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 , 的确是由于其在几千年汉字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所决定的 。 关于书法的特征 , 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 , 特别是汉唐以来 , 各代各类书论均作过叙述 , 但大都集中于某一方面 , 真正系统的论述不是很多 。 下面 , 我结合多年来的书法实践和思考 , 谈谈自己的看法 。

我认为书法的特点或特征至少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以汉字为对象

这是书法的基础特征 。

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表现的艺术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没有中国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 , 不以汉字为表现对象 , 中国书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汉字的字形在世界文字园林中是独一无二的 , 它既具有严格的规定性 , 又具有强大的可塑性 , 这种汉字固有的特征给书写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和情性表现空间 , 也给欣赏者书法提供了厚实的审美基础 。

一方面 , 汉字经过长期演进 , 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身的原则性和规定性 , 其书写非常规范 , 多一横少一点都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字 。 每种书体都有其自身的书写规范 , 即使是草书 , 也不可以潦草随意 , 要符合严格的书写之"法" 。 如果不遵守书之"法" , 就会出现谬误 , 甚至会闹出笑话来 。 为什么要遵守这个原则呢?主要是由于文字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 , 形成了深刻的逻辑关系 , "形、声、意"交相辉映就是中国汉字构成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原理 , 如果不遵守这一原理 , 就会使汉字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举个例子 , 一个"灵"字 , 过去写作"靈" , 由下而上 , 一个巫 , 三个口 , 一个雨 , 可以理解为用巫术或巫法通过"口"不停地祈求 , 雨至了 , 谓之"靈" 。 而今天改成"灵" , 无论如何找不到原来文字中所蕴含的意义了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再比如一个"听"字 , 过去写作"聽" , 要"聽"必用耳 , 而它的右半边表示一心相直(诚实之意) , 或引深为德行和功用 , 这恰恰就是"聽" 。 而今改为"听" , 无论是"口"还是"斤"都感觉不到听的意思了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因此说 , 书法用字还是应当尊重传统 , 以繁体字或者叫正体字为主 。 这一点 , 周恩来总理曾讲过 , 对书法家和书法工作 , 不能强求按照简化字的规范进行 。 目前 , 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书法展赛基本都要求字字有出处 , 正体现了汉字书写规范性的要求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另一方面 , 汉字的字形具有强大的可塑性 , 受此影响产生了丰富的书体 , 每一种书体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 也都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点 。 汉字产生之初的甲骨文 , 就以非常简省的线条抽象概括地表现了世间诸象 , 这种最早的文字天生就具备了对称和均衡的规律 , 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嬗变奠定了基础 。 秦代的篆书将这种对称性和均衡性推向了极致 。 汉代的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 更为流畅 , 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 。 晋代的行草具有流便简省的特征 , 因势赋形 , 灵动隽秀 。 唐代的真书又将汉字的朴茂端庄和规模整饬推向高潮 , 为后世所重 , 奉为楷模 。 从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就能够看出汉字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 诸体各异 , 特性 鲜明 , 为书法的艺术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二是以笔墨为工具

这是书法的工具特征 。

古人称"书法"为"翰墨" 。 "翰"的本意是高空长羽 , 指长而坚硬的羽毛 , 后借喻毛笔 。 "墨"是指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 。 这种以"翰墨"指代的称谓正说明了书法的工具特征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毛笔是中国古人的一项伟大发明 , 它在出现起初是为了实用 。 古人在硬杆上裹上毫发进行书写 , 发现"硬而直的木杆"能够解决执笔的便利问题 , "裹束的软毫"能够解决蕴墨问题 , 这种下柔上刚的工具为连续书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继而 , 这种从实用出发的工具 , 为后世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表现空间 。

我们说毛笔具有尖、齐、圆、健 "四德" 。 当笔管上提时 , 可使笔毫聚拢 , 末端形成椎尖形 , 这种用笔尖书写的线条就会显示出锋棱 , 较易传神 。 笔管下按时 , 笔尖压平 , 中无空隙 , 运笔时万毫齐力 , 就会出现厚重的线条 。 笔毫圆满 , 则毫毛充足 , 书写蕴墨充分 , 书写时笔力完足 , 挥运便能圆转自如 。 笔腰弹力劲健 , 就可以在笔毫重压后再提起时 , 随即恢复原状 , 这种笔的弹力保证了书写的连续和快捷 。 同时 , 由于毫毛选择的不同 , 又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书法表现风格 。 如选用狼毫等健毫 , 则风格健劲;选用羊毫等柔毫 , 则姿媚丰腴的;使用兼毫 , 则刚柔相济 , 表现丰富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墨"对于书法而言尤为重要 。 一方面它直接参与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 。 我们常说"挥毫运墨"、"笔墨相发" , 就是讲毛笔只有与墨相结合才能进行书法艺术创作 。 另一方面作为成果的书法作品 , 保留和传承下来的是墨迹 。 从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中 , 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用墨很有讲究 , 唐代张彦远曾说 , "墨分五色 , 焦、浓、重、淡、清" , 在书写的过程中 , 墨自然出现的干枯浓淡的变化过程 , 产生出丰富的层次 。

