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作者公众号:鳄霸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1914年6月28日 ,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遭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枪杀 。 图为事件数日后 , 意大利报纸所刊登的暗杀插图 。
前篇: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上):百年前害死自己的万族帝国(见公众号:鳄霸)
奥匈帝国王储—— 斐迪南大公 ——遇刺的「塞拉耶佛事件」 , 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烟硝 。
哈布斯堡当局对这场战争毫无准备 , 帝国国防军在欠缺指挥协调与后勤规划的情况下仓促开进塞尔维亚 , 结果反被迎头痛击 , 开战之初就元气大损 。 帝国从此无力主导战局 , 只能寄望于盟友德国 。
更严重的是 , 胶着的战争状态让帝国政经体制和族群问题的沉痾一夕之间都猛爆恶化 。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胶着的战争状态让帝国政经体质和族群问题的沉痾一夕之间都猛爆恶化 。 图为描绘1916年8月 , 奥匈帝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多贝尔多之战」 , 是一战最血腥的其中一场战争 。 图中身着蓝色军装为奥匈帝国军人 , 绿色为意大利 。
▌都是「劣等种族」的错?德意志认同的催生
军方为了掩饰其军事上的无能 , 在塞尔维亚、波士尼亚、加利西亚等地「关门打小孩」 , 欺压自己子民 。 同时 , 帝国全境实施军事统治 , 掠夺耕马、搜购民生物资 , 致使粮食减产、物价飙涨 。 敌对的协约国实施经济封锁 , 更让奥匈帝国的民生雪上加霜 。 黑市商人趁机暴利盘剥 , 民众随人顾性命 。 工人被迫减薪 , 罢工频传 , 以致于当局得靠枪杆子来逼人上工 。
凡此种种 , 都让各族群原先仅存的一丝帝国认同丧失殆尽 。 1916年冬 , 帝国发生严重饥荒 , 匈牙利与其它臣属国拒绝向哈布斯堡王廷上缴粮食 , 各行其是 。 战争还没打完 , 奥匈帝国实质上已因生存问题而分崩离析 。 一战后期 , 多民族凑成的帝国军于前线频繁内讧、哗变 。 同族士兵纷纷聚在一起 , 先反过头来抢掠帝国前线的城镇 , 再逃回波兰、捷克等地的家乡 。
面对再也无法收拾的众叛亲离 , 最后竟连哈布斯堡王廷自身也不得不背叛自己——随着皇帝法兰兹.约瑟夫一世于1916年绝望的深秋驾崩 , 帝国失去了最后维持认同的象征 。 年轻的新皇帝卡尔一世于战争末期 , 背着盟友德国 , 秘密遣使赴法谈和 , 此举被最后仅存忠于帝国的德意志臣民视为叛国 。 600年的哈布斯堡王朝 , 至此气数已尽 。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奥匈帝国为了掩饰其军事上的无能 , 在塞尔维亚、波士尼亚、加利西亚等地「关门打小孩」 , 欺压自己子民 , 让各族群原先仅存的一丝帝国认同丧失殆尽 。 图为一战期间奥地利部队处决塞尔维亚人 。
战争期间 , 各民族叛离奥匈帝国的举动 , 是大大激化德意志人自我认同的关键 。
一直以来 , 奥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与德国的具有关键差异 。 相较于后者广获新兴中产阶级的支持 , 前者则主要来自于奥匈帝国统治阶级的意识型态 , 其反映的是德意志高级官僚与庙堂学者 , 歧视被帝国支配之异族的优越感(也包含反犹主义) , 并且也相对缺乏群众基础 。
此种德意志民族主义与哈布斯堡的跨国族主义有一个共通点:两者皆是某种殖民者式的认同 。 不过 , 由于奥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支持普鲁士的「小德意志方案」 , 主张让奥匈帝国的德语区与德意志帝国合并、且将其它部分作为附庸国 , 因而为哈布斯堡王廷所忌惮、并刻意利用别族牵制 。
然而时至一战爆发 , 这种建立在优越感上的德意志民族主义 , 突然被注入大量养分:德意志人痛恨那些不听命于当局的异族臣民 , 焦躁地认为奥匈帝国的失败 , 全要归咎于这些「劣等种族」的拖累 。 帝国要赢得胜利 , 就只能依靠德意志人 。 奥匈帝国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因现实的绝望更为激化 , 加深了原本就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 , 其表面声势也随着哈布斯堡王廷失去民心而逐渐扩大 。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一战的失败 , 让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痛恨那些不听命于当局的异族臣民 , 焦躁地归咎于这些「劣等种族」拖累帝国 。 图为一战的奥地利战俘 。
这种与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密不可分的德意志认同 , 透过那位在维也纳不得志、转往德国发展的奥地利绘画学徒—— 希特勒 ——今日我们已相当熟悉 。
然而姑且不论何种形式 , 民族主义对于此刻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而言 , 毕竟还是来得太晚 。 1918年秋 , 一战的尘埃已落定 , 世间已无奥匈帝国 。 更糟的是 , 当帝国的潮水退去后 , 众民族之中 , 只有高傲又悲愤的德意志人发现自己是唯一没穿裤子的 。
匈牙利早已实质上与奥地利分道扬镳 。 而捷克、波兰、南斯拉夫诸族 , 或已及时转投协约国阵营、或被战胜国视为受帝国压迫的受害者 , 并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民族自决」原则的保证 。 最重要的是 , 他们瓜分了原先帝国的经济命脉:谷仓、矿产以及工业重镇 , 要自己立国不成问题 。
至于奥地利的德意志人 , 如今只剩前帝都的环城大道、狭窄的多瑙河盆地、以及阿尔卑斯的山区诸小邦 。 他们几乎已一无所有 , 粮食自给率仅有3成 , 却仍是战胜国眼里的头号战犯 , 即将被求以高额的战争赔款 。 他们被四周邻居的怨愤敌意所包围 , 却尴尬地急需匈牙利的粮食和捷克的煤矿来渡过终战后的第一个冬天 。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奥地利的德意志人 , 是战胜国眼里的头号战犯 , 将被求以高额的战争赔款;他们被四周邻居的怨愤敌意所包围 , 却尴尬地急需匈牙利的粮食和捷克的煤矿来渡过终战后的第一个冬天 。
▌「与德国合并!」投奔老大哥的帝国孤儿
1918年10月30日 , 「西班牙流感」正大举肆虐维也纳 , 光是在此前一周就死了2,600多人 , 但仍有数以千计的群众不畏感染的风险 , 聚集在绅士街(Herrengasse)的下奥地利邦议院前 , 翘首期盼临时国民大会的开会结果 。
这些居于多瑙河畔的德意志人焦心等待新共和的诞生 , 但其中有不少人却唱着〈莱因河畔的戍卫〉(Die Wacht am Rhein , 即德意志帝国的非官方国歌) , 并且手持黑红金三色旗高呼:德意志民族永生!与德国合并!
