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东汉末年 , 群雄割据 , 逐鹿中原 , 经过一场场殊死搏杀的大小战争之后 , 才形成了最终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 而早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 , 诸葛亮就和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 , 进而谋取中原的战略设想 , 这便是有名的“隆中对” 。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 , 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

也许是因为诸葛亮的名气太大 , 很多人都记住了他这次的三分计 , 其实 , 早于诸葛亮七年 , 还有一个人在也提出了同样的战略构想 , 只不过他是对东吴之主孙权说的 , 说到这里 , 恐怕已经有人猜到这个人是谁了 , 没错 , 他就是鲁肃鲁子敬 。

说到鲁肃 , 其实他在演义中的戏份并不少 , 但是他呈现给众人的就是一个木讷 , 老好人甚至还有些怯懦的窝囊废形象 , 然而 , 如果翻看《三国志》及斐松之的注解 , 你就会发现 , 真正的鲁肃却并非如此 , 相反 , 他可是个有许多过人之处非常了不起的人 ,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 , 他的才能智谋并不比诸葛亮逊色多少 。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 , 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

鲁肃出身富裕家庭 , 他这个人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慷慨大气 , 当初周瑜还是个地方官的时候 , 曾经去过鲁肃家借粮 , 鲁肃毫不犹豫的就把家里两个大粮仓的其中一个给了周瑜 , 通过这件事 , 周瑜看出鲁肃不是一般人 , 之后两人成了非常铁的哥们 , 千万不要以为鲁肃只是对当官的大方 , 他对周围的老百姓出手同样也很大方 , 常常为赈济穷人而卖地 , 所以“甚得乡邑欢心” 。

而在正史中 , 如果要找一个即有眼光、有勇气 , 又深谙权谋人心 , 还能洞察天下大势的人 , 那么毫无疑问 , 鲁肃必定是其中的佼佼者 , 诸葛亮有著名的“隆中对” , 鲁肃则有堪称东吴基本国策的“榻上策” 。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 , 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

话说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权的时候 , 鲁肃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 但是孙权见过鲁肃之后 , 对他很是看重 , 于是散会后单独把鲁肃留了下来 , 添酒回灯重新开宴 , 俩人接着一边小酌一边聊天 。

鲁肃的能力并非只是体现在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上 , 他洞察人心的能力同样非同小可 , 面对鲁肃 , 孙权算是掏了心窝子 , 和他和盘托出自己的抱负“今汉室倾危 , 四方云扰 , 孤承父兄馀业 , 思有桓文之功 。 君既惠顾 , 何以佐之?”也就是孙权打算效法春秋时期的齐桓晋文 , 搞“尊王攘夷” 。

没想到 , 鲁肃听了孙权的话 , 微微一笑 , 说出了更大的宏景“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 , 以项羽为害也 。 今之曹操 , 犹昔项羽 , 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 , 汉室不可复兴 , 曹操不可卒除 。 为将军计 , 惟有鼎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衅 。 规模如此 , 亦自无嫌 。 何者?北方诚多务也 。 因其多务 , 剿除黄祖 , 进伐刘表 , 竟长江所极 , 据而有之 , 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 此高帝之业也 。 ”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 , 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就是鲁肃料定汉献帝下台是必然的趋势 , 而曹操也不可能被彻底消灭 , 他认为孙权应先立足于江东 , 而最终的目标应是自己称帝 , 也许是孙权刚刚才见到鲁肃 , 虽然对他这个人很是赏识 , 但要是此时便毫无保留的相信鲁肃也不现实 , 因此 , 很快便把这个话头给岔过去了 。

这就是鲁肃高明的地方 , 他早就一眼看破了孙权称帝的野心 , 然后给他找了一个理由 , 其实 , 当时谁都知道 , 黄祖、刘表是东吴必须剪除的势力 , 然而 , 鲁肃并没有以东吴的势力去谈此事 , 而是顺着孙权野心谈的 。

由此可见 , 鲁肃对孙权的心态把握得那是相当准确到位 , 这一年是建安五年 , 鲁肃不鸣则已 , 一鸣便是睥睨天下 , 建号称帝的大手笔 , 被世人称之为“榻上策” , 而直到七年后 , 才有了诸葛亮对刘备纵论天下大势的 “隆中对”出炉 。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 , 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

之后 , 孙权对鲁肃厚待非常 , 恩宠有加 , 富豪程度丝毫不减当初 , 没想到 , 张昭看不过去了 , 仗着资格老 , 言语间对鲁肃多有不敬 , 好在孙权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 对鲁肃越发看重 。

如果说力排众议联刘抗曹体现了鲁肃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 , 那么在连孙权都非常不满的情况下 , 依然主张将荆州借给刘备共同抗曹 , 则充分印证了他的卓越远见 , 而这一战略既是非常重要的 , 也是非常成功的 , 君不见当曹操听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的时候 , 震惊之下 , 连手中的毛笔都掉在了地上 。

同样 , 鲁肃这位同志还不缺乏胆量 , 在演义中堪称经典的桥段“单刀会” , 与历史恰恰相反 , 真实的情况是鲁肃邀请关羽单刀赴会 , 面对被后世称之为“武圣”的关羽 , 鲁肃丝毫无惧 , 不留一点儿情面的训斥了关羽一番 。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他早诸葛亮七年提出三分计 , 曾献一策吓坏曹操却成演义“窝囊废”// //

“我们国家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 , 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 , 没有立足之地 。 现在已经得到益州 , 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 , 那么就只求你们归还三郡 , 而你们还不从命 。 ”一番言辞激荡的话将关羽说的无言以对 。

然而 , 可惜的是 , 公元二一七年即建安二十二年 , 鲁肃病逝 , 年仅四十六岁 , 孙权亲自为他举行的葬礼 , 就连诸葛亮闻听鲁肃过世的消息之后 , 都为他悲哀 , 及至后来孙权称帝祭天的时候 , 也没有忘了鲁肃 , 对一众大臣说:“昔鲁子敬尝道此 , 可谓明于事势矣 。 ”

纵观鲁肃一生所行之事 , 又岂是演义中所体现出来的木讷怯懦的平庸之辈 , 实在堪称三国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极富远见卓识的大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