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甘肃名将,受重伤,康熙亲自看望,留四个字,他一生受用不尽
潘育龙:一位随康熙西征的陇上名将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康熙
甘肃是生长名将的沃土 , 漫漫丝绸古道 , 滚滚黄河之滨 , 曾经成为无数名将的舞台 。
靖远城外 , 一处高坪之中 , 一通石牌坊之后 , 一堆黄土下 , 是一名将的最后归宿之地 。 这就是潘将军墓 。
靖远 , 明为靖虏卫 , 远在东汉末年 , 这里就走出了张济、张绣等名将 。 那么 , 在这通石牌坊之后 , 究竟埋葬着一位什么样的名将呢?
河靖之坪
出靖远县城向西南而行 , 走不了多远就开始上塬了 。 这处台地 , 背依黄河 , 面向县城 , 类似于陇东黄土高原的塬 , 当地人称之为坪 。 路陡 , 弯大 ,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 , 的确是一块守护靖远县城的险要之所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靖远县城
神秘的潘将军墓地就在河靖坪上 。
按照乡亲们的指点 , 在上坪的半路上 , 我们拐入一条乡间便道 , 顺着便道一直往坪的中心走去 。 绕过几处人家后 , 眼前便是一处极为开阔的田野 , 地势四周高 , 中间低 , 形成了一个盆地 , 而潘将军墓就恰好在盆地的最中央 。 远远的地方 , 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古拙的牌坊和一堆黄土 。
此时 , 正是4月底 , 春暖花开 , 乡亲们在地头忙碌着 。 蒸腾的地气 , 在田野中散发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潘育龙牌坊
潘将军名叫潘育龙 , 靖远卫人 , 官至提督 , 镇绥将军 。 因年代久远 , 潘育龙的出生年月早已湮没了 。 但从他的经历来看 , 他应当出生在明末 。 最初是个小兵 , 随军在湖北征讨李来亨时 , 立下大功升为把总 。 这应该是康熙三年的事情 。 十年后 , 吴三桂叛乱成为他展示军事才能的舞台 。 康熙十三年(1674) , 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反清 , 潘育龙参与了一系列的平叛战斗 , 从甘肃平凉一直打到云南曲靖 。 康熙二十七年 , 升任肃州副将 。
甘肃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地方 , 有两个时期最为突出 , 一个时期是两汉 , 另一个时期则是明清 。 两汉时期 , 甘肃是中央政府开拓西域、抵抗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前沿 , 此时 , 家家壁上有弓刀 , 李广、赵充国、甘延寿等名将不断涌现 。 明代 , 甘肃是中央政府同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游牧部落对抗的前线 , 战争不断 , 自然也是名将辈出的时代 。 明清交替之际 , 甘肃更是名将云集 , 被金庸写入《鹿鼎记》的河西四将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孙思克 , 他们或者是甘肃人 , 或者长期在甘肃驻守 , 从甘肃走向全国舞台 。
名将之战
这是一处不大的墓地 , 在农田的蚕食下 , 石牌坊前原有的祭祀通道早已被人们挖断了 。 石雕残件 , 东倒西歪 , 垃圾随处可见 。 如果不是通石牌坊 , 以及牌坊后面高大的土堆 , 我们难以相信这里埋葬着一位名将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潘育龙征战一生 , 最为精彩的战斗则是随康熙皇帝的西征 。 这次战役发生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 清军三路出击 , 陕甘精锐为西路 , 主帅是费扬古、孙思克二人 , 西路的主要任务是截断噶尔丹 。
此时 , 八旗兵入关已经半个世纪了 , 当年劲旅早已不复昔日的威名了 , 承担作战任务的是绿营军 。 所谓的绿营军 , 就是清政府收编的明军及其他汉兵﹐以绿旗为标志﹐所以称为绿营 。 靖远县在明代称之为靖虏卫 。 明代甘肃境内有21卫、9个千户所 , 大体分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管辖 。 在甘肃众多的卫所中 , 靖虏卫是成立比较晚的卫所 , 但却是最有实力的一个卫所 。 明宣德十年 , 蒙古部阿鲁台率军在景泰踏冰过河抢掠内地 。 两年后 , 明政府以今天靖远县城为中心 , 设立靖虏卫 , 下辖两个千户所 , 50个百户所 , 9个堡寨 。 1644年 , 清军入关后 , 靖虏卫被改为靖远卫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潘育龙牌坊的敕建