总之 , 笔墨是书法最基本的工具 。 至于纸和砚却不是必须的 。 我们知道 , 书法未必都是写在纸上的 , 也可以写在布帛上、竹简上、石条上、素壁上、摩崖上等等 。 至于砚更不是必须 , 尤其是现在普遍使用墨汁 , 砚已经失去研墨的功用 , 只是作为一种盛墨和校笔的工具 , 一些情况下可以被碗或碟所代替 。 因此说只有"笔"和"墨"才是书法创造的必要条件 , 应当成为书法的一个基本的工具特征 。

三是以线条为基础

这是书法的构造特征 。

我们知道 , 书法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线条 , 这是书法作为"字"来表现的基本材料 , 这个基本材料的质量 , 决定着书法的质量和水平 。 线条是墨迹的运动轨迹 , 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有方向性和不可重复性的书写过程 , 这个过程与结果是同步产生的 , 是一次成形的 , 因此没有重复和进行再次制作的可能 。 所以也叫做积久之功瞬间完成 , 可谓厚积薄发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感知的就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欣赏者与书家沟通的桥梁 。 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从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 , 心灵上得到慰藉、净化和震撼 。 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生命体的美,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 。 他将书法的线条比喻作人的"筋"、"骨"、"血"、"肉" , 指出"书若人然 , 须备筋骨血肉 。 血浓骨老 , 筋藏肉莹 , 加之姿态奇逆 , 可谓美矣"( 《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 。 我们所说的"颜筋柳骨"也正是由于在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中线条特色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美学感受 。

我认为 , 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力量感" 。 线条的力度是书法审美的基础 。 一般而言,下笔有力,线条就美 。 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说道:"下笔点画 。 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 而这种力度的表现需要掌握书写的技巧 ,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书写功力 , 经过长期训练 , 使书写者的指、掌、腕、臂协调运动 , 在书写的瞬间通过对笔毫进行"绞""转""擫""拓" , 留下力道充盈 , 线质厚重的墨迹效果 。 如果技术未掌握或功力不够 , 笔力就显得薄弱,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 需要说明的是 , 这个力 , 不是搬运之力 , 也不是托举之力 , 所执之笔 , 也不是掘地的锄头 , 没有书法功力 , 单纯靠蛮力 , 写出的字很多时候是弱不禁风的线条 。 林散之先生的字甚有力道 , 但他老先生绝不是一个"大力士" 。 所以 , 这个"力" , 准确意义上讲是"功力" 。 而这种功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 , 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方可见蹊径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二是"立体感" 。 书法线条具有非常奇特的功能 , 它能够使停留在二维平面上的笔画给人以"三维立体"的感受 , 这也正是书法线条的魅力 。 具有立体感的线条就沉着、浑厚 , 能够在线条中蕴藏丰富的信息 。 那么怎样才能使线条具有立体感呢?这就是被书家奉为圭臬的"中锋用笔" 。 只有中锋用笔 , 才会出现古人所述的"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等立体效果 。

当年董寿平先生在辅导我书法时 , 就把中锋用笔当作书法修炼的基本功夫来要求 , 认为唯有如此 , 线条方能扎实 , 下笔方能有力 。 你们一定要铭记 , 在基本功的培养上没什么捷径可走 , 特别是在线条的锤炼上必须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四是以结体为支撑

这是书法的形体特征 。

林语堂曾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 , 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 , 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 。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汉字的书写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 , 主要是由于其字形结构本身具有美感 。 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 , 但又具一定的弹性而不是僵化的 。 在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 , 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 , 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 。 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 , 汉字总是千变万化的 。 正因此 , 我们才说千人千面 , 各具特色 。

