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1964年 , 河北省国防工办开始筹建先锋厂(代号376) 。 同年秋天 , 376厂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 , 厂址选在了太行山深处,、河北省曲阳县与阜平县交界的一个山沟里 。 这个厂是当时华北最大的常规兵器生产厂 。

自1964年9月26日破土动工以来 , 5000多民工和376厂职工一起劈山填沟 , 奋战56天 , 完成了土建工程;随后又用56天试制成功了半自动步枪 。 当时先锋机械厂以两个56天快速建厂、快速生产而闻名全国 。 先锋机械厂的双“五十六”精神当时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 , 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传奇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当年的建设者们就一个心思:“再苦再难也要干!”山区没有道路 , 杂草丛生 , 大家就开山辟路;没有宿舍 , 这些当年的年轻人就搭帐篷;连床都没有 , 就用玉米秸垫底打地铺;开山铺路清理碎石 , 用的是背扛肩挑小车拉......但大家从未抱怨过 。 为了加快工厂建设进度 , 无论是本厂工人 , 还是援建民工 , 大家都一样挑石头、担泥土 , 干部们以身作则带头上 , 晚上也是经常加班 , 甚至通宵干活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先锋厂与土岭村相邻 , 东、南、西三面环山 , 北面一条漫水河 , 过漫水河经韩家峪是一条唯一能进出的通道 。 八号是工读学校所在地 , 位于漫水河与土岭村之间 。

建成后的先锋厂分为行政区、生产区和生活区 。

行政区5号与6号生活区相邻 , 与31工具车间的3号和土岭村 , 构成了先锋厂的最外部份 , 这部份与生产区的1号约有四五里的距离 。

从5号行政区到1号 , 经7号职工宿舍是必经之地 。 7号爬上一个大坡 , 经过一个不大的山沟是2号的32机修车间 , 到达大坡的的顶部就能见到一个硕大的警报器 , 这就是1号的没有大门的门口了 。 每天的作息时间 , 就是由这个警报器发出来的 。 再向里走 , 就到了背靠南山的生产区 , 众多的生产车间就建在南山的脚下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先锋厂没有围墙 , 在行政区6号有省军区的驻军 , 担负着工厂的保卫工作 。

说是先锋农业机械厂 , 其实没有生产过一台农业机械 , 而天天都能听到是不断的枪声 。 这种现象就连土岭村的乡亲们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儿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据说 , 在建厂之初 , 也出过一些“笑话” 。 两个陌生人闯进了五号 , 被土岭的老乡发现 。 老乡们就一边与其搭讪 , 一边及时报告了保卫部门 , 经保卫部门调查核实 , 他俩确实是迷路人 。

土岭村是老解放区 , 村子虽然不大 , 但有相当好的群众基础 , 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 具备三线建厂选址必备的“进山、分散、隐蔽”的条件 。

先锋厂的第一代主要的技术骨干来自于四川296厂 , 其余的各类职工是从河北省许多单位筛选了又筛选、审查了又审查的合格人员 , 用当时的话说 , 那是“又红又专” 。

1966年刚进厂时 , 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睡在地铺上 , 一个挤着一个 , 半夜解个手回来 , 常常没地方睡了 。

当年到先锋厂去 , 可能不是我们自觉的行动 , 但是却是我们的自愿 。 正像三十年代的热血青年 , 你是留在“南京” , 还是北上“延安”一样 , 我们选择了先锋 , 就是选择了延安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由这样的一群人组织起来的先锋厂 , 不论是几个人的一个班组 , 还是上百人的一个车间 , 都透露着那么一股子劲头 , 那么一种革命的热情 , 那么一种拼命的精神 。

