一文” 。 (详见下图)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

但据笔者查考 , 曾文上述结论与史实严重不符 。 姑举以下数例说明之:

1916年12月16日 , 梁启超在蔡锷母校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其前身为南洋公学)发表演说 , 其中就提及蔡锷参加1900年自立军起义之事:“公(指蔡锷——引者)在汉口谋革命 , 同事者五人 , 唐才常其一也 。 后事败 , 公得脱 , 即东走日本 。 ”(详见下图)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

1916年12月20日 , 梁启超又在《大中华杂志》刊发《祭蔡松坡文》一文 , 再次点明蔡锷参加自立军起义一事:“庚子汉口之难 , 君之先辈与所亲爱之友 , 聚而歼焉 , 君去死盖间不容发 。 君自发愤而治军 , 死国之心已决于彼日 。 ”梁氏此文问世之后 , 一时洛阳纸贵 , 并于上世纪30年代被夏丐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编入初中国文教材而使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此文被蔡端先生收入其1982年所编之《蔡锷集》、又被毛注青收入其1983年所编之《蔡锷集》 , 并被各种版本的梁氏文集所收录 , 因而流传甚广 。 由上可见 , 梁启超明确提及蔡锷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之事 , 比曾文所断言的“首开了这一说法的记录”的1926年梁启超《蔡松坡遗事》一文整整早了10年 。 (详见下图)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

1916年至1926年之间的十年中 , 梁启超又曾多次提及蔡锷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之事 。 1920年 , 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之二十五节中说:“黄遵宪、熊希龄等设时务学堂于长沙 , 聘启超主讲席 , 唐才常等为助教 。 启超至 , 以《公羊》、《孟子》教 , 课以札记 , 学生仅四十人 , 而李炳寰、林圭、蔡锷称高才生焉 。 ……启超既亡居日本 , 其弟子李、林、蔡等弃家从之者十有一人 , 才常亦数数往来 , 共图革命 。 积年余 , 举事于汉口 , 十一人者先后归 , 从才常死者六人焉 。 启超亦自美洲驰归 , 及上海而事已败 。 这里 , 梁启超虽然说追随他到日本的时务学堂学生 , “十一人者先后归” , 但这十一个人 , 除了林锡圭、李炳寰、蔡锷三人外 , 其他人的名字没有一一点明 , 但时务学堂头班学生唐才质在《唐才常烈士年谱》中则说得很完整:“(1899年)秋七月 , 公(指唐才常——引者)资送范源廉、蔡艮寅(后改名锷)、唐才质赴日本留学 。 戊戌政变以后 , 时务学堂学生感于当时社会黑暗势力之压迫 , 分别冒危险经上海而到日本者 , 有林锡圭(官书称林圭)、李炳寰、田邦璿、蔡钟浩、周宏业、陈为鐄、朱茂芸、李渭贤等 , 合计共为十一人 。 ”

1922年12月25日 , 为纪念云南护国起义6周年 , 梁启超为南京学界全体公开讲演时说:“(在日本)我们又一块儿做学问 , 做了差不多一年 , 我们那时候天天磨拳擦掌要革命 , 唐先生便带着他们去实行 。 可怜赤手空拳的一群文弱书生 , 那里会不失败 , 我的学生就跟着唐先生死去大半 。 那时蔡公正替唐先生带信到湖南 , 幸免于难 。 此外还有近年在教育界很尽些力的范源廉君 , 也是那十几个学生里头漏网的一个 。 蔡公旧名本是艮寅两个字 , 自从那回跑脱之后 , 改名蔡锷 , 投身去学陆军 。 ”此文后来题名为《护国之役回顾谈》 , 为梁氏的各种文集和有关蔡锷的纪念集子所收录(199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忆蔡锷》一书中收录此文) , 流传甚广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梁启超本人之外 , 知道蔡锷曾参加自立军起义之事者还另有其人 。 自立军起义的发起者之一康有为在1923年所撰《唐烈士才常墓志铭》中写道:“才常遂尽鄂、湘之士众 , 欲以力胁武昌 。 令林圭立之 , 蔡锷、范源廉咸从焉 。 其奔走疏附 , 皆梁启超时务学堂高才生也 。 ”其弟子张篁溪(名伯桢 , 1877-1946)1904年赴日留学后 , 广泛地接触革命党人 , 直接参与革命活动 , 并通过亲见、亲闻而大量记录我国早期民主革命史实 , 留下了《记自立会》《自立会始末记》《同盟会革命史料》《华兴会革命史料》《兴中会革命史料》、《宗社党史料》《“苏报案”史料》等具有很高史学价值的史料 。 其中《自立会始末记》明确记载:“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应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引者)夏秋之间 , 唐才常与梁启超、林圭、秦鼎彝(力山)、吴禄贞等会于日本东京 , 共商拟于长江沿岸利用会党举义 , 借以夺取武汉以为基地;乃推林圭为首 , 回国与各会党联系 , 因林圭与哥老会中人多所素习 , 易于结纳故也 。 同行者有秦鼎彝、蔡艮寅(松坡)、田邦璇、傅慈祥、黎科、郑保晟、蔡承煜等人 。 ”

以上史实充分证明 , 曾文所谓梁启超1926年《蔡松坡遗事》一文“首开”蔡锷参加1900年自立军起义“这一说法的记录”的结论 , 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 因而不能成立 。 (未完待续)

(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3期)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