古人对书法的结构形态有很多论述 。 如东汉蔡邕在《笔论》说道:"为书之体 , 须入其形 , 若坐若行 , 若飞若动 , 若往若来 , 若卧若起 , 若愁若喜 , 若虫食木叶 , 若利剑长戈 , 若强弓硬矢 , 若水火 , 若云雾 , 若日月 , 纵横有可象者 , 方得谓之书矣 。 "他在《篆势》中又描述到:"或龟文针裂 , 栉比龙鳞 , 纾体放尾 , 长翅短身 。 颓若黍稷之垂颖 , 蕴若虫蛇之棼缊 。 扬波振撇 , 鹰跱鸟震 , 延颈胁翼 , 势欲凌云 。 "崔瑗在《草势》中也说:"草书……抑左扬右 , 兀若竦峙 , 兽跂鸟跱 , 志在飞移 , 狡兔暴骇 , 将奔未驰 。 "书法说到底是形象表现艺术 , 由形而生 , 由形而出 , "形"——结体至关重要也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我们现今所解的历代名家 , 所以呈现出诸体各异的面貌 , 关键在于字形结构的特征不同 。 举个例子说 , 中国书法在经历了汉唐、两晋辉煌之后 , 到宋代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之态:苏东坡的字如石压蛤蟆 , 略显扁平;黄庭坚的字如长枪大戟 , 笔画舒伸;米芾的字如风樯阵马 , 八面出锋;蔡襄的字结体端庄 , 工致雍荣 。 宋徽宗的字则如铁线搭铸 , 挺拔瘦劲 。 因此 , 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会这种结构变化产生的审美差异 , 从中领略各位书家的书写风格 。

五是以节奏为韵律

这是书法的音韵特征 。

早在唐代 , 张怀瓘就把书法同音乐相提并论 , 认为如果没有"独闻之听" , 是无法来讨论书法这"无声之音"的 。 近代以来的学者 , 同样赞成这一观点 。 宗白华说:"中国的书法 , 是节奏化了的自然 。 "徐悲鸿说:"中国书法……有如音乐之美 , 点画使转 , 几同金石铿锵 。 "沈尹默也说:"书法是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 "历代大家都将书法比作音乐 , 正是看到了书法中蕴含的"韵律"之美 。

书法本是一种视觉艺术 , 但是却能够较其他艺术形态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音乐美 , 主要是由于书法作品的欣赏更容易让人回溯其创作过程 , 感觉作品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奏 。 欣赏者可以从作为结果的书法作品中 , 体验到书写者创作时的心态和过程 。 通过欣赏书法的作品的点画运行轨迹 , 字组排列秩序等内容 , 感受到一种时间推移的美学印象 。 正是在这一点上 , 它与音乐产生了通感 。 这种通过空间的连续变化而产生的节奏 , 造成了一种前后推移、具有内在逻辑的视觉关系和时间绵延的节奏序列 。

从创作者来讲 , 这种节奏产生的原则就是阴和阳的对比变化 。 "阴阳"是节奏产生的本源 。 落实在书法形式上,就是空白与墨迹的对比,空白大小的对比,空白形状的对比,墨迹点线的对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的对比 。 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含有节奏的元素 。 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起伏上下运动产生的"提、按、顿、挫、转、折、方、圆"等各种运动特征,使墨迹线条在构成过程中"松紧、轻重、缓急"的变化形态 。 笔的运动方式不同 , 就会产生不同的节奏韵律 。 因此说 , 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都是书法审美的内容 。

六是以技法为手段

这是书法的技术特征 。

鲁迅先后曾说:世上本无路 ,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 书法也一样 , 书法本无法 , 写的人多了便有了法 。

汉代以前 , "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序》) , 没谁强调"法" 。 东汉后期 , 随着隶书的成熟 , 写字被称为"书艺"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些文人士大夫尊奉老庄学说 , 热衷谈玄论道 , 写字被称为"书道" 。 唐宋以后 , 技法、法度备受推崇 , "书法"一词应运而生并逐渐流行 。 因此说 , 自东汉起 , 人们对汉字书写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实用"功效 , 而是有了形而上的美学的要求 , 自此 , 书写技法就成为"写字"提升为"书法艺术"的必经门径 。

书法技法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 是书法登堂入径之道 , 古代技法多为秘传 。 如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 , 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 , 文姬传之钟繇 , 钟繇传之卫夫人 , 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 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 后来二王技法传至七世孙智永 , 智永传虞世南 , 虞世南传陆柬之 , 陆柬之传陆彦远 , 陆彦远传张旭 , 张旭又传颜真卿 。 可见技法之于书法是多么的重要 , 得法者登堂入奥 , 不得法者 , 门外徘徊 。

