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唐太宗是个口碑不错的皇帝 , 至少“表面功夫”做得比较扎实 。

按说“钓鱼执法”是君王驭下之道的惯用手段 , 但太宗却不屑于耍这种小伎俩 , 李世民多次表示 , 就算是朝中有奸佞小人 , 也必须光明正大地调查处理 。


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

李世民登基之初 , 为了肃清朝纲 , 广开言路 , 允许大臣们随意提意见 。 某次有个大臣上奏皇帝 , 希望他能远离小人 。 太宗便问:“究竟哪个才是小人呢?”这大臣是个墙头草 , 不愿得罪人 , 就是不肯说明 , 圆滑地说:“我这人是山野出身 , 识人不准 , 难免会看走了眼 。 不过我能向皇上提个测试小人的办法 。 以后您再跟臣下们说话时 , 阴沉着脸佯装发火 , 看看这些大臣们的态度 , 如果不受您影响继续保持意见的 , 说明他是个刚正的忠臣;如果看到您发火就立马服软顺从的 , 一定是个小人 。 ”

太宗听完这段话立马拍桌子翻脸 , 对这个大臣说道:“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是什么?是一条大河的主干和支流!作为这条河的主干 , 如果朕是浑浊的 , 又怎能要求支流变得清澈呢?身为一国之君 , 如果朕喜欢耍手段 , 又有哪个大臣会忠心耿耿呢?朕向来打着以诚治国的口号 , 就是因为瞧不起前朝皇帝对待臣子的肮脏手段 。 你的意见虽然可行 , 但不适合本朝 。 ”


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

李世民的这一席话 , 头头是道 , 不仅这个大臣没话说 , 恐怕每个听过这故事的人都会觉得李世民不愧为“千古一帝”!我们姑且不论《唐书》中的含水量 , 假设这段故事为真 , 那唐太宗一辈子当真活得光明正大吗?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

李世民在位时朝廷还有个和魏征齐名的老臣 , 为人处事刚正不阿 , 他就是尚书右丞刘洎 。 这人的性子有多刚硬?李世民曾亲口说刘洎“性最坚贞” , 在他亲征高丽之际 , 委任刘洎为顾命大臣 , 留守在长安辅佐太子 。

从这儿来看 , 刘洎可谓深得太宗信任 , 可刘洎最终又落得什么下场呢?李世民出征途中 , 感染了毒疮 , 病情非常严重 。 刘洎在长安听说皇帝病倒了 , 非常担心地说道:“陛下的病情如此严重 , 着实让人担心!”这本来是一句体贴的肺腑之词 , 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咬文嚼字 。 褚遂良与刘洎有过节 , 他在禀告太宗长安事宜时添油加醋地说刘洎在长安散播太宗命不久矣的谣言 。


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沽名钓誉”?从刘洎身上解读唐太宗// //

为了让自己的话更加可信 , 褚遂良还增加了不少细节 , 比如刘洎还说道:“虽说太宗病情堪忧 , 但国家的问题根本无需担忧 , 只要我们尽心尽力辅佐太子 , 国家必然安定 。 倘若有人对我持反对意见 , 那么杀掉就可以了 。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话不像刘洎说的 , 但李世民却对此深信不疑 , 也不派人查证 , 下旨让刘洎自尽 。

从这儿来看 , 李世民的“光明正大”也忒有限 , 一些“事不关己”的朝官 , 自然可以“高高挂起”;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君权 , 管你是什么人先杀掉再说!有些空话说得漂亮 , 但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