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简帛与《淮南子》新研

作者:杨栋(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淮南子》牢笼天地 , 博极古今 , 折中周秦诸子 , 集汉前思想之大成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 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北大简等简帛文献的大量出现 , 掀起了一股以出土文献对读校理古代典籍的热潮 , 成果纷出 , 新意屡现 。 但就《淮南子》而言 , 虽然前有老一辈学者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等间或利用甲骨、金文、简牍等出土材料校读《淮南子》 , 多发新论 , 信而有征;后有张双棣《淮南子校释》、萧旭《淮南子校补》等亦注意使用新出土简帛材料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 但整体看来 , 专注于利用出土简帛研究《淮南子》的学者比较少 , 所得成果仍稍显不足 。

简帛本《淮南子》尚未发现 ,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界以出土文献考察《淮南子》的热情 , 但《淮南子》的“类书”性质和杂采众书的成书方式 , 使其与诸多简帛文献都产生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如《淮南子》有多处征引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的痕迹;《原道训》《天文训》就宇宙起源问题的讨论与郭店简《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颇为相似;《缪称训》与郭店简《性自命出》论情文理相合;《览冥训》论御马一段文字当是采自银雀山汉简《唐勒》篇;《兵略训》与银雀山汉简“兵法丛残”十五篇亦有关涉 。 因此 , 辑录《淮南子》与出土简帛相合内容 , 进行文本对读 , 十分必要 。 一方面可以利用出土简帛校正《淮南子》 , 促进《淮南子》的文本校勘 , 加深《淮南子》的思想解读 , 并重新认识相关古籍的成书、真伪、定型、文本等问题;另一方面 , 以《淮南子》为支点 , 有助于进行释字、补正阙文、疏通文义等方面的简帛文本整理 , 亦有助于出土简帛的学派属性、思想来源及学术价值等问题的探讨 。 因此 , 运用出土简帛从事《淮南子》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学术意义 , 需要进一步展开 。

其一 , 利用出土简帛中的相关材料可以深入讨论《淮南子》文本的生成及流变 , 特别是其中“公共素材”的时代、来源与流传问题 。 《淮南子》采录了大量前代典籍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警句及民间谚语等“公共素材” , 这些公共素材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的重要材料 , 《淮南子》将其吸收进来 ,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其文学意蕴 , 加深了《淮南子》文本的文化元素 。 对这些公共素材的来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文本角度考察《淮南子》的成书 。 出土简帛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材料 , 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故事型公共素材 , 如上博简《容成氏》、郭店简《唐虞之道》讲述的上古帝王的传说故事 , 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记载的大量春秋战国历史故事等 。 这些故事又同时互见于《淮南子》和其他史传、诸子文献 , 不仅数量多 , 而且文本结构互有差异 , 故事情节有详有略 。 此类故事的综合探讨可以回溯《淮南子》的文本生成及文本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 进而从新的视角观照其他诸子文本的形成与流变 。 还有一类是说理型公共素材 , 如郭店简《语丛》、上博简《用曰》、马王堆帛书《称》、银雀山汉简《要言》皆是将格言、警句、谚语汇集成篇 。 《淮南子》中的《说山》《说林》两篇就是这类性质的文章 , 而且其他篇中也同样汇集了大量说理类短语 。 过去学者在笺释《淮南子》时多将这类材料简单地处理为“本自某书” , 如《淮南子·缪称训》“天弗能杀 , 地弗能薶也”句 , 《荀子·儒效》作“天不能死 , 地不能埋” , 《淮南子》看似本自《荀子》 , 但郭店简《太一生水》“此天之所不能杀 , 地之所不能埋 , 阴阳之所不能成”句 , 却让我们看到了这句话的更早形态 。 《淮南子》是本自《荀子》还是《太一生水》 , 抑或还有更早的源头 , 恐怕不能简单作答 。 类似的现象亦存在于《管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其他诸子文献中 , 因此在诠释这些文献时 , 一定要注意这些“公共素材”的时代和来源 。

其二 , 以学术史为中心 , 借助出土简帛佚籍厘清《淮南子》对先秦学术文化特别是诸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 《淮南子》不仅是淮南王众多宾客的集大成之作 , 也是战国后期知识与思想趋向融合会通的自然结晶 。 将《淮南子》还原到战国秦汉间学术传承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 可以很好地揭示出《淮南子》在战国与汉初学术史的转型时期所处的学术地位及文献价值 。 如后世多依据《韩非子·难势》将慎子列入法家重势一派 , 而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的问世 , 则让世人看到慎子不仅“精法循势” , 还杂糅道、儒二家 , 这些多不见于今本《慎子》及其佚文的思想特征 , 却在《淮南子·主术训》论君人之道时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挥 , 在《淮南子》与传世《慎子》相近文句外 , 又提供了新的资料与论据证实了《主术训》与慎子学派在思想上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 。 又如《淮南子·缪称训》不仅与《子思子》佚文有十二条相近文句 , 而且与一般认为是子思作品的郭店楚简儒家类著作屡屡暗合 。 竹简《性自命出》论“情”、《穷达以时》篇中的“时”“反己”、《成之闻之》的“反本”皆可在《缪称训》中寻得痕迹 。 出土简帛以更多例证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 另外 , 《淮南子·兵略训》还可与银雀山汉简“兵法丛残”《奇正》等篇相对读 , 裘锡圭先生即指出:“《淮南子·兵略》里有不少与《奇正》篇相合的内容 , 大概在编写《兵略》的时候 , 《奇正》篇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 ”《兵略训》与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亦有十四处对应内容 。

其三 , 以出土文献为支点 , 通过《淮南子》与互见文献的相关分析 , 进一步考察相关文献的作者与年代、传抄与定型、流传与真伪等诸方面问题 。 如《淮南子》明引《老子》文句五十八例 , 将《淮南子》所引《老子》与出土简帛本及传世通行本《老子》对读 , 《淮南子》所引《老子》既有与传世诸本《老子》一致的地方 , 更有与简帛本《老子》特别是北大简、帛书乙本相合的地方 , 《淮南子》保存了汉代古本《老子》的许多文本特征 , 为《老子》的校勘提供了较早的文本证据;通过文本对读 , 使我们对《老子》一书的发展、定型过程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 。 再如 , 银雀山汉简《唐勒》是一篇佚文 , 罗福颐先生最早指出《淮南子·览冥训》有一段文字与其相似 , 《淮南子》当是采自《唐勒》篇 。 据此 , 《淮南子》就可以作为推定《唐勒》及体裁相同的《大言赋》《小言赋》的时代标尺 , 为进一步探讨《唐勒》的作者及相关问题提供了便利 。

《淮南子》虽成书于汉初 , 但作为先秦诸子的殿军之作 , 其博采众长 , 融会贯通 , 实关涉战国秦汉间学术和文化的诸多内容 。 《淮南子》与出土简帛有大量相合或相近内容 , 通过文本对读 , 将《淮南子》放在战国秦汉间学术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 可以进一步厘清《淮南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 揭示《淮南子》在这一时期学术史中的地位与文献价值 。 同时以文本对读为突破口 , 可以重新考察《淮南子》的文本生成与编纂成书 , 进而关照早期文献特别是先秦诸子的文本形成及流变 。 将传世古书与出土文献进行文本对读 , 亦可以作为先秦两汉传世古籍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 推动传世古书和出土简帛的深入研究 , 解决早期中国相关文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5日 13版)

作者:2019年08月05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