正因此 , 每个时代的书法学习者都对技法孜孜以求 。 现代以中国美院陈振镰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更是对书法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解剖 , 制定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 , 近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书法骨干 。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邱振中先生更是将书法技法分解成167个练习 , 反映出当今时代对书法技法研究的精细化程度 。

而技法的内容主要包括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 。 具体的技术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专门阐述 。

七是以精神为寄托

这是书法的情性特征 。

尽管技法非常重要 , 但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高深艺术 , 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还承载着精神价值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道:"扬子以书为心画 , 故书也者 , 心学也 。 "孙过庭在分析王羲之的各件作品时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 , 书《画赞》则意涉瑰奇 , 《黄庭经》则怡怿虚无 , 《太师箴》有纵横争折 。 暨乎兰亭兴集 , 思逸神超;私门诫誓 , 情拘志惨 。 所谓涉乐方笑 , 言哀已叹 。 "因此他认为书法可以"达其情性 , 形其哀乐" 。 清代王澍认为颜真卿"《祭季明稿》心肝抽裂 , 不自堪忍 , 故其书顿挫郁屈 , 不可控勒 。 此《告伯文》心气和平 , 故容夷婉畅 , 无复《祭侄》奇崛之气 。 所谓涉乐方笑 , 言哀已叹 。 情事不同 , 书法亦随以异 , 应感之理也 。 "韩愈评论唐代狂草大家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 , 有动于心 , 必于草书焉发之 。 "据说张旭嗜酒如命 , 经常大醉后叫喊奔跑 , 然后挥毫作书 。 有时作出超常癫狂之举 , 竟将头发浸在砚台里 , 然后大书特书 , 挥洒情感之态 , 已达到如醉如痴、无以复加的境地 。 当代伟人毛泽东 , 在书写自作词"沁园春?雪"时 , 一腔热血化作指点江山之翰墨 , 洞达天下 , 气势宏伟 , 真正无人出其右矣 。 书法的形象就是这样通过书家内心的感受并化作抽象的点线形式表达出来 , 成为是精神和情感的外化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因此 , 我们说 , 字的外形写得好看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 , 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 , 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 。 正是由于书法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 古人认为"字如其人" 。 刘熙载说:"书 , 如也 。 如其学 , 如其才 , 如其志 ,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 "傅山更是明确提出"作字先做人 , 人奇字自古" 。 正因此 , 道德、学问、文章 , 都是人格的一个部分 , 为书法格调的确定提供了佐证 。

八是以自然为追求

这是书法的本质特征 。

最近 , 沈鹏老先生为我的新作《弟子规》题字"学书规范 , 道法自然" , 简短八个字 , 写出了中国书法的境界和本质特征 。

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曾言:"书肇于自然 。 自然既立 , 阴阳生焉;阴阳既生 , 形势出矣 。 "表明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本源 。 因此书法达到一定的境界就可以溯本归元 , 回归自然 , 而这种状态就是历代书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

清代何绍基曾说"书虽一艺 , 与性、道相通" 。 这里所说的"道"就是"自然" , 是书法中一种很高的境界 。 "囊括万殊"就是指书法源于自然 , 反映自然;但是书法是书家的创造 , 是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 所谓归于自然 , 主要是指在书法作品中情感的自然流露 , 见不到技巧上的斧凿痕迹 。 正如苏东坡所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 这种无意乃佳效果的取得 , 主要是书法者长期有意追求(包括刻苦的书写实践以及临帖、读帖、观察自然等等)的结果 , 是"既雕既琢 , 复归于朴" 。 象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等都是富有"自然天趣"的杰作 。

那么 , 什么状态下书法才能够回归自然呢?我们知道 , 书法本是笔墨相生相发的书写过程 , 所展现所发泄出来的是书写者的气质和情怀,当书写者处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 , 或沉浸在某种特殊的心境下时 , 进入一种完全忘我的境界 , 心手相忘,笔墨相忘,天人合一 , 这个境界便是书艺所真正得以安顿的归宗 。 所以说 , 通过书法创作可以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相锲,活化生命意向的作用 。 正因此 , 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人的一种内修的方式,这种修炼已经不再是技术的训练和提升 , 而是一种道的感悟和精进 。 为此 , 我们说"技进乎道" , 就是要突破"技"的层面 , 上升到"道"的层面 , 这才是书法的最高追求 。

以上就是我对书法特征的一些理解 , 期盼大家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龍得胜讲书法——书法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