一不怕苦 , 二不怕死 , 向着目标奋发图强 , 先锋厂一开始就显露着与众不同 。

22车间杨广喜是铣工一组的组长 , 六级铣工 , 为解决机匣侧面倒角的工序 , 仅用两个晚上的时间 , 就设计出一套快夹工装 , 经使用提高效率近十倍 , 现在看来就是高级工程师也未必如此 。 当年在宿舍 , 他盘腿坐在床上 , 腿上放一张绘图板 , 一把三角尺 , 一支铅笔 , 在昏暗的灯光下 , 将他的设想画在白纸上的情形 , 至今难忘 。 那时的宿舍里竟然没有一张桌子 , 但是 , 条件越艰苦 , 越能锻炼人才 , 很多技术革新(那时不叫创新)就是在这条件艰苦的地方磨砺出来的 。 那时的单位不讲文凭 , 个人不讲索取 , 只讲奉献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1966年国庆节 , 先锋厂建厂还不到三年的时间 , 就己达到年产2.5万支枪的产量 , 并提前二个多月完成了任务 。 现在看来 , 在那样短的时间 , 那样简陋的条件下 , 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先锋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先锋厂按照上级的要求 , 接待了马里、坦桑尼亚外国客人 , 受到客人们的高度赞扬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老一代先锋人写下了几行对先锋厂真挚的留念:

留恋先锋诗一样的画卷 , 到南山坡捉蝈蝈 , 到东山采吸水石 , 到山沟沟里找最甜的红枣 。

留恋先锋 , 那香喷喷的枣卷;那甘甜的枣花蜜:还有那浑厚悠长的枣酒 。 那是一个离不开的枣的世界!

更留恋先锋 , 有过的那样一个火红的年代 , 那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 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

还记得31工具车间生产的锥柄堆焊立铣刀 , 比哈工的还好用吗?

还记得先锋厂食堂工友津津乐道的“过油肉” , 保定市都找不到吗?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大庆出了个王铁人(王进喜) , 先锋出了个焦铁人(21车间的师傅) 。

他们是最值得记住的人 , 值得记住的也有我们那暂短的、两年的时光 。

人们确实是记住了他们 , 不然为什么48年过去了 , 当人们重新又聚拢来 , 再回到那个地方 。

看看那曾经住过的石头房子 , 看看那工作过的车间 , 看看那里的乡亲们 。

那石头房子变成了楼房 , 无门少窗、空无一人;那车间有的倒塌破旧 , 有的只剩下地面和安装机床的地角螺栓;唯有那里的乡亲 , 依然是那样热烈 , 像久别的亲人重逢 , 热情迎接我们 。

乡亲们主动找我们攀谈 , 共同去追忆过往的事情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你们来了 , 邮局搬来了 , 寄信不用再跑北水峪;银行也搬来了 , 存款取款就在村里;特别学校建起来 , 孩子们上中学就在村子里;最方便的是看病 , 有个头疼脑热的 , 就到5号的卫生所 , 真是方便极了!

每当到了星期天 , 土岭的小商店就迎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 他们有的说着天津话 , 有的是唐山话 , 还有的是保定话 , 甚至还有四川话 。

土岭村民戏称 , 土岭村变成了土岭市 , 比灵山镇还热闹 。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曾经的华北第一枪厂 , 周总理赞誉该厂是“全国小三线的一面旗帜”// //

河北先锋厂搬迁到保定市以后的厂区办公楼(现已破产拆除)

然而 , 新世纪来临之初 , 却是国有企业的阵痛时期 。 在那个变革的年代 , 体制与市场的碰撞 , 使工人阶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 承担了沉重的改革代价 。 河北先锋厂这个华北地区最大的轻兵器生产企业从繁华到没落直至破产 , 带给这个快要被遗忘的群体——先锋厂新老职工的是下岗分流、失业漂泊 。 宽大整齐的厂房设备遭遇清算拍卖、威严挺拔的办公大楼也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破旧的家属区和厂区大门 , 矗立在瑟瑟秋风中 , 无声的诉说着历史的过往......

(本文资料由376厂孙丽飞、秦颖提供 编辑:邓龙)

免责声明

1、凡本号注明“原创”的作品 , 版权均属于“三线那些事儿” , 未经本号授权不得转载 。 已经本号授权使用的作品 ,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并注明“来源:三线那些事儿” 。

2、凡本号注明“来源:XXX”的作品 ,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 转载目的在于保护和发掘、利用三线文化和遗址 , “回忆三线往事、弘扬三线精神”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在15日内联系“三线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