然而 , 现场也看得到大量的红旗 , 「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越来越响亮 。
此起彼落的呼声之中 , 以「和平与面包!」最为真切 。 无论是爱国情操、伟大国族的赞颂、或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 , 对此刻前帝国的德意志人而言 , 都只是「和平与面包」的替换说词——「和平」为的只是「面包」 。
德意志人的资产多被新民族国家充公 , 而诸国对奥地利的经济封锁 , 依然持续着 。 农村抗拒供粮给都市 , 仅存的工厂也早因缺煤缺电而停摆 。 除了陆续返乡的军人和战俘之外 , 原帝国各地也有大量德意志人因恐惧遭异族清算 , 成为难民逃进维也纳 。
饥寒破落的前帝都 , 人口因此暴增到220万 , 充满着无所事事的原帝国官僚、愤闷焦躁的退伍军人、以及大批失业劳工——而此时奥地利首都以外的人口不过才约400万 , 根本无力负担首都的生计 。 帝国所遗留下的 , 是个「脑水肿」的孤儿 , 没有人相信它可以独立存活 。
与德国合并似乎就成了唯一的生路 。 前帝都的德意志人这时才急就章地拼凑起德意志民族认同 , 生涩地唱着要去莱因河畔为德国抗击法国的歌词 , 想要临时买票 , 抢搭「民族自决」的列车 , 投奔「都是一家亲」的隔壁老大哥 。 而正在组建的新共和 , 所扮演的角色仅是可抛弃式的临时收容所 。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前帝都的德意志人这时才急就章地拼凑起德意志民族认同 , 想要临时买票 , 抢搭「民族自决」的列车 , 投奔「都是一家亲」的隔壁老大哥 。 图为战后奥地利的战俘归国 。
先撇开不论战胜国接受德奥合并的机会渺茫 , 光是要怎么圈定奥地利新共和这个临时收容所的范围 , 本身就是个大难题 。 原奥匈帝国的德语区可粗略分成三大区块:维也纳及其周围腹地、阿尔卑斯山诸邦(萨尔兹堡邦、提洛邦 ......等)与奥地利南部(克恩腾邦、史泰尔马克邦)、以及狭长破碎的苏台德区 。
苏台德区复杂地嵌在捷克境内 , 要主张其为新共和的属地 , 最为棘手;而维也纳周围以外的奥地利诸邦则最为尴尬 。
维也纳周围以外的奥地利诸邦长久以来自视为被首都盘剥的外省 , 地方自保主义盛行、忿恨于维也纳的「天龙国人」既索要粮食物资又擅自替他们做主 。 一战期间叛变的帝国士兵曾在当地烧杀劫掠、停战期间义大利与斯洛维尼亚等国又趁乱入侵 , 让地方的仇外(包括仇犹)情绪高涨 。 各地土豪带领着农民组成乡土自卫队 , 剽悍地与外族争斗、也抗拒天龙国一厢情愿的装熟 。
西部的阿尔卑斯山诸邦更是自始就明确拒绝新共和、径自寻求生路 。 他们积极想投靠的对象是瑞士、巴伐利亚、或是德国西南的符腾堡邦与巴登邦 , 就是不愿再和维也纳有任何瓜葛——维也纳太犹太、太不「德意志」了 。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光是要怎么圈定奥地利新共和这个临时收容所的范围 , 本身就是个大难题 。 图为1918年 , 宣布成立「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时维也纳环城大道上的场景 。
即使是维也纳 , 也不想成为自己 。
维也纳催生的短命新共和 , 其注定曲折的命运 , 同时也反映在往后数年人们对这个国家始终不一致的称呼上:「德意志东疆」(der deutsche Ostmark)、「德意志山域」(Deutsches Bergbereich )、「多瑙日耳曼」(Donaugemanien)、「东南德国」(Südostdeutschland)——总之只要有「德意志/日耳曼」 , 名称中的其它部分不管叫什么似乎也无关宏旨 。
1918年11月12日的临时国民大会最终通过临时宪法 , 将这个国家称作「德意志奥地利」(Deutsch-?sterreich) 。 距今正好一百年前 , 奥匈帝国的悲剧落幕 , 「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了 。 隔年 , 它的国号在《圣日耳曼条约》中被战胜国眉头一皱、大笔一划 , 「德意志」没了 , 变成了「奥地利共和国」 。
它的悲剧才正要开始 。
作者公众号:鳄霸
奥地利的华丽衰亡(下):「德奥一家亲」的败战幻影//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