当时 , 孙思克所率的陕甘精锐有凉州总兵董大成、肃州总兵潘育龙、宁夏总兵殷化行三部 。 西路一路直上 , 长途奔袭昭莫多 , 结果在昭莫多同溃退的噶尔丹部相遇 , 狭路相逢 , 一场苦战 。 潘育龙在此战中伤及面颊 , 并有贯穿耳朵伤 。 昭莫多之战 , 噶尔丹战败轻骑而逃 , 费扬古派精骑追击30里不及 。 这年八月 , 潘育龙奉诏进京 , 康熙皇帝亲往探视其伤势 , 调任天津镇总兵 , 授“云骑尉世职” 。
昭莫多之战 , 清军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 。 从此 , 噶尔丹势孤力穷 , 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得以平定 。 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无疑 , 这是一段被人们遗忘的历史 。 即便是研究甘肃军事史的人 , 也很少关注这场战争 , 至于研究文章更是鲜见 。 可以说 , 跟随康熙西征 , 参与昭莫多之战的甘军将士至今仍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群体 。 其实 , 被遗忘的岂止参加昭莫多的甘军将士呢 , 我们眼前的潘将军墓 , 无人祭奠 , 无人问津 , 只有苍凉笼罩了这里 , 也笼罩着曾经的往事 。
荒冢悠悠
牌坊是潘将军墓最显眼的标志 , 也是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文物 。 潘育龙坊 , 三楹斗脊 , 全部为石头组成 , 榫卯相连 , 石头之间的缝隙清晰可见 , 但却稳如泰山 。 最上方是一个竖式石头匾额 , 匾额上有石脊遮掩 , 下方是一块倾斜的镶嵌在石头块中的竖匾 , 如同悬挂在牌坊上一般 , 上书“敕建”二字 。 令人惊奇的是 , 匾额一式两体 , 我们走到牌坊背后 , 看到的形制和正面看到的一样 。 匾额完全是用石头镶嵌在那里 。 看似摇摇欲坠 , 实际却坚固无比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潘育龙墓地
这是奉皇帝之命兴建的牌坊 , 所以上书“敕建” 。 竖式“敕建”匾额有“输中阃外”、“恩荣”、“封褒”、“尽锐争先”几幅匾额 。 在牌坊中间的柱子上有一副楹联:“千里山川须在目 , 一军甘苦务同心 。 ”这确实是这位名将一生的写照 。
穿过牌坊 , 直面的便是将军的墓冢了 。 这是一座高约5米的土堆 , 墓前的石碑、石兽早已被毁 , 只留下残存的基座 , 让人感受出这里曾经有过的荣耀 。
在靖远 , 人们把王进宝、潘育龙、宋可进三人称为靖远三将军 。 据说 , 潘育龙少年时 , 家境极为贫寒 , 以卖柴为生 。 一天 , 他进山打柴 , 路遇一位白胡子老人 , 老人问他可是潘育龙 。 他点头称是 。 老人随后说:“三山九岭一库银 , 单等打柴的潘育龙 。 ”回家后 , 他把老人的话告诉了母亲 , 潘母思索一番后 , 让他们第二天在遇见老人的地方用衣衫和衣领分别量上三下和九下 。 果然 , 他找到白银一窖 。 从此 , 专心习武 , 最终起于行伍之间 , 成为一代名将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石鼓
潘育龙打柴的故事是明末卫所制度崩坏的写照 。 卫所制的士卒从世袭的军户籍中抽丁而来 , 每户派一人为正丁去卫所服兵役 。 起初 , 人少地多 , 卫所制度有优越性 , 后来人多地少 , 土地为官将所霸占 , 所属士卒成为了将官的奴隶 , 有些卫所连最基本的兵器都无法保证 , 自然兵无战心 , 比如王进宝曾经给地主放牛 。 但这并不是说 , 基层士卒都是无能之辈 。 实际上 , 明代九边重镇的基层士卒中有一批骁勇善战者 , 只不过体制束缚了他们 。 这些人一旦有了合适的舞台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 这似乎是明代卫所士卒成为清代名将的原因 , 也是明末清初甘肃名将辈出的一个根源 。
荒冢悠悠 , 明亡清兴 , 有着太多的话题 , 也留下了无数遗憾 , 站在田野中的潘将军墓前 , 无尽的回想令人扼腕 。
神秘甘肃名将 , 受重伤 , 康熙亲自看望 , 留四个字 , 他一生受用不尽// //
- 太史慈:助孙策扫荡江东的三国名将
- 皇甫谧后人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皇甫谧故里甘肃灵台今天没有皇甫氏家族后裔?
- 岁时节日 | 二十三糖瓜粘:甘肃西和县春节祭灶
- 中国古代霸气的敢死队:勾践神秘军团不逊秦国虎狼之师
- 颜真卿向皇帝建议追封古代名将64人,春秋战国只有8人,他们是谁?
- 李靖是唐初名将,后来成为《西游记》里托塔天王,他有几个儿子呢
- 唐太宗钦点的贞观三大名将,是哪三个人,又有什么功绩呢?
- 神秘的羯盘陀国,藏于西域极寒之地,留下神秘符号至今无解
- 太原小井峪唐代壁画墓神秘面纱正在揭开 墓主是恒州刺史郭行,活了92岁!
- 印度人为何葬在西安?神秘石棺令人困惑,据说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